理財周刊/服貿協定不過 台商含淚花錢做小三

過去風光一時的台商,在中國大陸經濟型態快速變化之下,遭遇瓶頸,如不趕快轉型,躍升為全球化企業,恐怕只會越來越困難。

文.鄭兆宇 攝影.鄭暐琪

服貿不過,台灣人如果要在大陸做服務業,就要請大陸人當人頭,自己花錢做『小三』。」這是前東莞市台商協會會長,現任中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也是台資大麥客商貿公司董事長葉春榮發自內心的感傷與辛酸!

葉春榮說,一個很單純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都通不過,不知台灣要繼續內耗到幾時?台商不是沒有聲音,台商是已經對政府絕望。台灣政壇如果藍綠再惡鬥下去,不只台商沒前途,就連台灣經濟都沒前途。

                             


台商服務業 妾身未明
往東南亞移動 不如轉型升級

中國經濟起飛時,需要台商的資金與技術,現在它們的資金不缺,技術也快速跟上,人才還可高薪挖角,台灣還剩下什麼有利籌碼?你不簽貿易協定,台灣吃虧大,中國損失小,他們未必在乎,我們還關起門來,在象牙塔裡爭是非,坐視競爭籌碼流失?

葉春榮強調,現在在中國大陸發展的服務業,無論分店有幾百家、幾千家,都不是台資身分,因為沒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台商就是不能去中國大陸投資服務業,只有花錢去借人頭,經營服務業,因此他才會說是台商花錢去做「小三」,搞得不好,因此被坑的機會不是沒有。

在中國大陸經營服務業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台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面臨轉型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除了防污規定愈來愈嚴格,環保費用愈來愈高,房地租金也是三級跳,中國大陸工資更是飛漲,每年15%到20%在成長,五年就漲一倍,早已不是世界工廠。

早期中國大陸勞工成本低,台灣一窩蜂擠進去投資,現在中國經濟崛起,就是有錢也找不到勞工,除了中國服務業起來,吸收了大半製造業人口,一胎化人口政策也使勞動人口日益縮減,勞工法令也愈來愈嚴苛,甚至超過歐洲規範,還有黨政在背後政策性運作出來的工會,也讓勞工成本愈來愈提高。

更糟的是陸資工廠動輒挖角台商高階人才,將薪資單位由台幣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五倍薪資,台商誰吃得消?

現在有人說,台商可以向東南亞國家移動,因為那裡的工資比中國大陸低,問題是在中國大陸愈久,規模愈大的廠商移動愈困難。而且,東南亞各國的語言、文化讓台商格格不入,加上各國基礎建設還落後中國約一、二十年,營運效率差。

台商製造業三大出路
富士康急於開闢3C通路

況且,證諸過去台商的投資經驗,現在一波波像浪潮般往東南亞移動,未來必定也會抬高當地的工資,還不如繼續在中國大陸尋求轉型或升級來得划算。

現在,台商在中國大陸的製造業有三大出路,一是由外銷設法轉內銷,像郭台銘的富士康集團在開闢3C通路,就是顯例。二是利用機器人來取代勞工,尤其是新一代的機器人比過去要靈光得多,可以派上用場。三是轉成服務業,尤其是走高端消費這一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服務業投資就是卡在兩岸服貿協定未簽,台商不是借中國大陸的人頭,就是轉成外資,但是外資在資金移轉上還是有另一層障礙。

台商應抱團投資
大麥客辦展覽打品牌

葉春榮主張台商在中國大陸一定要團結,否則中國官方必然不會理你,不同於一些台商協會不同屆之間的隔閡,東莞台商協會不只強調團結合作,還提倡「抱團投資」,也就是以團隊名義,一起辦醫院,一起辦學校,甚至一起做通路,像東莞的台商協會除了有子弟學校,更有共同的通路「大麥客」,大麥客除了幫台商辦展覽,也提供共同通路,也就是幫台商由外銷轉內銷。也就是結合台商之力,打出集體品牌。而且,台商必須放眼全世界,真正走國際化的路子,像徐福記將六成的股權賣給雀巢,無形間躍升為全球化企業。

台灣廠商如果自己要發展品牌比較困難,資金、人才、格局都受限。不要看現在有些台商連鎖服務業很風光,在中國大陸經濟型態快速變化之下,台商很快就遭遇瓶頸,捉襟見肘!(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44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