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只換一人的內閣總辭還能有什麼期盼

文‧馬凱

九合一選舉大敗,除了辭去黨主席之外,馬政府的因應之道只是內閣總辭;而所謂總辭,最後竟然只是閣揆一人走路,其餘皆好官我自為之,因而令接江宜樺組閣的毛治國在一片罵聲中上台。

儘管如此,值此國事如麻的當下,這個臨危受命的內閣仍然需要在罵聲中捲起袖子努力做事。上焉者,可以優秀的表現在最後這一年半之間,為馬政府挽回一點面子;下焉者,至少在此危疑震撼的關頭,穩住陣腳,讓台灣經濟與人民生活不要再受到更多無謂的折磨。

                           


頭一個要務,當然是提振經濟活力,讓經濟擺脫低迷遲滯的困境,見到更光明的前景。由於國際大環境陰晴不定,除美國之外,各大強權都坐困愁城,籠罩在一片通貨緊縮的陰霾之下,仰賴貿易為命脈的台灣,自不會不受影響;而且中國大陸關閉世界工廠,切斷中上游產品的出路,更是船破又遇頂頭風,壓力空前巨大。

在此現實之下,唯一的妙計,就是擱淺立院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但自由開放固是台灣眼前最佳出路,卻不是馬政府目前所規劃出的方向。不論韓、日乃至中國大陸,目前都跟著台灣的腳步大搞自由經濟區,但他們的規劃都是封閉起來自成一格的實體特區,完全不似我們強推的虛擬特區。

而且,在一個實驗特區之內,除非此實驗具有最大的魅力,足以吸引全球大企業爭相前來,否則在強鄰的激烈競爭之下,必無脫穎而出、獨獲青睞之理。但我們的示範區處處限制、重重關卡,各方面的條件去自由開放的國家如新加坡不可以道理計。

南韓的仁川自由經濟區遲遲未見成功,敗因即在此;對岸的自由貿易區最大的限制,同樣在這一面。我們既高喊自由開放,卻又自我桎梏,未戰之前,即可窺其敗局。

如果執政黨與在野黨皆可拋其一黨之私,共謀國家與人民的大利,即應就目前示範區的規劃改弦更張,在北、中、南各選擇適當地點設置一高度自由開放,達到足與他國媲美的實驗特區;眼前的困局,這一味藥或即有瘳。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46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z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