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產業整頓潮 太陽能廠急尋續命丹

太陽能在投資人眼中是前途大好的綠色能源,但太陽能產業發展幾經上沖下洗,企業表現更是兩極化。近來業內已展開新一波的整頓潮,誰能在這波飄搖風雨中屹立不搖,誰就能脫穎而出。

文.葉小慧

太陽能在投資人眼中是前途大好的綠色能源,全球太陽能市場需求也持續顯著成長,然而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可說上沖下洗,企業股價表現更是兩極化。市場研究指出,太陽能產業已展開新一波的整頓潮,誰能夠在這波風雨中屹立不搖,誰就擁有生存本錢。

太陽能貿易戰的市場牽制,加上今年第一季沒有明顯搶裝潮,產品平均價格持續滑落,衝擊太陽能台廠今年首季僅有三家賺錢:碩禾(3691)、中美晶(5483)、太極(4934),其他多持續上一季的虧損。當中,過去曾是千元股王的益通(3452)連十八季虧損、新日光(3576)連八季虧損,不禁讓人感嘆英雄落難。

太陽能貿易戰衝擊兩岸廠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陽能個股股價近期大幅修正,除了導電漿廠碩禾,其他個股今年以來跌幅都在兩位數,最大跌幅超過30%。太陽能台廠在2013年好不容易脫離「慘業」,去年再度陷入虧損泥淖,投資人都想問:「國內太陽能產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了解,太陽能貿易戰是近期國內太陽能產業重傷的關鍵。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太陽能電池產品以國外為主要市場,直接外銷比率高達八至九成。從出口地區觀察,2014年以中國大陸將近38%居首位,日本占20%次之,第三名的德國則占約7%;2011年時的前三名則分別為中國、德國和美國,可以看到出口歐、美兩地的消退。

凱基證券最新報告指出,今年全球太陽能需求持續成長,但未來發展則緊盯三項貿易爭端的發展,包括美國對兩岸太陽能電池(模組)課徵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調查,還有歐盟對中國太陽能模組進行雙反、對台灣啟動反規避調查,以及中國對美、韓、歐盟多晶矽課徵反傾銷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凱基證券表示,這三大貿易戰對產業影響深遠,2012年美國對中國的太陽能雙反案,美國商務部提議機稅率從31%降到17.5%,目前正等七月終判出爐;至於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反傾銷稅卻高達19.5%,競爭力大降,僅茂迪(6244)反傾銷稅率114.45%。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陽能板生產成本已大幅下跌高達八成,轉換效率也有提升,市場機構伯恩斯坦研究(Bernstein Research)指出,太陽能的價格競爭力將不輸給天然氣、石油和煤,只是,在價格競爭力尚未出現之前,各國已因財政問題紛紛取消或降低太陽能補助,加上貿易戰的衝擊,太陽能業者營運壓力巨幅增加。

種種影響所及,中國的太陽能企業也無法置身事外。全球最大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股價暴跌近乎腰斬;全球第二大太陽能面板廠、在美國掛牌的「英利綠色能源」因嚴重負債與淨損,可能宣告破產,股價也跟著狂跌。

台廠上游缺料,下游缺出海口

貿易戰之外,台廠所面臨的問題還包括缺乏出海口。台廠太陽能主要布局在中游電池與模組領域,上游的矽材以及電池耗材、下游的太陽能電廠較少投入。一條龍的太陽能企業,目前只有預計第三季掛牌上市的元晶(6443)。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產業價值鏈來看,2008年上游多晶矽價格飆漲,材料成本占了電池成本七成,使得產業呈現「上肥下瘦」的局面。近年隨著多晶矽價格崩跌,掌握下游通路端的電池模組業者,營收獲利明顯跳升,產業已轉向「上肥、中瘦、下胖」的趨勢。

檢視台灣太陽能產業的上游布局,主要在矽片切削液、銀鋁漿、樹脂材料(EVA)、背板等耗材,其中以碩禾較為市場知名。矽材部分,原本有榮化轉投資的福聚太陽能與另一家寶德能源投入,但今年五月十三日,福聚太陽能正式宣布破產,而寶德能源則因多晶矽價格大幅下跌,即使產線完備仍未開工。

在下游的系統建置與應用方面,以安裝在屋頂與地面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為主要應用。

然而,台灣的系統業者規模普遍較小,而且只有中小型發電系統的建置實力,並多以海外企業標案市場或國內系統市場為主,與歐美、中日韓等大型業者有顯著差距,成為台灣太陽能產業未來發展的瓶頸。

有限的出海口讓台廠面臨更大的需求波動,有不少廠商因此與美、日、歐等地的系統廠合作,期望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也有廠商展開海外建廠,積極拓展其模組產能,希望能夠更接近出海口,只是在成本考量下,海外布局多以新興國家為主,是否具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觀察。

新一波整頓潮 大者恆大

國內外太陽能廠陸續傳出財務危機,市調研究機構集邦科技表示,太陽能產業進入新一波的整併期,體質健康者可藉機擴充產能、投資新技術或整併其他公司來擴大市占率,產業界大者恆大的趨勢,愈見明朗。

上游多晶矽是今年太陽能產業鏈中最值得關注的部分。集邦科技指出,今年以來,多晶矽供應持續過剩,造成價格低迷,儘管日前台灣福聚太陽能宣布破產,但全球多晶矽仍然供過於求,此外,下游晶圓廠也比過去更容易取得相對低價的多晶矽現貨。

中游電池產業也有大者恆大趨勢。茂迪購併聯景是近期全球電池產業最大的一宗併購案,而且提早在六月一日生效。
其他廠商的擴廠計畫也沒有停止過,例如晶澳、晶科、天合近期分別在馬來西亞及泰國新投資電池產能。

集邦科技指出,擁有技術能力或掌握系統通路的廠商,會擁有較好的獲利空間和能力,而在這一波成長動能推升下,這些廠商看好整體太陽能市場的成長,同時為了領先競爭者,將持續推升高效產品的品質,同時借由大規模生產來降低成本,或者掌握最後的通路。(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70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