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貨幣寬鬆不變 汽車熱銷帶動內需 

文.馮泉富

中國新公布的十一月份貨幣數據,M2年增率為13.7%,優於十月的13.5%,為去年六月以來最大增速;社會融資總量上升至1.02兆人民幣, 較十月的4767億大幅增加,人民幣新增貸款為7089億,亦較十月的5136億大幅回升(見附表)。

從貨幣數據來看,雖然十一月外匯儲備資金下降了873億美元,加上央行外匯占款下降3158億人民幣,M2增速仍持續走揚,是受惠於低基期,預期低基期因素影響可延續至明年六月。另外,M2年增率優於預期的原因在於資本外逃的數量已降低,以及先前持續降準和逆回購,提升了基礎貨幣的增
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貨幣寬鬆仍為2016年基調

目前內需消費和終端市場的需求依舊順暢,只是信貸和投資擴張意願仍不積極,與中國舊經濟(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有關,造成貨幣市場M2和M1的增速落差持續擴大。整體而言,從貨幣和社會融資等經濟數據顯示了中國貨幣面流動性充裕,但實體經濟貸款意願卻不夠積極。

再從社會融資面數據來看,值得留意的是直接融資,其中債券融資金額逐步上升,主要受惠於政府政策支持、低利率環境的效應。市場預估中國政府未來仍將降息和擴大政府財政支出,也許農曆年前仍有降準一碼的可能;貨幣寬鬆仍將是2016年的基調,十分有利股市的發展。

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Quasi-money),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代表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絡,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潛在風險;M1過高而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可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汽車銷售爆量 帶動供應鏈擴張

中國內需市場近期又出現一項驚人表現,大陸十一月車市產銷均爆出歷史天量,汽車製造業以雙位數成長的迅猛態勢,並一舉帶動工業成長,中國十一月工業增加值以6.2%的年增率,較十月急升0.6個百分點,真讓市場跌破眼鏡。

十一月車市表現,延續了十月的強勁氣勢,銷量達到250.88萬輛,年增率19.99%,連續第三個月年增率上升,產量達到254.42萬輛,年增率17.74%。其中,乘用車銷售220萬輛,成長23.7%。單月產、銷皆突破250萬輛,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累計前十一月,汽車銷量達2178.66萬輛,比去年同期成長3.34%。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推出優惠政策之前,前八月汽車產量較去年下滑0.24%,銷量也陷入停滯,一度讓市場對於全年車市前景偏向悲觀。十至十一月的數據反映大陸官方近期推出的優惠政策成效顯著,不但逆轉原本面臨衰退的車市,也有助緩解中國經濟成長持續下滑的擔憂。

在傳統汽車銷量回升之際,新能源車表現也不遑多讓。近年來,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大陸國務院相繼推出鼓勵政策,不少城市跟著響應,也推出了諸如免車牌費、不限號以及補貼等配套措施,讓新能源汽車消費出現爆發式增長。在政策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和市場拓展力度加大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中國大陸多地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截至十一月底,江西新能源汽車產量五千輛,年增長9.6倍;前三季北京共推廣新能源汽車2.32萬輛。全國累計一至十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超過17萬輛,分別比去年同期成長2.7倍和2.9倍。預估中國全年的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二十二萬至二十五萬輛,可望超越美國的十八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占全球總銷量超過40%。

在銷量領先全球的同時,中國也有意成為新能源汽車的製造大國,工信部今年將節能與新能源車列入「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發展領域,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日前並提出「普設充電設施、加快電池革命」的目標。另外,中國國家能源局也提出2020年前,將完成五百萬輛電動車需求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並使充電設施逐步走向全國標準化。

鋰電池進入發展黃金期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啟動,鋰離子電池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動力電池類型,鋰離子電池行業將進入新的黃金期。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全線上調,依成分不等每噸在一千至二千元,均創出近年新高,自2014年年中至今累計漲幅達15%。目前市場庫存處於低位,在需求向好和成本支撐下,碳酸鋰價格仍有調升空間,機構法人預計調幅約15%左右。

行業龍頭天齊鋰業(002466)占了逾40%市場份額。贛鋒鋰業(002460)為中國鋰深加工行業龍頭,擁有從鹽湖、礦石提鋰技術,碳酸鋰等產能居國內市場前列。同時,積極併購海外加拿大、阿根廷等國鋰礦資源,新增五千噸碳酸鋰已進入試車階段,隨著鋰鹽項目完全達產後,總產能將提升至近萬噸。此外,還有金瑞科技(600390)、多氟多(002407)、西藏礦業(000762)等,以上個股,投資人可列入長線追蹤名單。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99期
www.moneyweekly.com.tw,行動版APP下載https://tinyurl.com/ngpv39u。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