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編】ETF期信基金 市場詭譎靈活得利

【廣編】
圖、文/期貨公會提供

▲資料來源:BarclaysHedge。

民國96年7月,金管會頒布了期貨信託基金管理辦法,為國內期貨信託產業開啟了新的紀元;相較於歐美國家的高度成熟發展,台灣對於期信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全球CTA基金業界最為投資人熟悉的指標– Barclays CTA Index自1980年開始編制,至今已超過35年以上的時間,截至目前為止全球CTA基金的規模已高達3,300億美元,許多專業投資機構、校務基金都將CTA列為核心的資產部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期貨交易的最主要功能為「避險」與「價格發現」,但是多數投資人對於期貨的概念都停留在投機與高風險的刻板印象上。事實卻並非如此,期信基金透過嚴格的程式化風險控管機制,有效的停損停利,可以將商品風險控制在一定的合理波動範圍內,再透過當沖,波段,價差等長短線的互補配置,反而能在震盪加大,多空不明下,除了大幅的降低波動度還能提高獲利的機會。

近期國內期信產業的另一個亮點即是ETF期信基金,以2015年為例,年初整體規模僅新台幣22億,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整體規模大幅成長到新台幣120億,足足有5倍之多,這還不包括未來可能發行的槓桿型及反向型的期貨ETF,商品類的期貨ETF爆發力可見一斑。再者,有別於證券投信體系,商品類期貨ETF無法使用實物合成,僅能依賴期貨合成,將來的期信產業將更多元,更具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