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唯熱忱積極能救當前困境

文/馬凱

台灣經濟自2008年逐步陷入困境;由於未及時搶救,任其愈陷愈深,積重難返,已經釀成一個群醫束手的局面。問題的關鍵,端在於欠缺一個重要因素,熱忱積極。

所謂的熱忱,非指熱中名利,更不是為一己眼前的利害而狂熱地譁眾取寵、謾罵攻擊。而積極也與常見的野心家抱持著強烈的企圖心,排除異己,逞強凌弱,奮勇爭先卻一將功成萬骨枯大不相同。其實,二十年來,台灣一點也不欠缺如斯之徒,甚至上行下效,相習成風,形成社會與國家最大的亂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熱忱,其實就是以一顆溫暖的心,盡心竭力尋找最好的方法,一心期望解決問題、排除困難,為自己也為周遭的親友、同事,乃至路人造福。至於積極,則是堅持認定的目標,不畏艱難,全力以赴,甚至帶動一股風潮,激發眾人之力,共謀其成。

但這樣的人、這樣的心、這樣的作為,二十年來卻愈來愈少見。尤其千百年來我們的文化中最寶貴的元素,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幾乎已隱而不現。那些本當秉持汲取自社會大眾的資養、耕耘出獨特專業能力與智慧的幸運兒,為大眾解惑、指點迷津、尋求解方的知識分子,二十年來默爾而息。於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成群狀似知識分子的媒體名嘴,把握每一個作秀的機會,大放厥辭,黨同伐異,甚至指鹿為馬、混淆視聽;更不放過任何隙縫,無事生非、譁眾取寵,唯恐天下不亂。

因而正當台灣經濟由於外在環境而遭逢莫大打擊的時刻,畫謀獻策、鼓動輿論的,盡是這一群狂熱放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只謀眼前一己私利,不顧大是大非,只問小恩小怨之輩。

在一片叫囂聲中,問題的真相完全掩蓋;些許細微的警告,全被淹沒。每一個努力解決問題的人物,都被四面八方的抨擊詬病挖糞行為搞得心膽俱裂。任何可能的解方,都在相互攻訐、各是其是的謾罵中摧毀殆盡。外在的巨變、衝擊不可怕;充斥台灣社會內部的這種自我毀滅力量,才是讓台灣深陷困境、無以自拔反而愈陷愈深的原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社會其實不乏熱忱的有智之士,但當他們的熱忱被澆熄、被瓦解,不見任何積極有效的行動,困境終難突破。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45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