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版債券「根本騙局」?可能有高達3000億潛在損失!

▲鈔票,金融,理財,匯率,基金,國際貨幣,美金 (圖/記者張一中攝)

▲美金示意圖。 (圖/記者張一中攝)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國際版債卷都是騙局?曾參與設計發行國際板債券的投資銀行主管表示,雖說海外金融機構為台灣壽險公司量身打造國際板債券,看似讓壽險公司無限制投資,然而買的全是台灣人、沒有海外投資人,台灣的國際板債券空有「國際」之名,卻無國際之實,根本是個自欺欺人的金融政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管會在2006年通過外國企業來台掛牌發行外幣計價債券的市場,也就是「國際版債券」市場。2006至2014上半年,將近8年的時間內,國際版債券一共只發行了15檔債券,總發行金額約美金30億;然而自2014下半年到2017年六月底,短短三年的時間,國際版債券市場一瞬間爆量,共有超過400檔債券掛牌、總發行量超過美金1,000億元,這也意味著在過去三年中,有超過新台幣3兆的資金被轉換成美金為主的外幣,流入外國發行機構的手中。

然而事實上,外國企業之所以爭相來台發行債券,只是因台灣的發行成本較國際市場低,投資人更清一色都是台灣機構,根本沒有外國投資人,不止如此,還可能造成台灣保險業有至少1,500億到3,000億元新台幣的潛在損失。

據報導,至第1季投資國際版的前5大壽險分別為: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以及台灣人壽,其中南山人壽估投資額超過5,000億,富邦人壽約4,000至5,000億元,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各約3,000多億。

據了解,南山人壽宣稱將原本買的Apple、Intel海外債券賣掉,改買國際板的Apple與Intel債券,認為在單一公司的曝險沒有增加。南山人壽指出,會考量整體投資資產的信用評等,就算是同樣等級公司,在國外與台灣發行的條件本來就不一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的國際板債券有三特色,一、時間較長,為30年期;二、台灣的國際版債卷全被壽險列在無活絡或持有到期,沒有mark to market評價,也不需適用會計上的市價評價;三、收益與國外同樣產品相較之下差,其中8成可贖回,5成是零息債。

有金融圈主管指出,與國外相較,發行給台灣投資人的國際板收益並不好,因此外國投資人不可能來買。舉例而言,海外30年期債券給出4.3%的收益,若加上選擇權收益率應再往上加至4.4%~4.6%,但卻依然給台灣投資人4.3%。

有金融圈人士指出,壽險公司投資海外的上限是45%,然而一旦計入這些國際版債券,實際上曝險金額早超過6成,且這些投資多未避險,萬一保險公司財務有問題、需變現這些投資,很可能導致跌價損失。

對此新光人壽表示,第1季底國際版債券約3910億,有針對投資國際板債券做過壓力測試,即使未來幾年沒有FYP收入也不會有問題,且因公司並沒有現金流量問題,所投資的國際板債券都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