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世紀/站在巨人肩膀,如何華麗轉身?

站在巨人肩膀,如何華麗轉身。(圖/翻攝自直銷世紀網站)

文/常子蘭

隨著保健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國內中、西製藥廠商及生物科技業者也紛紛跨足研發製造保健食品,挾其在藥界的知名度和既有技術,迅速在保健食品市場生根茁壯。這些業者在生產保健食品之後,若進一步想結合製造與銷售流程,讓產與銷無縫接軌,形成一條完美的供應鏈,最好的通路選項就是直銷。

微軟創辦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茲說:「未來能夠比我更有錢人,他一定是擁有通路。」在商業時代,誰掌握通路,誰就握有通往財富的鑰匙。
百貨公司、量販店、超市、便利商店,甚至網路購物、電視購物等,不論實體或虛擬,只要是撮合生產者與消費者交易的地方,都屬於通路的範疇,也是品牌最後接觸消費者的行銷戰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通路為王,兵家必爭

21世紀是通路為王的時代,對製造業而言,有了通路,可以瞭解末端消費者的需求,有助於縮短產品開發時間,避掉很多不必要的磨耗,達到降低成本的效益;有了通路,可以協助品牌建立形象,進行產品促銷,新產品問世也能有即時的發佈管道;有了通路,可以透過據點提供貼心的售後服務,與消費者保持密切的互動。

策略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在競爭優勢分析中提到,微利時代下,最接近市場的通路商就是銷售贏家。前福特與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李˙艾科卡更直接點明:「直銷是21世紀極有效的行銷制度。」

直銷是屬於「人」的事業,以面對面互動方式由銷售人員進行說明與示範,直接將產品與服務銷售予消費者,有別於固定店鋪通路型態。每個直銷人就是一個移動式店鋪、一個通路,直銷倍增的力道是其他通路所望塵莫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的直銷市場,總體營業額自2008年起逐年升高,2010 年、2013年分別突破600 億、700 億元,2015年更衝破800億元;直銷產值連年成長,反應著直銷通路的消費實力不容小覷。然而產值越大,相對地愈加吸引企業轉型成立直銷公司,同時也有愈來愈多外商直銷公司進入台灣市場搶食大餅。

直銷是保健食品通路首選

而在直銷通路中,賣的最多、最好的,當屬營養保健食品。根據公平會的調查統計,2015年台灣的直銷產業,仍以營養保健食品為銷售大宗,經營保健食品的事業家數有275家(占事業總家數比率78.13%),營業額高達464.82億元,占營業總額的58%,居所有商品類別之冠。

保健食品在直銷市場成為主流,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其他通路銷售保健食品,進行廣宣時,多多少少會提到產品功效,往往一不小心就觸犯了「宣稱療效」的法規,罰款繳不完。此時,直銷特有的不打廣告、由消費者分享彼此使用心得的「口耳相傳」行銷模式,便成為保健食品的首選通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保健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國內中、西製藥廠商及生物科技業者也紛紛跨足研發製造保健食品,挾其在藥界的知名度和既有技術,迅速在保健食品市場生根茁壯。這些業者在生產保健食品之後,若進一步想結合製造與銷售流程,讓產與銷無縫接軌,形成一條完美的供應鏈,最好的通路選項就是直銷。

葡萄王生技創辦人曾水照曾說:「直銷這種產業實在非常神奇!當會員數與營業額達到一定規模時,每年就會以20%、30%的速度飛快成長,這是一般實體通路業者無法想像的。」於是他成立了葡眾公司,嘗試融合保守穩健的新商品開發速度和成長速度飛快的直銷特性,架構全新的通路思維。

傳產投資直銷公司的起與落

在台灣,由知名藥廠、生技公司、甚至食品業、服務業,投資成立直銷公司,建構自有通路的例子不少。例如食品業龍頭統一企業,早在1985年就成立統健公司,希望成為保健食品專家;擁有中藥、食品雙GMP及ISO品質認證的股票上櫃公司中天生技集團,2000年成立中天健康事業,建立消費者聯盟;經營半世紀的味丹集團,由旗下味丹生技轉投資成立安捷力公司;本土最大中藥廠勝昌,投資成立玖茂全生技公司,行銷草本保健食品。

這些從傳產跨足直銷的企業集團,個個來頭都不小,但經營結果,有些原本在傳統產業呼風喚雨的,到了直銷圈卻水土不服、相形失色。目前表現以葡眾最為亮眼,直銷營業額甚至超過實體通路,成為集團的金雞母,約占總營收的8成。中天、玖茂全堅守本位、默默耕耘,統健、安捷力則選擇放棄、離開直銷。

傳統產業、知名藥廠、生技公司轉戰直銷,最大的優勢是品牌可信賴,產品掛保證。像葡萄王的康貝特「喝了再上」、解久益「別讓今天的應酬成為明日的負擔」等廣告詞,消費者已經琅琅上口,而歷史悠久的勝昌製藥,在中藥界也有一定的口碑,響叮噹的老字號抬出來,沒有人會質疑,對於集團轉戰講求信任感的直銷業是一大利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似佔盡優勢,為什麼多數結果卻不如人意?三和企管經營團隊首席顧問劉樹崇表示,最大的問題出在經營者的心態。「傳統事業的經營者看上直銷的通路優勢,卻丟不開舊思維的包袱,硬將舊作法套在新模式上,就像一部新車裝著舊引擎,油門怎麼踩也跑不快,還極有可能半路拋錨。」

舊思維套進新模式解決不了新問題

劉樹崇指出,這些傳統事業老闆多數第一次接觸直銷,他們雖然選擇採行直銷模式來銷售自家產品,但並沒有真心想學習瞭解直銷的精髓,甚至可能還帶有企業集團大戶人家的傲慢,輕忽直銷事業的特質與需求,強用母集團的繁文縟節,來限制子公司的靈活運作;最糟糕的是,即使聘任了專業經理人,仍由母集團指派專人(親信)同步來監管,說到底,就是不肯發自內心來擁抱這個集團的新成員,光有奶水,沒有愛,教它如何快樂長大呢?

有些企業轉型風光起盤、落寞收場,是因為初期信心太堅定,大手筆投入導致失敗,有些則正好相反,因為信心不堅定,猶豫不決,畏畏縮縮,最後把自己嚇死。傳統企業轉型相當於二次創業,創業路上幾乎沒有一帆風順的,初期總需要一點時間摸索與磨合,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而能熬過試煉期,堅持站在戲棚下的,不管業績大小,都值得欽佩。

葡眾能在直銷界大放異彩,6大顧問的操兵固然功不可沒,但創辦人的力挺,更是關鍵。曾水照堅持,做直銷一定要找到懂的人,不以外行領導內行,將直銷兵團放心交給6大顧問操練,果然培訓出許多戰將。

放心、放手,對企業老闆來說最難的功課。充分授權必須在有堅強的信任基礎下,相信專業,完全交託,很多傳統企業主做不到這一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見得看得比較遠,如果不好好站著,看到的可能是巨人的腳趾頭。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直銷世紀》網站

◎本文作者常子蘭,為《直銷世紀》總編輯。

【延伸閱讀】

制度的創新會讓直銷變得更好嗎?

從網路銷售談直銷的本質
用直播,為直銷事業裝上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