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第1張保單 抓緊4準則不買錯

圖文/鏡週刊

新鮮人剛進社會通常薪水待遇低,若保費預算不高,更應該把錢花在刀口上。究竟保單該怎麼買,才能買對又買到高保障呢?

去年台灣人平均每人手上有2.4張保單,但保障卻明顯不足,表示買錯保單的現象普遍。為了不重蹈覆轍,新鮮人投保的第1張保單應該要特別注意,而專家建議買對保險有4個準則可依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 保險跟投資最好分開:

理財專家李雪雯認為,保險要擺在投資之前,而市面上標榜兼具保障與投資功能的投資型保單,只有1種新鮮人適合投保,「1張保單都沒有,每月收入扣除支出只剩3、5千元,且對基金投資有一定概念或興趣。這類新鮮人因為預算不夠,投資了基金就沒錢買保障,或買了保險就沒錢投資,因此適合買投資型保單。」她強調,假使每月收支結餘有1萬元,最好讓保險和投資一碼歸一碼。

2. 買高槓桿保單:

新鮮人收入不高,多半保費預算也不高,「越是預算少,越要挑槓桿效果高的保單!」李雪雯解釋,所謂高槓桿效果指的是,保費繳得少,卻能買到高保障,例如不還本、定期的險種;反之,保費繳得多,卻只有低保障,就屬低槓桿效果,像是儲蓄險、終身醫療險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3. 保費不逾年收1/10:

磐石保經行銷經理劉榕楨表示,新鮮人的預算和風險承受度雖不同,但買保險都要量力而為,絕非買越多就越有保障,「假如買了很好的商品,卻因為繳不起而讓保單停效或失效,終究還是歸零。」她建議保費最好不超過年收入的1/10。

4. 不迷信終身型險種:

很多保戶認為投保終身型險種,可享有一輩子的保障,因此願意花較高的保費買單,但對1年保費預算只有2、3萬元的年輕人而言,光是1張終身險就可能占掉大部分預算,「若預算不多,不建議第1張保單就規劃終身醫療險、終身手術險。一般來說,市面上最值得買的終身險種,是可以加掛其他附約的終身壽險。」劉榕楨指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父母幫忙買的保險未必對,也不一定夠

時下不少社會新鮮人,父母已幫忙規畫了保險,在台灣人壽中興通訊處主任何冠穎的經驗中,10個新鮮人約有6個是父母有幫忙買,但可能只有1個新鮮人清楚父母買了哪些保障,其餘只記得「簽過名」,說不出自己有哪些保障、保額有多少。

「我大學念保險金融系,父親也從事保險業務工作,早期爸爸幫我買了不少壽險和終身醫療險,像是住院日額就有5,000元,但是DRGs制度(住院診斷關聯群)實施後,多數人都欠缺實支實付醫療險,我的情況也一樣。」何冠穎表示,實支實付醫療險是他進保險業後幫自己追加的第1張保單。也因此,即使父母已經幫忙買保單,每個人仍應清楚自己的保障缺口,幫自己做足準備。


更多鏡週刊報導
【保單不買錯】自己學會算保障缺口 不被業務員牽著鼻子走
【保單不買錯】藝人小優傻繳保費6.6萬元 其實1.6萬元可搞定
【保單不買錯】買保險優先次序應該這樣排 否則買了等於沒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