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報導今年前5個月共1472篇 媒體「教育市民」的挑戰

▲▼死亡、生死、老人、絕望             。(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頁)

▲65歲以上老年人因久病不癒自殺比例高達34.6% 。(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頁)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22日上午10時至12時,在台大校友會館4樓會議室舉辦「新聞媒體聯繫會議-媒體自殺事件報導:問題與挑戰」。本次聯繫會以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出版之《自殺新聞報導準則》為基礎,探討重大傷病族群之自殺防治,內容涵蓋長期照護制度、資源運用及自殺防治工作推廣。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李明濱理事長表示,就自殺企圖通報資料來看,106年因生理疾病問題而自殺個案占全體通報7.1%,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因久病不癒自殺比例高達34.6%。由此可見,隨著台灣老年人口比例的攀升,疾病原因所造成的自殺率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因此,老年族群的身心健康議題刻不容緩,而媒體在自殺防治與心理健康促進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更是眾所皆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次會議特別針對2017最新版WHO《自殺新聞報導準則》進行報告,便盼望與媒體朋友一同將自殺新聞報導與防治策略做結合,往後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更將逐月提供各大報網路自殺新聞數據之分析報表,使自殺防治工作落實於媒體專業領域。

立法院衛環委員吳玉琴立委則表示,老年族群自殺比例一直是最高,尤其在2006年達到高峰。近期長照2.0制度與照顧者傷人自殺之議題引起許多討論,反映出國內照顧者之傳統價值觀,並顯示該族群成為自殺之高風險族群。不過,她也提及,其實台灣有許多長照資源可供運用,媒體的報導將有利於大眾了解相關資源之取得管道。另外,高品質的自殺報導是自殺防治的保護因子,期待眾人共同努力於自殺防治。

在會議綜合討論時間,各大報總編輯表示目前網路搜尋自殺關鍵字所呈現的訊息改善非常多,表示照片是新聞一個很重要元素,且網路新聞追求時效性,無法進行詳細的查證,便會用「疑似」等字眼進行敘述。透過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與媒體的溝通,目前媒體已盡可能減少放置相關圖片於報導,同時針對自殺新聞進行內部監督。

▼老年族群自殺比例一直是最高 。(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葬禮、死亡             。(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重大傷病之自殺防治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分析資料,罹患重大傷病之病人,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2~3倍,另也發現自殺身亡者生前合併有重大傷病診斷比例隨年齡增長而上升。自殺死亡個案生前一年內之醫療資源利用情形,歷年來皆有85%以上自殺死亡個案曾在自殺死亡前一年內有就醫紀錄,診斷科別以內科為主,其次為家醫科(皆在50%以上)。

以疾病診斷分析,自殺身亡者其精神疾病診斷比例高於其他疾病,其中以精神官能症佔率為最高,另藥物性精神病更高達51倍;非精神疾病患者中,自殺風險則以惡性腫瘤為最高,達2.9倍。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張家銘理事呼籲,近來殺人後自殺事件頻傳,尤其照顧者不堪長期照護之壓力,導致殺害被照顧者後自殺。由於自殺事件存在潛在的模仿性,媒體報導便扮演了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過度的描述自殺細節甚至遺書內容、簡化自殺原因,甚至將之放在頭版、頭條、跑馬燈,並加上聳動的標題與照片,反而可能使遭遇類似困境的民眾,學習模仿類似的行為。

媒體報導與自殺防治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吳佳儀理事指出,網路新聞在今年1至5月的自殺相關報導中(共1,472則),「六不」原則之「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23.8%)」及「不要簡化自殺原因(35.3%)」兩項準則較容易被忽略。而「六要」原則中「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11.6%)」、及「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14.4%)」與「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2%)」等三項較不易在新聞內容中被提及。

媒體針對社會新聞與自殺新聞的處理方式不同,訴求並非完全不要報導自殺事件,為顧及新聞倫理與閱聽者權益,建議採用台灣自殺防治學會依循國際自殺防治協會,提出媒體報導自殺事件之三不三要守則,例如報導名人自殺事件應避免詳述自殺細節、勿置於頭版且不簡化自殺原因等。另外,由於媒體對民眾極具影響力,若媒體能多加聚焦於教育民眾,例如憂鬱症治療資源、傳達正確訊息以及精神疾病去汙名化等,將有助於保障民眾知的權利,同時免除受自殺新聞影響之負向效應。

殺人後自殺之自殺防治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每日蒐集及彙整自殺相關新聞報導發現,今年1至5月共有24起「殺人後自殺」事件被報導,不論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皆大篇幅報導關於此類案件的細節及各種訊息,台灣自殺防治學會陳俊鶯常務理事呼籲針對高危險群─用心傾聽、伸出援手、陪伴尋求專業協助,做到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守門人三步驟,人人都可以是自殺防治守門人,透過媒體、醫療到社會大眾攜手投入自殺防治工作,預防勝於治療。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建議媒體於報導中可增加專家意見之內容,或是提供協助專線資源、報導自殺危險因子及警訊,讓潛在個案得以依循及求助,在無助無望中看見希望,也能幫助導正民眾對自殺事件的迷思。

最後,國際自殺防治協會今年度以「同心協力防自殺(Working together to prevent suicide)」為口號,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李明濱理事長呼籲,自殺防治人人有責,透過網網相連,邀請各界「同心協力防自殺」。自殺防治在台灣是必須關切的重要議題,唯有喚起社會大眾對自殺議題的重視,同時持續推廣自殺防治相關知識,才有機會挽救更多寶貴的生命。

▼罹患重大傷病之病人,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3倍。(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藥丸、藥品、死亡、生病             。(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