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狂敗家子! 沉迷炒資本、豪娶二女星 11年賠光百億家產

▲▼ 海鑫鋼鐵集團李兆會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 李兆會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曾經山西最年輕的首富、海鑫鋼鐵集團創始人李海倉的兒子李兆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當年成為山西最年輕首富,還高調迎娶女明星;今卻因欠款5000多萬元成老賴、被限制出境,甚至敗光百億家產。他的人生就像坐過山車般跌宕起伏,一切的一切,都源於15年前的一起意外。

父親辛勤創業 造就鋼鐵王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合陸媒報導,李兆會的父親李海倉,是個傳奇人物。他20歲初露頭角,22歲就開始擔任廠長一職。

1987年,42歲的李海倉集資40萬人民幣,在老家山西聞喜縣建起了洗煤焦化廠。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以一年辦一個新廠的速度,先後創辦海鑫鋼鐵有限公司、海鑫投資有限公司、海鑫軋鋼有限公司等。

1992年,總資產達30億元的山西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李海倉經營有方,企業得到快速發展,有公開數據顯示,到2002年,海鑫集團資產總額達到40億元,成為山西省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也是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

海鑫集團是當地最大的經濟支柱,為近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創造當地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地方上甚至有人說「海鑫打個噴嚏,整個聞喜都感冒」;李海倉也因此被稱為「山西鋼鐵大王」。

臨危受命接海鑫 26歲成「山西最年輕首富」

2003年1月22日上午,在海鑫集團辦公室,47歲的李海倉被童年的好朋友馮引亮用土槍殺害,直接原因是馮引亮多次提出將自己企業的土地出售給海鑫集團,都被拒絕。

李海倉發生意外,海鑫集團內部人心浮動,企業停產、員工討薪,外部遭遇銀行催債,可謂是內憂外患接踵而至。

22歲的李兆會當時正在在澳洲留學,主攻企業管理學,對鋼鐵行業一無所知,沒有任何企業管理經驗,對於他的接任,外界質疑聲一片。

臨危受命的他在接班時說「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

在上任的前幾年裡,李兆會不負眾望,交出了優異的成績單。

據一位海鑫鋼鐵集團的董事回憶,為了能夠盡快熟悉公司業務,李兆會夜以繼日地學習鋼鐵行業知識,很快就弄懂了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適應了董事長這個角色。

李兆會接手集團的第一年,迎來了海鑫鋼鐵集團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年。海鑫鋼鐵的資產總值達到了50多億,超過了父親在世時40億元的最高紀錄。

▲▼ 海鑫鋼鐵集團李兆會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 山西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2004年,李兆會以30億身價登上富比士「中國富豪排行榜」,排名從李海倉在位時的第27位,升至第19位

不幸的是,李兆會對資本運作的愛好遠勝過鋼鐵行業,為日後企業走向衰敗埋下了伏筆。

沉迷資本炒作 賠光百億身家

從2004年起開始,李兆會開始進入資本市場,經歷幾次成功的投資,李兆會以150億的身家成為了山西最年輕的首富

但是物極必反,在經歷了巔峰之後,李兆會遭遇了人生的滑鐵盧。

沉迷資本,李兆會辭去了海鑫鋼鐵、海鑫實業兩家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全職炒股。海鑫的中層領導由李氏家族的外戚把持,腐敗叢生。

自2009年起,鋼鐵行業走上了下坡路,昔日輝煌的鋼鐵民企走向末路。在生死存亡的時刻,海鑫群龍無首,腐敗叢生,又沒有制度保證。

對於海鑫鋼鐵的真實負債,新華社引用公開數據稱,海鑫鋼鐵現有負債及對外擔保數字約為104.59億元,而整個集團的賬面資產僅為100.68億元,負債率超過100%。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因2014年初一筆30億元的逾期貸款未能及時歸還,海鑫鋼鐵的6座高爐終於全部熄火,這個曾經擁有9000多名員工、納稅額佔全縣60%的「萬畝鋼廠」,終於陷入停產。

2014年6月24日,海鑫集團宣布破產重整。從2003年接手到破產,李兆會敗光百億身家只用了11年,人生從巔峰走向谷底。

不可否認,海鑫的沒落是許多因素造成的,有行業興衰的更替、資本運作的抽血,也有李兆會對企業的放任不管。

還有人說,鋪張浪費、泡女明星,也是他走向失敗的原因之一,李兆會雖有名,但真正讓他家喻戶曉的,是與女明星車曉的婚禮。

▲▼2010年1月25日,女星車曉和山西首富李兆會在山西聞喜東鎮的海鑫集團舉行了古樸典雅隆重的中式婚禮婚禮。(圖/CFP)

▲ 2010年1月25日,女星車曉和山西首富李兆會在山西聞喜東鎮的海鑫集團舉行了古樸典雅隆重的中式婚禮婚禮。(圖/CFP)

2010年,李兆會用200輛婚車迎娶車曉,最貴的是800萬勞斯萊斯、宴席600桌。婚禮當天,從北京請來的婚慶公司將縣城佈置得比春節還熱鬧。據說,為了達到普天同慶的效果,李兆會還給集團1萬多名員工每人發了500塊錢紅包,光是這筆紅包費就達到了500萬。

不過,這段高調奢華的婚姻只持續了1年多,傳聞說李兆會支付了高達3億元天價的離婚費。

在與車曉離婚5年後,李兆會再次豪娶女明星程媛媛。為討其歡心,還斥資數千萬替她拿下《黃金大劫案》女主角。

有人說女明星嫁豪門是標配,嫁個有錢人可以少奮鬥20年;也有人說「民營企業家泡女明星必死」。從曾經的含著金湯勺的富二代,淪落為如今的「敗家子」,曾經的輝煌都蒙上了灰。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關鍵字: 中國大陸富豪山西鋼鐵敗家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和碩印度廠復工未定 董座童子賢:說失火誇大不實

和碩印度廠復工未定 董座童子賢:說失火誇大不實

根據《路透》報導,蘋果主要供應商和碩(4938)位於印度南部清奈的工廠因周日(23日)因一台小型交換機發生了事故,造成連續3天停工生產損失,目前尚不清楚何時可以恢復營運。

2023-09-27 17:31

台灣奈微光否認技術外洩! 急拋2大澄清

台灣奈微光否認技術外洩! 急拋2大澄清

台灣奈微光科技公司開發出全球第一顆「中遠紅外光4合1矽光子晶片」,國發基金也砸千萬投資,被視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不過卻遭爆董座將關鍵技術賣給中國;對此,台灣奈微光今日也發出2大聲明,澄清目前沒有與中國或其他國家進行任何技術移轉的計畫,絕無任何危及國安或違法問題,也沒有跟深圳合作建廠計畫,對中關係也無特別良好,全屬子虛烏有。

2023-09-27 17:41

遊戲股王鈊象前8月每股賺36.63元 董座坦言:未來高成長不易

遊戲股王鈊象前8月每股賺36.63元 董座坦言:未來高成長不易

遊戲股王鈊象(3293)今舉行法說會,公司前8月每股賺36.63元,針對現場法人追問公司整體未來成長性方面,董事長李柯柱坦言,公司整營運的基期非常高,目前先求穩定及市場拓展的廣度,雖希望能有相當高的成長性,但機會不大。

2023-09-27 15:31

明揚爆2.1萬張天量 跌停作收

明揚爆2.1萬張天量 跌停作收

高爾夫球製造商明揚(8420)遭經濟部勒令停工引發櫃買中心公告於明(28)日打入全額交割,明揚今股價開出第3根停板後,盤中一度湧入大單打開跌停,單日雖衝出2.1萬張成交量,惟因投資人信心不足,終場仍以61.5元跌停價作收。

2023-09-27 13:51

120萬股民揪心!中鋼老董喊「最大逆風」 股價跌至2年半新低

120萬股民揪心!中鋼老董喊「最大逆風」 股價跌至2年半新低

中鋼(2002)今年營運受全球不景氣影響,鋼市急凍使得業績表現不如預期,董事長翁朝棟昨也親自發信勉勵員工要「臨淵履薄、瞭溪過嶺做英雄!」,今開盤後股價最低來到25.3元,下跌0.75元或逾2.5%,表現相對類股疲弱。

2023-09-27 10:34

「台積電衝擊」成日本新詞 熊本迎接重大轉變

「台積電衝擊」成日本新詞 熊本迎接重大轉變

台積電在日本掀起經濟浪潮,英國金融時報以「台積電如何震撼日本」為題,寫出日本企圖用台灣的半導體製造能力扭轉熊本縣菊代町的產業發展,當地人甚至用「台積電衝擊」(TSMC Shock)形容日本經濟拉抬的效果。

2023-09-27 10:04

173萬人領錢!勞保年金給付今入帳 中秋節前還有7筆接力

173萬人領錢!勞保年金給付今入帳 中秋節前還有7筆接力

快刷存摺!為了讓民眾安心過中秋連假,勞保年金、職保年金、勞退月休金等給付都在今(27)日入帳,其中,勞保年金給付約有173萬人可領取,最高可拿逾4萬元,其中一位受惠通膨調升,可領超過5萬元;另明後兩天還有7筆款項接力入帳。

2023-09-27 06:00

國發基金砸千萬投資台灣奈微光爆踩雷 呼籲公司盡快對外澄清

國發基金砸千萬投資台灣奈微光爆踩雷 呼籲公司盡快對外澄清

台灣奈微光科技公司開發出全球第一顆「中遠紅外光4合1矽光子晶片」,國發基金也砸千萬投資,被視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不過卻遭爆董座將關鍵技術賣給中國;對此,國發基金今(27)日表示,矽光子晶片專利並未移轉且尚在研發,未來預計採取委託代工的生產模式,沒有在對岸或其他國家建廠的計畫。

2023-09-27 13:43

明揚「動線差、粉塵多」勞檢沒發現? 許銘春:會再加強

明揚「動線差、粉塵多」勞檢沒發現? 許銘春:會再加強

明揚(8420)屏東案惡火釀百人傷亡,勞動部長許銘春重申,會在1周內完成勞檢,立委溫玉霞質詢時表示,明揚員工指公司內動線差、粉塵多,工作環境差,過去勞檢都沒發現嗎?許銘春表示,依照經加區呈報資料,職安衛都有檢查,不符規定也有裁罰,未來這部分會再加強。

2023-09-27 12:17

半導體市況不佳! 竹科上半年營業額年衰近兩成

半導體市況不佳! 竹科上半年營業額年衰近兩成

受疫後經濟復甦和庫存去化趨緩影響, 2023年上半年全球消費市場從終端、系統廠到半導體晶片供應鏈成長不如預期,園區廠商難敵衝擊影響,竹科管理局今日公布,今(2023)上半年整體營業額較去年同期衰退19.01%,但通訊產業逆勢成長12.1%居冠,生物技術產業成長4.65%次之,展現竹科布局多元技術發展成果,另廠商入區登記家數及就業人數雙雙創歷史新高,顯見業者對產業投資、研發、人才招募都未停下腳步,持續深耕全球布局。

2023-09-27 12:1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