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離岸風電在地化 國產能源不用怕

▲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是應該也是必然,不只是為了這塊土地的產業利益,更是為了台灣自主的能源安全。(圖/總統府提供)

●鄭志豪/能源博士

拚經濟的確是政府的目標之一,但不是胡亂拚。推動重要經濟產業政策的背後會有縝密的規劃,可能是著眼於國際分工的比較利益,或是看到產業布局的策略意義。離岸風電產業的國產化,是應該也是必然的方向。

能源即國安,本就該本土化

國家安全有許多不同的課題,不只軍事國防的實力,通訊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也牽動著國安。我們談能源要自主,不要過度仰賴進口燃料,盡力提高自產能源。既然我們追求能源本土化,關鍵的能源產業也要跟著本土化。

試想一下我們設置了風力發電機,卻沒有在地的產業,萬一風機故障,零件要等國外進口才能維修讓風機運轉嗎?別忘了當初高鐵沒有本土化,一個小零件就要等國外來,被綁得死死的結果。

離岸風電產業特性適合在地生產

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勞力密集,有的資本密集,有的伴隨著高汙染的外部性。離岸風電的產業特性便是以就近生產,就近安裝為優先考量。離岸風電的主要系統包含:風機、塔架、水下基礎,這些部件體積大且重,例如整體水下基礎重超過1000噸,風機機艙一個400-500噸,近期由本土興達海基完成的轉接段一個就重達200噸。如果這些部件皆要從國外進口,光運輸不符成本競爭了。

▲透過落實離岸風電產業的國產化,將過去台灣缺乏的海事工程能力提升,受益的產業可不只離岸風電。(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再者,離岸風機設置在海上,海事工程是整體產業不可或缺的環節,船隻調度必須靈活彈性,才能配合風場的施工運維。台灣過去沒有海事工程的能力,因此遇到天災人禍,都要等國外技術支援。記得中華電信海纜被勾到嗎?等電纜船來施工的期間,近一個月的通訊受到影響;德翔台北貨輪擱淺,也等了好幾天才有船來打撈,造成北海岸油汙汙染的生態災難。透過落實離岸風電產業的國產化,將過去台灣缺乏的海事工程能力提升,受益的產業可不只離岸風電。

各國離岸風電政策都有連結產業政策

綜觀世界上市占率前十大的風機廠牌,在大家熟知的西門子、Vestas之外,有一支中國的廠牌叫做金風科技(Goldwind),便是中國以鎖國政策,用國內的市場來扶植自己的品牌。

在歐洲,法國有將本土化規範納入風場招標的制度,英國也有自製率(UK content)政策,鼓勵外商進行技術合作及合資方式來帶動在地產業。根據2017年統計,英國有10座商轉風場的自主率約達50%。2019年產官發布離岸風電產業策略白皮書(Offshore Wind Sector Deal),更訂下 2030年預計要達到60%的國產化目標。

歐洲各國基於區域分工各有所長

歐洲在離岸風發展歷史長久,市場已成熟,因此各國有其不同的產業優勢跟區域分工的默契,例如丹麥埃斯比約港是離岸風電專用港;德國的風機、重工業製造聞名;荷蘭、比利時是海事工程集團大本營;英國以金融、顧問的軟體服務見長……。在亞洲要發展離岸風電的時候,我們要問的是:台灣的角色是什麼?

▲離岸風場工程。(圖/哥本哈根建設基金公司提供)

台灣是亞洲丹麥,國產化最好時機

離岸風電會形成一個區域市場,歐洲之外,在亞太、北美都會形成自己的產業聚落。而台灣是亞太跑在前面的發展國家,若不推動產業,這個機會就去了別的國家。但如果搶得時機,這個聚落重心就會留在台灣。例如風機的心臟叫做機艙,機艙組裝的工廠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一個區域只會有一兩個,像是西門子歌美颯便決定在歐洲只留下德國的廠。台灣因為推動在地化,我們已經爭取到了西門子歌美颯來設機艙組裝廠的重大成果了。

台灣可以成為亞洲的丹麥,丹麥離岸風電設置量不是歐洲最多、市場規模也不是最大的,但他是最早起跑的先驅。在法規、基礎建設最為完善,因此成為風電產業區域核心,更是新一代技術的生產地。像是丹麥的Lindø離岸再生能源中心(Lindø Offshore Renewables Center)、丹麥科技大學等,都是未來風機技術研發、測試驗證的重鎮。

國產化是當初開發商承諾必做,政府也有彈性作法

當初台灣進行風場遴選,各家開發商為了取得開發資格便已承諾許多國產化項目,簽了許多MOU,還讓政府被誤解只用MOU推國產化,但為什麼有的開發商事前評估有能力,風場資格到手後卻說做不到?是真有困難,還是推諉?

如果真有實踐困難,政府推動國產化政策也不是沒有彈性,例如沃旭能源的風場因為在2021年就要併網,國內產能不足,因此就有替代方案;海纜部分因為國內廠商評估不生產,政府也未強求,所以政策可以隨國內實際產業能量進行檢討給予彈性,但明顯國內有能力、有意願的項目,可就不容開發商混水摸魚了。

台灣自主的能源安全

雖然目前在台灣從事風場開發的開發商以外商居多,但外商裡面有許多台灣人,台灣人應該要為台灣著想。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是應該也是必然,不只是為了這塊土地的產業利益,更是為了台灣自主的能源安全。

熱門點閱》

►不要用無塵室的思維打擊「假新聞」

►《返校》我們都再也不要忘記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