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疫情下政府的倚天劍、屠龍刀與乾坤大挪移

● 林建甫/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新冠病毒疫情從今年1月起在中國大陸的地區流行(epidemic),到3月後發展到歐美,迄今已經演變成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

各國為控制疫情的擴散,紛紛採取必要的隔離措施和保持社交距離的舉措,整個世界也陷入「大封鎖」(great lockdown) 狀態。

最近世界各大經濟預測機構,大幅調降原本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尤其是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顯示極度悲觀,全球經濟成長率已經從正3%降為負3%,這是從1929年世界經濟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不景氣

各國政府為了救社會、救經濟,窮盡所有力量推出不同的政策。我們可以歸納成最重要的兩項工具: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也就是政府的「倚天劍」與「屠龍刀」。

利用先揮倚天劍,緊急的救「市」,之後再耍屠龍刀,用財政政策來救「世」。日後產業要因應消費型態的改變,此找出新機會,進行調整就是要透過「乾坤大挪移」。

「倚天劍」救市 精銳盡出 

疫情在中國大陸蔓延開來,農曆過年後,人行就不斷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釋放流動性,包括調降逆回購操作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等來救市。

歐美疫情發酵後,影響到企業經營,導致企業短期融通困難。美國聯準會3月3日出乎意料的緊急降息兩碼。

雖然聯準會主席鮑爾隨後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看到美國經濟前景面臨風險,因此選擇採取行動。」但市場解讀:「聯準會是不是看到我們沒有看到的?」恐慌因此更加嚴重,逐漸導致市場無差別拋售金融資產,讓美公債及優質企業流動性一度出現問題。

財務槓桿很大的資產證券化商品:房貸型不動產投資信託 (mortgage REITs;mREITs)甚至宣告他們無力支付保證金追繳(margin call)。也引起被動型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及槓桿型交易與避險基金等流動性出問題,加重市場美元荒。

因此3月16日,聯準會採取了更大力度的政策組合,包括降息四碼至零利率、執行7000億美元(以下同) 的購債計畫,聯合主要央行操作流動性互換,確保國際美元流動性充沛,緩解全球對美元資金需求的壓力。

後來,更進行2009年救市都未曾採用過的無限量QE(量化寬鬆),去除購買規模的限制,把一般公司股票及從投資等級剛被調降成BB等級的新垃圾債券,都納入合格抵押品範圍,幫助修復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

可以說把貨幣政策都做到了極致。換句話說,為了救市,「倚天劍」已經精銳盡出。

▲ 美國為救市,採取過去都沒做過的無限量QE。(圖/路透社)

「屠龍刀」救世 不計代價

接著各國也都開始耍起屠龍刀,實施財政政策來救市。這是積極的作為,幫助受災情影響的企業度過難關並順利轉型,也避免企業倒閉帶來的失業潮,影響到國家社會的安定。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紓困,這包括受到鎖國或封城衝擊的行業,有航空、交通、旅遊、酒店;為控制疫情的擴散,紛紛採取必要的隔離措施和保持社會距離的舉措,減少人與人之間接觸密集,因此關門的酒吧、餐廳,娛樂場所,百貨公司…等等。

因此相關行業的公司及員工都是紓困的對象,其救急紓困的方式有低利貸款、現金補貼、租稅優惠…等等。

至於貸款的部分,大部分還是透過銀行或金融體系才得以融通,各國都大同小異,但美國規模已是有史以來最大。

各國把「屠龍刀」耍得威風凜凜,頗有不計代價,先做了再說。

▲ 美國救市規模是有史以來最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製造業重新佈局「乾坤大挪移」

產業新機會,則是要注意最近業績因為疫情反而長紅的相關企業。例如,不出門與減少接觸的宅經濟、遠距經濟,電子商務等等。

所以最近的網上娛樂、視聽會員、上網購物、外送平台,一片火紅。為了在家工作,各品牌的筆記型電腦都賣到缺貨。

而利用人工智慧及新科技來防疫與偵測病毒的新興科技;對抗疫情,包括「採檢快篩、治療藥物、預防疫苗」的生化科技,醫療器材等行業都重新獲得肯定。

生產面方面,因為擔心國安與醫療安全等問題,各國都要開始有自己的口罩、防護衣、醫療用品生產線。

長鞭效應引發擔心斷鏈危機,因此的供應鏈改變,各國製造業都要重新布局,工具機行業及智慧生產就特別的被看好。這種產業的乾坤大挪移不是三、五年內就會調整完畢的。

▲ 因應供應鏈改變,各國製造業將重新布局。圖為大陸2月10日復工第一天(圖/翻攝 新民晚報)

倚天劍+屠龍刀後...需為副作用未雨綢繆

然而倚天劍與屠龍刀,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的極致不是沒有副作用

以美國來說,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QE,不但利率降到了零,把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從8000億膨脹到2017年的4.5兆,其後升息縮表,好不容易降到3.8兆。但現在全吐回去了,利率再度到零利率,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更加膨脹到6.4兆。

而美國整體國債在川普當選就任後,2017年初為19.8兆,在今年2月初首度突破22兆,代表過去3年債務已大增2.2兆。

現在三輪密集的紓困及對企業及地方政府的低利貸款,也讓美國整體國債,到近日已經突破24兆大關,估計兩年內再增加5兆,達到29兆之多,這是此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預測美國要等到2025年才達得到的水平。

總之,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嚴重,現在已持續三個多月,何時結束仍遙遙無期。

更糟糕的是,倚天劍與屠龍刀的副作用,未來都要小心面對。幣政策是短期有效,長期會造成金融資產膨脹,加深貧富不均。財政政策的大量舉債,債務大增,終究成為後代子孫的負擔,後續的解決方法要未雨綢繆。

當務之急還是需要各國更加緊合作與協調,共同抗疫,並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全球經濟才能復甦。疫情之後寄望未來的乾坤大挪移,能找到新的機會,進行調整,讓經濟重返繁榮的軌道。

熱門點閱》

►  單驥/後無限量QE時期,世界不再是平的

►  李牮斯/疫情給世界的恐慌只是序曲 幾十年積累的槓桿經濟壓力準備反撲

►  Taiwan can help登《紐時》關注度仍不敵nnevvy!台灣如何獲「非華人」關注將是重要議題

►  林忠正/韓國瑜勿操弄普篩達成「反罷免」目的,藍軍喊封城、普篩,伺機打爛防疫成果?

►  莊奕琦/政府如何紓困經濟?每人發8000元消費券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

美UCSD經濟博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華經濟金融學會理事長、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總召集人。現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