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歷經3部落2世代交流合作 台東卑南遺址公園傳統家屋修繕落成

▲傳統家屋修繕是3個部落2個世代的交流合作的成果。(圖/台東縣政府提供,下同)

傳統家屋修繕是3個部落2個世代的交流合作的成果。(圖/台東縣政府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台東報導

史前館卑南遺址公園卑南族傳統家屋歷經5個多月的整修作業,在跨部落的合作努力下終於完工,6月13日辦理卑南族傳統家屋整修完工慶賀及落成啟用儀式。由卑南族下賓朗、普悠瑪與利嘉三個部落耆老與本館王長華館長一同為重建完成的家屋舉行完工慶賀典禮,部落耆老將吟唱家屋落成古謠maresa'ur,祝福家屋落成一切順利。

史前館王長華館長表示,史前館非常榮幸與部落一起合作,讓族人接納我們成為部落的一份子。這10幾年來,我們努力的讓這塊土地上的記憶重現,不單單是史前文化而已,更包含了原住民傳統生活的體現、自然植物與傳統建築的重現。在卑南族傳統家屋、少年會所這些實體展示之外,我們更透過祭儀活動(除草團、小米耕作、大獵祭、年祭…等),讓卑南遺址公園融入了部落社群,也透過卑南山下音樂會、工藝駐村交流、產業合作行銷等方式,讓這片園區與部落有了更進一步的生活連結。史前館會持續努力讓這塊土地從史前到現在的生活痕跡,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現。

保存傳統語言、技藝、歌謠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公園在11年前,以在地植物文化及園區林材為基礎,與卑南族pinaski部落(下賓朗部落)耆老以傳統的建材及造屋工藝技術,建造了卑南族傳統家屋。歲月更迭下的自然建材已逐漸毀壞,在需要大幅修繕之際卻也同時面臨耆老逐漸凋零、技藝如何保存傳承的課題。

▲傳統家屋修繕是3個部落2個世代的交流合作的成果。(圖/台東縣政府提供,下同)

由卑南族下賓朗、普悠瑪與利嘉三個部落耆老與王長華館長一同為重建的家屋舉行完工慶賀典禮。

11年後的卑南族傳統家屋修繕,是3個部落2個世代的交流合作,過程中邀請了普悠瑪部落祭司團協助家屋修繕儀式、下賓朗部落耆老現場指導傳統建築的工藝技術、並由利嘉部落工班執行修繕工作。自108年12月底開始進行歷經5個多月的努力,史前館除了與部落合力以此空間作為文化傳承培力的互動場域,史並與文史團隊協力將家屋的修復、材料採集製作、各階段祭儀過程作了系統化的整理記錄,希冀透過這次的修復,將家屋脈絡文化中所累積的自然智慧、以及建立家屋的過程所隱含的信念保存延續。

就「家」的角度來看家屋興修這件事,並非只是木材、竹子、黃藤、及茅草等素材的組合,尤其是歷經歲月更迭,既有家屋在屋況評估下僅有主樑保存尚稱完好,因而必須進行大範圍的修整建;因此卸屋、選址、取材處理、整地搭建的過程,就宛如時光倒帶般地將過去解構並重組。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充分地展現出族人對土地與自然生態的高度認識,並運用豐富的生態智慧與精細的工藝技術,發展出獨特的卑南族建築文化。

這座名為sapa'的家屋,是在2009年2月完工當時,由造屋總工程師耆老王天木先生所命名,sapa'是林投(植物)的意思,同時也意涵了這家屋能像有刺植物般捍衛守護著家庭。而家屋週邊的祖靈屋及小米靈屋,則讓獨立的家,經由部落團體(除草、小米耕作)、以及傳統祭儀的進行,以祖靈信仰完整豐厚了家、也緊密的融合了親族團體。

史前館非常歡迎機關團體預約導覽卑南族傳統家屋,同時也將在暑假8月間結合園區內另一棟即將修復完成之史前家屋,推出「好家在卑南.假日賞屋團」 限定戶外導覽,一同學習卑南族植物文化、及史前與傳統建築工藝的智慧。

►偷偷分享少女秘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