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追求「清零」有隱憂?《經濟學人》曝恐怖後果:成一灘死水

▲▼北市環保局與國軍33化學兵群 萬華全區第二波大消毒。(圖/記者周宸亘攝)

▲亞洲國家對病毒敏感,大部分實行嚴格管制、措施。(圖/記者周宸亘攝)

實習記者周依儒/綜合報導

台灣疫情已逐漸趨緩,每日確診數不過2位數,不過亞洲其他國家疫情仍嚴峻,《經濟學人智庫》報告指出,包括台灣、中港澳、新加坡和越南等主要亞洲經濟體,都以「新冠肺炎清零」為主要目標政策,而非與病毒共存,這將導致跨境人流遲遲不能恢復,恐將削弱經濟上的活動。

▲▼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提升至三級警戒,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減少外出,避免聚會,台北市街頭人潮銳減,只有零散車流與行人,台北空城,自主封城,自律,防疫,圖為市府轉運站前。(圖/記者李毓康攝)

▲亞洲多國實施清零政策,圖為台灣疫情爆發後,民眾自主防疫在家,路上一片冷清。(圖/記者李毓康攝)

經濟學人智庫報告指出,亞洲各國的清零政策包括在出現病例時執行嚴格的鎖定措施、快速調查接觸者、大規模篩檢、嚴格邊境管制、禁止短期入境、限制長期入境、入境需長時間隔離等,不過他們卻發現這些方法對許多經濟市場是不可行的。

報告中提到,多數實行清零政策的亞洲國家死亡人數遠低於全球,經濟影響也不嚴重,以亞洲來說2020年的衰退程度比其他地區來得低,如果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採取了類似的政策,代表「清零」也將被認可為是可行、可持續的計畫,然而隨著經濟重新開放,這樣的措施只有可能被削弱,而非支持經濟活動。

▲▼ 美國加州即將告別口罩與社交距離,加州街景,新冠肺炎。(圖/路透)

▲歐美大規模接種疫苗,路上摘口罩的人也越來越多。(圖/路透)

隨著歐美地區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疫苗覆蓋率迅速上升,他們也解除了邊境管制和封鎖限制,當地民眾習慣了和病毒共存,人們壓抑已久的需求帶動強力的經濟復甦,反觀亞洲地區的疫情卻越來越嚴峻,清零政策可能會成為削弱經濟活動主要風險之一,導致境內經濟成一灘死水。

報告提到,像是香港、新加坡、澳們都對商業、旅遊業高度依賴,如果亞洲國家都持續不開放邊境管制,那他們作為商業中心的地位可能會永久受損,導致投資資金轉向其他地方;澳洲和紐西蘭則可能錯失國際遊客、留學生流動所帶來的經濟復甦;中國和台灣對資本和人才跨境流動的依賴程度較低,因此是維持清零政策的幾個經濟體中比較有利的,也比較脫穎而出。

▲▼南韓新冠疫情連續2天創下新高。(圖/路透社)

▲日韓疫情封了又解、解了又封,確診人數仍居高不下,現在以「低確診」為防疫目標。(圖/路透社)

《經濟學人智庫》預計,亞洲將持續在2021年實施嚴格邊境,直到2022年初實現大規模疫苗接種後才會放寬,這些實行清零的地區最終採取的政策都比歐美現行政策更保守,新策略則以日本、韓國為首,以「低確診」為新目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