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超過85%民眾曾線上捐款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這種人」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發表「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報告。(圖/記者潘姿吟攝)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發表「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報告,近1年超過85%的民眾曾用線上捐款,而超過74%的捐款人為女性。(圖/記者潘姿吟攝)

記者潘姿吟/台北報導

後疫情時代,世界變得越來越數位化,民眾的捐款行為改變,「數位行善」也成為趨勢。台灣最大的公益團體聯盟型組織「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今(15日)發表「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報告,發現近1年超過85%的民眾曾用線上捐款,而超過74%的捐款人為女性,39歲以下捐款人超過6成,其中30~39歲佔38.4%為捐款主力。值得注意的是,逾8成民眾捐款前做足功課,但捐款後卻只有14%的人會追蹤公益團體如何運用善款,而「捐後不理」高達44%,不定期不定額超過7成,顯見捐款人公益素養尚待加強。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理事長鄭信真表示,希望透過每2年一次的趨勢性調查,了解捐款人的面貌與公益組織的需求,期待透過自律聯盟長期監督、培力公益團體的第3方公正角色去倡議公益素養的重要性,進而促成整體社會的良善發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分兩部份,第1部份針對國內外之台灣民眾發放線上問卷,完成1,515份有效樣本,其中1,411人在過去一年有捐款;第2部分則是針對台灣的非營利組織進行線上調查,完成252份有效樣本。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發表「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報告。(圖/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報告的捐款人樣貌。(圖/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調查發現,32%的人把捐款視為一種社會投資、期待看到影響力的產生。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沈怡如指出,「我們觀察,2014年學運帶起整體社會對公益議題的關注,無形中影響了當時的年輕一代,推算至今,剛好是此次調查中投入公益的主要世代。這群人比起過往世代更積極追求社會參與,更是相信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能啟動『善』的循環的一代。」

在實體及線上捐款的比例上發現,超過85%捐款人使用線上捐款,其中,最常利用線上信用卡刷卡占比達82.7%,其次為28.7%以手機行動支付工具,以及22.7%用線上郵局或銀行轉帳。線上捐款平台的部份,除了組織的官方網站佔77.8%為最大宗,使用LINE Pay捐款者佔32.1%、其中近4成5的使用者不到30歲。

對公益團體來說,能夠「定期定額」獲得穩定的支持才是能夠持續經營的最好狀態,然而調查報告指出,「定期定額」者佔36.1%、「不定期不定額」者佔70.9%,顯見推廣「定期定額」觀念還有努力空間。

沈怡如分享:「公益組織需要細水長流的支持,以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推展的犬貓絕育計畫為例,在2019年推廣『紮浪浪計畫』時,曾因為要拓展規模並擴增合作動物醫院,一度面臨可能入不敷出的狀況,然透過持續宣導定期定額形式,目前定期定額的支持保持每年微幅成長,協會也穩定經營中。」

此外,捐款前後的責信與追蹤行為上也發現極大落差:超過8成的人捐款前會搜尋相關資訊,但捐款後,只剩下14%的人一定會持續追蹤、18%經常會持續追蹤、24%有時會持續追蹤,進一步探究捐款人「捐後不理」的原因,發現除了半數以上的人因為信任組織所以不特別追蹤,高達46.2%表示「純粹想發揮善心,有捐款就好」。

對於公益團體在數位管道上的表現,24%捐款人表示完全同意、62%部份同意,然而對於公益團體數位能力上待提升的原因上,「線上資訊未定期更新/正確性不足」(57.1%)、「線上資訊不易理解」(53.4%)及「公益團體還未發展線上服務」(40.6)為前3名。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發表「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報告。(圖/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報告的捐款方法與趨勢。(圖/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發表「2022數位時代下的公益現況」調查報告。(圖/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提供)

「數位行善」已成趨勢,數位捐款人的年齡也向下延伸,尤其伴隨著LINE Pay等行動支付日漸興盛,多元的捐款管道讓民眾支持公益的行動更快速便利。然而報告中也發現,面對公益數位化的現象,公益組織在數位轉型過程中所獲得的助益與阻力參半,在接觸到更多潛在支持者的同時,也伴隨著人力、資金、及時間成本的增加;此外,民眾不僅「不定期不定額」捐款比例幾乎是「定期定額」捐款的兩倍,在捐款前確實了解捐款資訊、並於捐款後確實追蹤的比例也過低,顯示整體「公益素養」有待提升。

台大社工系名譽教授馮燕指出:「從調查中可看到捐款人對於公益團體基本上是信任的,然而公益個資外洩後讓不肖業者有機可趁,公益團體該如何透過公開透明的機制,持續讓責信被社會大眾看見,確保這些聰明捐款人的愛心不會被濫用,是我們共同需要努力的。」沈怡如也補充,自律聯盟296家盟友中就有66家、近1/4的比例受害。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也期待在台灣公民社會逐漸成熟下,捐款人能有更多公益素養的自覺,透過「捐款五守則」:關注、估狗、常追蹤、求證、承諾,檢視自身的公益行為,也加深自己跟公益組織間的關係。

關鍵字: ESG永續雲台灣最美的風景公益數位捐款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