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務公司以2050碳中和目標 擬定減碳路徑與藍圖、港群邁向綠色永續

▲港口提供風機製造組裝基地及運維服務,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與環境永續創造雙贏。(圖/港務公司提供)

▲港口提供風機製造組裝基地及運維服務,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與環境永續創造雙贏。(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面對氣候變遷加劇,全球多個國家已承諾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也將淨零目標入法。為此,台灣港務公司配合國家政策,承諾2050年港群實現碳中和,總經經陳劭良近日帶領專案團隊,擬定減碳路徑與藍圖,將以企業的力量回應淨零政策,透過多元機制鼓勵港區業者竭力合作減碳,達到港群「永續、綠能、智慧港口」的發展願景。

陳劭良近日召開「台灣港群減碳路徑及藍圖規劃會議」,邀集各分公司就年度減碳目標、減碳策略與未來推動方向建議進行討論,更具體化港群減碳的未來推動方向與策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港務公司採用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方法,參考國際港口做法,提出設定港務公司自身與港區營運之減碳目標,分別於2035年與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本月起用的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為全自動化貨櫃中心,為最先進的環保作業碼頭。(圖/港務公司提供)

▲本月起用的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為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環保作業碼頭。(圖/港務公司提供)

為達成碳中和,減碳作為分七大面向,包含『能源結構調整』、『資源分配』、『運具電動化』、『船舶運輸潔淨化』、『設備升級』、『組織行為改變』及『碳抵換』等面向,共提出31項減碳方案;其中,目前已推動的措施包括:船舶進出港減速、設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各港碼頭建置岸電209座等,111年減碳量總計達13.2萬公噸。

港務公司更表示,因港口作業的特性,來自船舶的碳排放佔港區溫室氣體排放最大宗,目前公司自有的工作船備勤時已100%使用岸電,未來更將透過獎勵岸電使用費,提升船舶岸電使用率,進一步減少船舶的碳排放量。

經港務公司辦理自願性溫室氣體盤查後得知,港務公司自身的碳排放以電力為主,占比超過90%。為了達成能源潔淨與自主性,港務公司已經開始採購綠電,並推動再生能源自發自用評估建置工作。

港務公司也與港區太陽能發電業者增訂優先購電權利之契約,目標是在2030年前使用100%綠電,以實現RE100 (100%使用綠電)目標,預計每年可減少約24,780公噸二氧化碳。

▲貨櫃船舶靠港接用岸電,減少空污及碳排放。(圖/港務公司提供)

▲貨櫃船舶靠港接用岸電,減少空污及碳排放。(圖/港務公司提供)

此外,港務公司為了達成2050碳中和的目標,以花蓮港作為碳中和示範場域,於2023年起啟動盤點及訂定港區整體低碳轉型行動計畫,並將其付諸實行。花蓮港碳中和示範場域之推動經驗更將推展應用於其他商港,使整個港群朝2050碳中和目標邁進。

港區整體排放量中,港區業者產生的碳排放約占7成,為達成2050碳中和的目標,港務公司採取管理與獎勵手段,與港區業者攜手共同減碳,如與港區業者的租賃契約中,納入業者承諾使用一定比例再生能源、替換電動化運輸車輛及機具等措施的獎勵辦法。

此外,為加速帶動港區業者走向碳中和,港務公司定期辦理業者說明會,除邀請學界與業界專家分享碳管理最新知識外,也藉由蒐集業者的碳排活動數據,掌握港區整體的碳排放量。同時,也鼓勵業者導入低碳轉型思維,維持其競爭力。

除了積極減碳外,負碳技術也是重要的方案之一。為了達成碳中和的目標,港務公司持續推動碳匯工作,以透過生物固碳量進行碳抵換。生物固碳之方法包括保護及有效管理既有林地,亦包括將土地轉為林地等方式增加碳庫存,為了有效管理港區內的生物固碳量,港務公司建立了標準化的植栽調查作業流程,整合調查資料並估算碳匯量。

▲港口建物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板(下方及左方建物屋頂)。(圖/港務公司提供)

▲港口建物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板(下方及左方建物屋頂)。(圖/台灣港務公司提供)

該公司並以高雄港為植栽和碳匯管理的示範場域,透過植栽管理資料庫結合GIS空間系統,紀錄高雄港植栽樣區之調查結果與後續的管理行為,未來也將應用到其他商港,進一步提升港務公司碳抵換量能。

港務公司考量全球各面向低碳轉型之技術發展,為達成2050碳中和的目標,各港將依據其區位、營運特性、人力、技術與預算等因素,規劃適合推動之年度減碳行動,以達成碳中和目標。

此外,港務公司每年將辦理溫室氣體盤查,並透過管考機制追蹤減碳成效,以適時調整減碳之行動。同時,港務公司將與國內外港口利害關係人與機構倡議討論減碳之合作參與,共同落實環保責任,達成互利共榮的目標。

關鍵字: 港務公司2050碳中和減碳路徑與藍圖港群綠色永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AI概念股撐起美股「表面風光」 分析師憂:漲勢充滿風險

AI概念股撐起美股「表面風光」 分析師憂:漲勢充滿風險

由於目前對人工智慧 AI 的市場狂熱支撐起了美股指數的巨大漲幅,根據華爾街見聞報導,目前分析師們開始懷疑這種趨勢能否持續。分析師也指出,雖然這些公司都是好公司,但人們支付過高的價格,擔心市場會重演泡沫時期的情況。

2023-05-28 12:33

NVIDIA、台積電合作逾25年 黃仁勳當年接張忠謀電話嗨喊「安靜!」

NVIDIA、台積電合作逾25年 黃仁勳當年接張忠謀電話嗨喊「安靜!」

「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受惠大客戶NVIDIA帶動AI浪潮,近期股價節節攀升,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曾向外透露自己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多年好交情,當黃仁勳首度接到張忠謀的電話時,他還興奮向四周喊出「Hush!Be quiet!」(噓!安靜!),透露出自己又驚又喜的一面。

2023-05-28 12:41

直擊/股東會紀念品人潮減退 工作人員曝關鍵原因

直擊/股東會紀念品人潮減退 工作人員曝關鍵原因

「沒有了沒有了!」股東會紀念品發放旺季才剛降臨,但《ETtoday新聞雲》追蹤領貨實況發現,已有多家公司提供的紀念品缺貨,工作人員扯開嗓門避免不知情民眾上門排隊引起糾紛。也有小股東透露拿到市價千元的導磁盤、「最後一波高檔貨入手」感到興奮不已。

2023-05-28 09:00

5檔「高股息ETF」強漲!最強連10紅 專家投資教戰

5檔「高股息ETF」強漲!最強連10紅 專家投資教戰

高股息ETF固定配息配額是很多投資人首選,5月中過後,台股大盤重啟一波漲勢,高股息ETF族群過去10天也都有不錯表現,截至5月25日為止,11檔高股息ETF中,凱基優選高股息30(00915)漲勢驚人,不僅連10紅,到昨(26)日開盤仍延續漲勢。

2023-05-28 06:00

祖孫限定科學營 德大廠科思創8月北中南巡迴開辦

祖孫限定科學營 德大廠科思創8月北中南巡迴開辦

連年獲得好評和國際社會影響力獎項肯定的「科思創祖孫科學營」,持續以豐富主題和有趣的科學實驗,為祖孫們締造難忘的共融時刻。今年8月,科思創祖孫科學營將在台北、彰化和屏東三地舉行。活動的主題是「阿公的祕密花園」,讓祖孫們共同重溫與阿公阿嬤在公園裡吹泡泡的甜美回憶,通過科學實驗和園藝創作,串聯起一段兒時的感動,只要祖父母年滿60歲,孫子女年齡在6至12歲,即可組隊免費報名,中低收入戶將享有優先錄取資格外,另還特別舉辦全台啟聰學校祖孫特別場,即日起開放報名至6月25日止。

2023-05-28 23:14

iPhone 15趕出貨! 陸媒爆富士康鄭州廠徵才獎金大增逾萬元

iPhone 15趕出貨! 陸媒爆富士康鄭州廠徵才獎金大增逾萬元

2023-05-28 18:03

台積電超狂! 外媒爆:新晶片功能比目前高逾3倍

台積電超狂! 外媒爆:新晶片功能比目前高逾3倍

「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驚人研發能力有望更上一層樓!外媒報導,台積電正在開發新版本的晶片,有望突破目前封裝測試系統極限,使晶片比現在出廠的產品效能應用極限擴大逾3倍,預計2025年取得認證應用。

2023-05-28 13:46

美麗信花園酒店疫後調整營運策略 餐飲升級、加強開發韓籍旅客

美麗信花園酒店疫後調整營運策略 餐飲升級、加強開發韓籍旅客

志信(2611)旗下的美麗信花園酒店(2730),在疫情期間斷然加入防疫旅館行列,在過去兩年都享有獲利,去年10月21日起進行全館汰舊換新裝修工程,今年1月18日轉回一般旅館,開始分階段恢復正常營運。公司高階指出,疫後民眾消費心態明顯改變,另因有多家日系飯店進軍台北市,公司調整營運策略,餐飲升級,原以日籍旅客為主的房客,現在也積極強化招攬韓國等多國旅客。

2023-05-28 07:00

提前賣光NVIDIA沒跟上3倍飆漲! 女股神親曝「有周期性風險」

提前賣光NVIDIA沒跟上3倍飆漲! 女股神親曝「有周期性風險」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財報亮眼、釋出超樂觀財測,推動本周股價一度飆漲近3成,成為本周股市最夯話題,不過有「女股神」之稱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創辦人伍德(Cathie Wood),旗下的旗艦基金ARKK(方舟創新基金)在今年1月出清NVIDIA持股,且重押的股票也幾乎不是市場熱炒的AI概念股。

2023-05-27 18:15

全台最大永續嘉年華7月登場 國內外參展單位超過百家

全台最大永續嘉年華7月登場 國內外參展單位超過百家

邁入第2屆的「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將於7月21~23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隨著全球130多個國家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後,世界已進入零碳經濟的新階段,今年主題聚焦「邁向淨零未來」(Towards a Net Zero Future),中央與地方政府、企業、學校、NGO等近百家國內外參展單位齊聚,促進各地永續專家與實踐者交流對話,共創合作新機。

2023-05-27 16:36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