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國際辦減資彌補虧損 今年首季已轉盈、公司治理排名前20%

▲東森國際董事長廖尚文(右)主持股東會,右為副總經理鄭應娜。(圖/記者張佩芬攝)

▲東森國際董事長廖尚文(右)主持股東會,左為副總經理鄭應娜。(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東森國際(2614)今(30)日召開股東會,指出111年因受疫情及國際經濟萎縮,造成台灣經濟成長下滑,轉投資公司無形資產評估減損等因素,造成稅後淨損16.55億元,連同保留盈餘調整數期末待彌補虧損為17.58億,但本業仍有2.1億元淨利,為改善財務結構、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及每股盈餘,決議辦理減資彌補虧損。公司在今年首季已經轉虧為盈,公司治理名列上市公司前20%。

今日股東會中改選董事,並增列一席獨立董事,獨立董事過半以強化公司治理,另亦提請承認盈虧撥補案。本次辦理減資金額為新台幣17.58億元,減資比率約為36.93%,減資後預計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30.02億元,將於主管機關核准後,由董事會另訂減資基準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國際今第一季財報合併營收13.9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為5200萬。在倉儲事業部方面,今年第一季起調增10%裝卸費,營收3.16億元,因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及地緣政治對經濟之影響未定,倉儲事業營運量仍維持穩定的營業收入及獲利。廖尚文表示,轉投資事業自然美估計今年將可轉虧為盈,東森寵物雲估計在兩平上下。

在第九屆公司治理評鑑中,東森國際榮獲佳績,在928家上市公司中排名前20%(第二級距6%至20%),得分93.54分,較去年81.67分進步15%,其中以「提升資訊透明度」、「推動永續發展」二大構面指標達成率提升最為明顯,在推動永續發展指標更100%達標,展現出實踐ESG及持續精進公司治理的表現,未來朝向第一級距5%(有46家)努力追趕中。

東森新媒體去年締造媒體營收總額達21.31億元,較前年成長6.65%,並獲獎無數,囊括卓越新聞獎、東森OMO廣告業務平台榮獲國家玉山獎「最佳產品類」首獎、ETtoday APP以《新聞雲會員成就系統》榮獲「服務與解決方案」類別之肯定。

東森新媒體已是台灣現下最大交通媒體,未來將續拓展媒體版圖,佈建以交通系統、商辦及住家融合的廣告生態,並以「創意」、「創新」眼球廣告,爭取大型廣告客戶的廣告,創造One boy衝鋒衣,Netflix家外廣告經典案例。

網紅直播商機持續攀升,新聞雲具備流量優勢,將規劃網紅學院,培育網紅人才,創造新聞雲非流量收入,並可結合零售貿易事業,提升自營商品銷售。

貿易事業部下之東森寵物雲為台灣寵物實體通路第一品牌,今年第一季貿易事業營收6.1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目前實體門市店家數已達136家,將積極開始走向線上線下整合(OMO)營業,多通路銷售佈局、線上、線下整合、深化會員經營、持續開發自營商品、寵物醫療服務,並與異業合作共同開設實體複合店擴大市場規模,將提供消費者高品質及高CP值之寵物商品及東森寵物雲會員專屬醫療服務及寵物健檢,完整化寵物生態圈服務。

東森國際在新零售轉投資事業方面,112年東森購物累計前三月合併營收為55.3億元,稅後淨利3.46億元,EPS為3.4元,主要受惠於網紅直播、線上線下整合及自營商品策略奏效。展望未來,隨著國內疫情逐漸解封,內需暢旺,但全球通膨,經濟不確定性仍高,東森得易購採取多角化佈局提升營運績效,主要通路電視購物、網路、電話行銷及OMO新通路均訂定發展策略,戮力達成112年營業目標。

東森國際旗下之國際美妝生技公司自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港上市股票,股票代碼:00157)自然美產品透過全通路銷售,於111年台灣市場的電視購物、電子商務、電話行銷通路產品銷售收入達36,000仟港元,佔台灣地區產品銷售額之34.9%。

展望未來,自然美透過營運模式逐漸轉型為美妝生產及品牌商,並將結合直播網紅,及外部通路銷售,擴大業績,112年將持續拓展大陸、馬來西亞市場及透過草莓網跨境電商布局全球,自然美直營與加盟全球據點持續展店中,截至2022年底含直營及加盟店,中國大陸已突破千店,加計台灣及馬來西亞共1,417店,未來將持續拓展全球門市,擴大產品線生產,並邁向醫美抗衰老領域。

今年面對全球的政經情勢瞬息萬變,東森國際及轉投資事業以「變!變!變!」為企業營運核心宗旨,以超前的眼光和行動力不斷創造亮眼成績,先後跨足健康、美容、寵物、娛樂影音等事業,對消費者做出全面性的服務,同時加乘帶動各事業體之業績成長,預期東森國際之營運表現仍將維持穩健成長。

關鍵字: 東森國際減資補虧損今年首季轉盈公司治理排名前20%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雜音不斷 10/19法說關注4大議題釋疑

台積電雜音不斷 10/19法說關注4大議題釋疑

時序將進入10月,也是科技大廠第4季法說會舉辦密集期,其中又以台股權王台積電10月19日的法說會最受市場關注。由於近期市場雜音不斷,因此本季法說關於第4季營運展望、海外建廠進展、先進製程包括2及3奈米建廠進度、全年資本支出等4大項,將會是法說會的主要重點。

2023-09-29 15:48

不怕存股變「存骨」!中鋼股價破底 股東人數121萬創新高

不怕存股變「存骨」!中鋼股價破底 股東人數121萬創新高

中鋼(2002)近年來受到鋼市急凍,營運遭遇逆風,董事長翁朝棟給員工信也坦言「建廠以來的最大挑戰」,導致股價疲弱,昨收在25.25元,下跌0.2元或0.79%,續創2年半來的新低價位。不過,中鋼股價越跌投資人越買,不怕存股變存骨,最新統計股東人數121萬創下新高。

2023-09-29 10:02

LUXGEN n7年底量產有難度? 鴻華先進聲明:時程不變

LUXGEN n7年底量產有難度? 鴻華先進聲明:時程不變

昨天新店裕隆城正式開幕,裕隆(2201)執行長嚴陳莉蓮搭乘納智捷LUXGEN n⁷電動車試裝車現身吸引全場目光,而媒體報導裕隆總經理姚振祥表示,汽車品質和安全最重要,LUXGEN N7仍在做很多測試,坦言年底量產交車有相當的難度。對此,鴻華先進科技今聲明:「關於MODEL C開發進度,目前量產、交付客戶時程不變,後續關於n⁷車款相關事宜,由客戶端(LUXGEN)依新車上市規劃統一說明。」

2023-09-29 13:15

新股紅包申購只剩2天! 百達-ky抽中賺2.26萬

新股紅包申購只剩2天! 百達-ky抽中賺2.26萬

百達-KY(2236)辦理上市增資股,每股承銷價58元,以昨收盤價80.6元計算,若中籤可望賺進2.26萬元,報酬率38.9%。由於中秋連假,申購截止日10月3日只剩2個交易日,有意申購者動作要快。

2023-09-29 12:33

避險基金大佬稱殖利率很快衝破5% 買長天期美債不值得

避險基金大佬稱殖利率很快衝破5% 買長天期美債不值得

避險基金大佬、Pershing Square執行長Bill Ackman認為,在頑固通膨的背景下,長天期美債殖利率可能進一步上揚,如果30 年期突破 5%不令人意外,而且很快可以看到10 年期觸及 5%;且指出,資金投入30年期美國公債並不值得,因為天期太長,報酬會被通膨吃掉。

2023-09-29 12:13

恆大系老闆許家印被抓 謝金河:骨牌將一張一張倒下

恆大系老闆許家印被抓 謝金河:骨牌將一張一張倒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恆大系老闆許家印被帶走了,連胡錫進都湊上一腳說:許家印應當重新成為不再有超過普通人財產的一介平民,這是公理,也是道德底線!胡錫進也說,許家印不應試圖金蟬脫殼。許家印的傳奇崛起,沈棟在「紅色賭盤」書中曾有精彩描述,這次樓塌了,也代表中國靠房地產奔馳,創造高GDP增長的時代結束。

2023-09-29 09:04

台灣隊奪亞運第5金! 運彩公會豪送550萬獎+抽黃金

台灣隊奪亞運第5金! 運彩公會豪送550萬獎+抽黃金

台灣網球男子雙打莊吉生、許育修今(29)日在杭州亞運擊敗印度奪下金牌,這也是我國網球男雙在亞運史上首度鍍金,也是台灣在本屆亞運的第5面金牌。對此,運彩也宣布加碼送價值550萬「亞運限定獎」外加抽黃金。

2023-09-29 13:38

00929月配息單挑季配3王00878、0056、00713 組裝2心法大公開

00929月配息單挑季配3王00878、0056、00713 組裝2心法大公開

以前存股領配息,幾乎是一年一度的事,也沒什麼其他的花招。再來是先有一檔季配息 ETF ,發展為由三檔季配息搭配每月現金流。今年更自然而然出現月月配 ETF 00929,依照規模成長速度,以後會有其他月配息 ETF 也是合情合理。

2023-09-29 12:00

企業招募意願創11年同期新高! 開出薪資平均42299元

企業招募意願創11年同期新高! 開出薪資平均42299元

你還在找工作嗎?第4季還有很多機會,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有9成(90.2%)的企業透露,在今年第4季有徵才計劃,雖然略少於第3季招募比例92.4%,但明顯多過去年同期的79.1%,更創下11年以來同期新高!而企業平均提供的月薪條件,落在42299元,高於前季的38,310元,也多於去年第4季的41443元,續創11年同期新高!

2023-09-29 11:57

85%員工前3季並未被加薪 Q4企業調薪意願創7年新高!

85%員工前3季並未被加薪 Q4企業調薪意願創7年新高!

針對2023年「前3季」的薪資水準,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合計有56.9%的企業表示,「有替」員工加薪過,其中情況又分成:「有,但屬於績效加薪」佔了40.2%;「有,而且是全面加薪」則佔16.7%,「齊頭式」調薪的公司仍屬少數。不過,有53.6%的企業透露,在今年第4季有加薪計劃。

2023-09-29 11:4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