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聚焦電動車未來前景 助台灣拓展全球汽車市場商機

▲▼由左至右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陳培琳、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Optimal-EV台灣研發處長嚴上和、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岳俊豪             。(圖/工研院提供)

▼由左至右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陳培琳、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Optimal-EV台灣研發處長嚴上和、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岳俊豪 。(圖/工研院提供)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

工研院今舉辦「電動車大未來跨域研討會」,號召國內外企業、新創公司業者共商電動車產業的商機與未來方向。像是美國電動巴士製造商Optimal-EV台灣研發處長嚴上和,就分享北美中型電動巴士市場與台灣供應鏈機會;曾開發台灣第一台電動超跑的新創公司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則以自身公司經驗,分享從電動超跑到次世代電池系統的成功案例與商機。期盼藉由這些專家集思廣益,幫助國內產業掌握電動車商機,進而打入全球電動車市場。

因應淨零排放需求,全球汽車產業為了降低碳排放,積極拓展電動車領域,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2年電動車銷售突破1,000萬輛新高,比前一年增長逾5成,產業商機持續擴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表示,電動車未來商機潛力無窮,近年政府亦積極推動電動車產業,以應對全球綠能環保的浪潮。工研院長期關注電動車產業發展,攜手產業開發許多關鍵零組件技術,並已成功導入在全球許多暢銷電動車車款中,本次更規劃「電動車大未來趨勢研討會」,以「全球商機 x 車用電子電路 x電動車材料 x 充電營運」為主題,匯集國內外產業的智慧與經驗,邀請工研院專家、產業界分享電動車商機前景、車用電子技術和電動車材料的創新,充電營運如何有效管理和發展等關鍵議題,為台灣的電動車供應鏈機會提供指引與建議,幫助產業突破挑戰搶攻國際電動車市場。

本次研討會為期兩天,首日早上邀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岳俊豪、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Optimal-EV台灣研發處長嚴上和、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陳培琳分別以「電動車大未來」、「從電動超跑到次世代電池系統」、「北美電動中型巴士市場與台灣供應鏈機會」、「我國電動車充電行為研究」為題分享觀點與建言。

岳俊豪指出,全球正處於下世代汽車轉型的起點,未來電動車將配備更先進的三電系統,包括:高效的電池、有力的馬達和智慧化的控制系統。這些科技的進步將讓電動車的性能更卓越、安全性更高,且更易於維護。

此外,充電速度的提升與更廣泛的充電設施佈建,將使電池的充電時間更為短暫,並加速電動車的普及化,其所對應的加工設備與下世代材料,也為台灣產業帶來新的機會。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推估,2040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將達智慧手機的2.3倍、半導體的1.6倍。電動車是未來重要的趨勢,三電系統與關鍵零組件則有機會成為臺灣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Optimal-EV台灣研發處長嚴上和表示,所有電動車產業預測數據均顯示,2025~2030年是電動車用產品需求大爆發時間,必須提前準備,否則就永遠無法獲得廣大的商機及高附加價值利益,尤其2025年將是關鍵年,儘快取得電動車產業鏈進入資格與門檻,而北美電動中型巴士、Type A 校車市場,不論是市場經濟規模、技術難度、競爭對手數量而言,就是一個可迅速切入的利基市場(Niche Market)。

台灣產業可配合這兩個利基市場,開發可靠且穩定的產品,進行完整的驗證與測試,提供電動車新創公司及商用車OEM使用,等技術與經驗成熟後,再考慮向外拓展國際市場。

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說,創新跟快速迭代的能力是行競科技最大的利器。行競科技運用獨家浸沒式電池冷卻科技,於先進電池系統及儲能系統領域持續創新、實踐技術應用。透過高規格的性能與安全測試,確保電池最佳熱管理、突破高壓電池極限,創造最低溫、更安全、有效率的解決方案,助力全球實現高能效永續未來。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陳培琳指出,汽車電動化是政府推動「2050淨零排放」的重要政策之一,為了解車主在充電時的需求、習慣和痛點,可以更精準的打造貼近車主需求的充電環境,工研院2022年投入電動車車主充電行為調查,深度挖掘北中南地區、不同車款車主的充電行為差異與偏好。調查結果顯示,集合式住宅較多的北部,車主近4成只能依賴公共充電服務、中南部透天住宅居多,超過五成車主裝設家用充電樁。

目前台灣電動車市場約八成五市占率為單一國際級電動車廠,若未來要走向車輛全面電動化,勢必要有更多電動車品牌與車款供民眾挑選,並建立能通用於各家車款的公共充電服務,讓車主安心與便利。
 

關鍵字: 工研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雜音不斷 10/19法說關注4大議題釋疑

台積電雜音不斷 10/19法說關注4大議題釋疑

時序將進入10月,也是科技大廠第4季法說會舉辦密集期,其中又以台股權王台積電10月19日的法說會最受市場關注。由於近期市場雜音不斷,因此本季法說關於第4季營運展望、海外建廠進展、先進製程包括2及3奈米建廠進度、全年資本支出等4大項,將會是法說會的主要重點。

2023-09-29 15:48

不怕存股變「存骨」!中鋼股價破底 股東人數121萬創新高

不怕存股變「存骨」!中鋼股價破底 股東人數121萬創新高

中鋼(2002)近年來受到鋼市急凍,營運遭遇逆風,董事長翁朝棟給員工信也坦言「建廠以來的最大挑戰」,導致股價疲弱,昨收在25.25元,下跌0.2元或0.79%,續創2年半來的新低價位。不過,中鋼股價越跌投資人越買,不怕存股變存骨,最新統計股東人數121萬創下新高。

2023-09-29 10:02

LUXGEN n7年底量產有難度? 鴻華先進聲明:時程不變

LUXGEN n7年底量產有難度? 鴻華先進聲明:時程不變

昨天新店裕隆城正式開幕,裕隆(2201)執行長嚴陳莉蓮搭乘納智捷LUXGEN n⁷電動車試裝車現身吸引全場目光,而媒體報導裕隆總經理姚振祥表示,汽車品質和安全最重要,LUXGEN N7仍在做很多測試,坦言年底量產交車有相當的難度。對此,鴻華先進科技今聲明:「關於MODEL C開發進度,目前量產、交付客戶時程不變,後續關於n⁷車款相關事宜,由客戶端(LUXGEN)依新車上市規劃統一說明。」

2023-09-29 13:15

新股紅包申購只剩2天! 百達-ky抽中賺2.26萬

新股紅包申購只剩2天! 百達-ky抽中賺2.26萬

百達-KY(2236)辦理上市增資股,每股承銷價58元,以昨收盤價80.6元計算,若中籤可望賺進2.26萬元,報酬率38.9%。由於中秋連假,申購截止日10月3日只剩2個交易日,有意申購者動作要快。

2023-09-29 12:33

避險基金大佬稱殖利率很快衝破5% 買長天期美債不值得

避險基金大佬稱殖利率很快衝破5% 買長天期美債不值得

避險基金大佬、Pershing Square執行長Bill Ackman認為,在頑固通膨的背景下,長天期美債殖利率可能進一步上揚,如果30 年期突破 5%不令人意外,而且很快可以看到10 年期觸及 5%;且指出,資金投入30年期美國公債並不值得,因為天期太長,報酬會被通膨吃掉。

2023-09-29 12:13

恆大系老闆許家印被抓 謝金河:骨牌將一張一張倒下

恆大系老闆許家印被抓 謝金河:骨牌將一張一張倒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恆大系老闆許家印被帶走了,連胡錫進都湊上一腳說:許家印應當重新成為不再有超過普通人財產的一介平民,這是公理,也是道德底線!胡錫進也說,許家印不應試圖金蟬脫殼。許家印的傳奇崛起,沈棟在「紅色賭盤」書中曾有精彩描述,這次樓塌了,也代表中國靠房地產奔馳,創造高GDP增長的時代結束。

2023-09-29 09:04

台灣隊奪亞運第5金! 運彩公會豪送550萬獎+抽黃金

台灣隊奪亞運第5金! 運彩公會豪送550萬獎+抽黃金

台灣網球男子雙打莊吉生、許育修今(29)日在杭州亞運擊敗印度奪下金牌,這也是我國網球男雙在亞運史上首度鍍金,也是台灣在本屆亞運的第5面金牌。對此,運彩也宣布加碼送價值550萬「亞運限定獎」外加抽黃金。

2023-09-29 13:38

00929月配息單挑季配3王00878、0056、00713 組裝2心法大公開

00929月配息單挑季配3王00878、0056、00713 組裝2心法大公開

以前存股領配息,幾乎是一年一度的事,也沒什麼其他的花招。再來是先有一檔季配息 ETF ,發展為由三檔季配息搭配每月現金流。今年更自然而然出現月月配 ETF 00929,依照規模成長速度,以後會有其他月配息 ETF 也是合情合理。

2023-09-29 12:00

企業招募意願創11年同期新高! 開出薪資平均42299元

企業招募意願創11年同期新高! 開出薪資平均42299元

你還在找工作嗎?第4季還有很多機會,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有9成(90.2%)的企業透露,在今年第4季有徵才計劃,雖然略少於第3季招募比例92.4%,但明顯多過去年同期的79.1%,更創下11年以來同期新高!而企業平均提供的月薪條件,落在42299元,高於前季的38,310元,也多於去年第4季的41443元,續創11年同期新高!

2023-09-29 11:57

85%員工前3季並未被加薪 Q4企業調薪意願創7年新高!

85%員工前3季並未被加薪 Q4企業調薪意願創7年新高!

針對2023年「前3季」的薪資水準,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合計有56.9%的企業表示,「有替」員工加薪過,其中情況又分成:「有,但屬於績效加薪」佔了40.2%;「有,而且是全面加薪」則佔16.7%,「齊頭式」調薪的公司仍屬少數。不過,有53.6%的企業透露,在今年第4季有加薪計劃。

2023-09-29 11:4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