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港投歐」連環計? 分析:李嘉誠等中國危機時出手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最近幾個月,亞洲首富李嘉誠拋售大陸、香港資產,並大舉在歐洲收購資產,引發外界憂慮。不過,有分析認為,李嘉誠轉進歐洲可能只是跳板,多年後將重返亞太。

今年3月,香港多個社會團體抗議,要求政府創設「李嘉誠稅」(即資產增值稅、股息稅和累進利得稅),透過財富再分配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對此,李嘉誠一笑置之,「這正是我多年來加大海外投資的原因,樹大招風,引起社會仇富很正常。既然大家不願意看到我壟斷香港,那我就去歐洲、去北美、去內地投資。」

而他「棄港投歐」的意圖近期似乎越來越明顯,有消息指出,他陸續拋售410億港元的香港、大陸資產,並大舉在歐洲收購資產,收購金額達248億港元。

▲李嘉誠。(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不過,中國證券網評論員文章認為,李嘉誠此舉很可能是一個連環計,包括了以退為進、隔岸觀火、趁虛而入等多項考慮,而且很可能一舉多得。

文章分析,李嘉誠從香港起家,貴為亞洲首富,香港市場的作用毋庸置疑,所以對一個80多歲的老人而言,情感是不可能脫離香港的,他的撤資不是不愛香港,也不算不愛中國,這都是商人的商業算計。

文章指出,香港擠了太多富豪,而自由港的定位,使得它成為市場競爭最充分和發達的地方,所以任何行業都不太可能獲得超額利潤。另外,香港面臨大陸越來越強悍的競爭,尤其是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獲批,以及廣東、天津自貿區的接連申請,香港的制度和區位優勢必將繼續降低,李嘉誠所持有的香港物業可能會盛極而衰。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大風暴來臨之際,他都會敏感地出售資產……現在李嘉誠撤資香港一是因為之前的投資已經成熟,可以摘果子了,二是因為播種要等下一季,現在需要土地休養和輪種,三是歐洲正提供了 一個好機會。」

文章指出,李嘉誠在歐洲投資選擇的大多是公用事業這種收益非常穩固的領域,即便是經濟危機再次到來,也絕對不會受到沉重打擊;但他在歐洲的投資也未必會是長期,更可能會作為一個跳板,多年後重返亞太的跳板。

文章說,李嘉誠在等待中國的危機到來,無論是由樓市泡沫崩潰導致的經濟危機,還是由地方債務危機造成的金融風險,只要是危機發生,那就是擠泡沫、減風險的好機會;那個時候,中國最搶手的生意應該就是公用事業,目前它基本上是被國家控制和壟斷的,一旦發生危機,也是最容易出手被賣,而且還可以賣出好價錢,而李嘉誠可以攜歐洲的產業優勢重返中國,無論是技術、管理,還是服務,歐洲在公用事業領域的積累都比中國高了一個檔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