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迂的蠹酸齋/劉小姐的12萬文化匱乏證明書

文/子迂的蠹酸齋

有位台中的劉小姐帶著她的九位中國客戶去一家日本料理吃飯,她對該家店非但不熟悉,還完全不在乎的樣子。並在老闆善意的提醒消費不便宜之後表明 沒關係,好吃就好。於是吃完飯之後,總共帳單是12萬,之後劉小姐上了新聞痛罵此事。

有朋友向我說,這代表劉小姐沒見過世面,我卻說沒見過世面的人,絕對不敢隨便進一家店隨便消費,我說,這代表的是,劉小姐自以為見過世面,卻是個文化匱乏者。

首先,大部分高級料理店,都會有很具距離感的門面,這個門面幫助老闆以及路人少掉很多麻煩,因為沒有見足市面或是經驗足夠的人絕對不敢打開這種門進去消費。這種門通常又大又重,裡面要不是全無視線,就是光線明亮、空間寬敞,沒有這種消費經驗的人是絕對不敢去消費的。因此,當你跨過這道門,同時你也跨越了階級(那怕那是假的),那道線跨過了,就不會有人去質疑你是否付得出這筆帳單。

在這則新聞中似乎這家日本料理店的門面不是十分華麗,而是一家門面普通的小型日本料理店。於是當你進入到店裡時,第一個會出現的接待人員或是看到日本料理師傅,這類高級料理的接待人員一般都非常具備水準與素質,不會是那種訓練一個月就可以上陣的人,不但有禮貌,也非常貼心,看到你過了第一道門的關卡,他更不可能會去質疑你的消費水準。再來是裝潢與空間,裝潢不一定華麗,但用的材料必定是好的,不會是那種隨隨便便家具店買來的餐桌或是椅子。

就算這些東西都看不出來,也應該發現個人空間十分寬敞,在此時也應該感受到哪裡不對勁了吧? 就算都沒有,站在眼前的日本料理師傅,據我個人的經驗,越高級的日本料理師傅,他散發出來的氣場,以及人與服裝上的契合度越高,而且吧檯上的整潔、餐具上的講究等等會更具文化水準,但是劉小姐都沒看出來。

再退一萬步,這家日本料理店是一家只做熟客的無菜單料理店,當老闆都出來說這可能有點貴,這已經是非常不禮貌的說法了,劉小姐似乎還是沒聽懂,最後花了12萬買了一張文化匱乏證明書也只是剛好而已。

經濟學家范伯倫的有閒階級論中談到,所有奢侈的東西都建立在「浪費」上面。(此處的浪費不具負面意涵)

台灣牛跟日本牛好吃程度或有差到價格40倍嗎?當然沒有,多的錢是花在「浪費」上面;人工纖維的毛衣跟小駱馬的大衣暖和度有差到1000倍嗎?當然沒有,多的錢是花在「浪費」上面;199紅酒跟勝文20萬紅酒有好喝程度有差1000倍嗎?當然沒有,多的錢是花在「浪費」上面。

這些浪費主要是爽度以及社會地位的彰顯,或許聽起來很負面,但這些奢侈行為卻造就了人類的文明,如果沒有人去追求這些CP值超低的東西,人類的器物、文化、科學根本就無法進步,或許用實質的東西各位很難理解,但若我換一個方式問,應該就能比較了解。

▲波洛克1948年第5號作品。(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波洛克1948年的五號作品,目前預估價值為一億六千萬美金,你家小孩用一張A4紙粗估成本一元,那價值有相差到一億六千萬嗎?這就很難說了,因為這類交易的本質不是商品,而是精神上的價值,只要買賣雙方同意,要開到多高都可以。

經過這個例子,就可以理解到先前所提的浪費,是浪費在精神價值上的,你可以說是虛榮、優越或是爽度但那都是真的存在的價值,一昧地去追求CP值,只會變成台灣廠商,非但做不出品牌,整體社會水平也會下降。

回到主題上來,有許多飲料店或是咖啡館也是相同的做法,舉台北的為例,這些還不能算是非常高價的店
但通常裝潢就已經很有距離感了。順道我們看一下在巴黎的香奈兒總店,光是那個門口的距離以及門口的人員,就替香奈兒的櫃姐省下很多的口水了。

劉小姐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很大,不要以為自己見過很多世面,要在一次又一次消費經驗中學習文化價值,並能從中去判斷出那些東西是自己消費得起的,哪些是消費不起的。

最後,我替這餐飯的食材感到悲哀,被認為只值2萬元

就這樣被吃下肚,也是挺可憐的。

●作者子迂,自比21世紀的腐儒,浪漫的讀書人。本文出自於子迂的蠹酸齋,已獲作者授權提供,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