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電費爆表? 冷氣「4大使用迷思」...這樣調更省電

冷氣。

▲夏天一到,許多人家裡狂吹冷氣,電費爆漲。 (圖/達志/示意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每到夏日,天氣又悶又熱,不開冷氣根本睡不著,但隨著夏季電費調漲,收到帳單後難免又是一陣心痛。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節省冷氣電費呢?日本節約達人丸山晴美分享以下4個開冷氣的錯誤迷思,讓你既能減輕負擔,又能清涼一夏!

1.短暫外出關掉冷氣較省電?
若要短暫外出,為了省電,許多人會關掉冷氣,等回家後再重新啟動,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冷氣開始運作時,需要500W~1000W的耗功率,等室溫與冷氣設定溫度一致時,又需耗費100W左右。若只是短暫外出10分鐘,最好保持冷氣運作,比較省電。若想更省電,建議外出時可將溫度上調1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溫度調越低越涼?
錯!風量調強+電風扇,室溫才會更涼爽。氣溫並非人體感知冷熱的唯一條件,濕度、氣流、輻射都會改變體感溫度,若只降低室溫,並不能完全感到舒爽。人體吹風時,體感溫度約下降2度左右,比起調降溫度,不如將風量調強,更能有效降低體感溫度。此外,因冷空氣下降原理,可搭配電風扇,提升冷氣循環。

3.微風模式更省電?
自動模式才是最佳首選!從冷氣啟動後到室內涼爽時,此過程是最為耗電的,待室溫與設定溫度相同後,耗電量才會慢慢降低。若調成微風模式,在距離室內涼爽前,需耗費大量時間、電力,而自動模式則會依房間狀況,選擇最適當的風量及風向,等房間涼爽後,會一邊控制耗電量,保持設定溫度。

4.冷氣模式才能保持室內乾燥?
當室內溼度越高時,體感溫度也會更高,雖然冷氣模式也具有除濕功能,但除濕效果還是比乾燥模式來得差,且冷氣模式也會同時讓溫度下降,耗費多餘電力,反之乾燥模式則盡量維持溫度一致,同時發揮優良的除濕功能。

此外,丸山晴美也提到冷氣最佳溫度,室內外的溫差最好在5~6度之間,例如室外氣溫32度,則冷氣溫度則要調整為26~28度。人體能夠適應與外界相差5~6度的溫差,若差距過大,則會造成身體偌大負擔,須多加注意。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