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日本少子化啟示 台灣還需要20萬社會住宅?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圖/記者理財周刊攝)

文/莊孟翰

台灣未來房市發展趨勢,除供給大於需求之外,還面臨房屋老舊需要更新與人口老化需求改變這兩大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又因房價高漲政府陸續推出社會住宅政策,而當前最大的挑戰首推都市更新與社會住宅議題,有關都市更新問題目前政府刻正大力推動,惟效果並不顯著。

至於社會住宅,雖然內政部不斷釋出數量將會逐漸增加之利多訊息,不過就當前少子化與老年化趨勢愈來愈明顯,加以85.36%的住宅自有率與高達20%的空屋率,再回頭看看日本人口老化後遺症的啟示,可能需要重新檢討台灣是否還需要興建與包租代管合計高達20萬戶的社會住宅?

令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當年的「土地神話」為何一夕之間陷入「失落的20年」?除經濟因素之外,究竟人口老化問題又帶來哪些值得深入探討的關鍵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近年同樣受到少子化與老年化的嚴重衝擊,雖然社會住宅政策歐美國家早已實施有年,台灣則是2016年總統大選時才提出具體的時程與數據,雖然此一政策廣受無住屋者歡迎,卻適逢人口結構轉變前所未有之挑戰,因此,勢必遭逢日本同樣的少子化與老年化問題的困境。

多年來日本人口老化問題備受矚目,後遺症也逐漸浮現,近年台灣少子化與老年化議題亦廣受關注,並且有可能步日本後塵而連帶影響房市,以下謹就重要相關事項提出對照比較,以供參考。

(1)2015年日本65歲以上高齡人口超過26.7%,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台灣則是2018年3月65歲以上人口跨越14.05%門檻而進入高齡化社會,2026年超過20%而進入超高齡社會,並且在7年後出現人口負成長。

(2)2013年日本空屋高達820萬戶,野村總合研究所還預測2033年更將高達2167萬戶,空屋率將飆升到30.4%,亦即每3戶出現一戶空屋時,其間所衍生的問題便是沒人繼承的空屋可能淪為治安死角,台灣目前空屋超過20%,似乎還未警覺到這樣的危機。

(3)日本是在進入已開發國家之後才步入高齡社會,台灣則是在未進入已開發國家即陷入人口老化困境,按2017年日本每人GDP3萬8550美元,台灣僅2萬4318美元,整體經濟是否可能陷入「未老先衰」之困境?

(4)根據國發會所公布2061年之人口推估,高、中、低推估數據分別為1949萬人、1837.3萬人、1707.4萬人,14歲以下分別占11.6%、9.6%、7.3%,15至64歲分別占51.7%、51.5%、50.8%,65歲以上分別占36.7%、38.9%、41.9%,由此不難了解未來少子化與老年化問題之嚴重性。

截至今年7月底,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335.35萬人,占總人口2357.67萬人之比例高達14.22%,戶數86.95戶,戶量2.71人,未來在少子化與老年化衝擊下,加以85.36%的住宅自有率與高達20%的空屋率,政府刻正積極興建社會住宅的政策,實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一、以廣義概念重新調整社會住宅政策:

建議以廣義社會住宅概念推動,並應將8年興辦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調整為以租金補貼與利息補貼為主,一則兼顧去化餘屋與都市更新之推動,再則輔助年輕人貸款自購,協助成家立業,而不必花費大筆資金,又徒增大量空屋,其中尤以中南部房價便宜最為可行。

二、將「包租代管」政策調整為包租代管與租金補貼並行:

建議目前正積極推動的8萬戶「包租代管」政策調整為包租代管與租金補貼並行,以期依原定計畫如期達成目標。

三、以緩和漸進方式邊推動邊調整:

因應少子化與老年化趨勢,應衡量目前市場存量與空屋數量的現實問題,除雙北市房價較高之外,其他縣市對於社會住宅的實際需求未必如預期殷切,因此,除要事先做好需求調查之外,更應以緩和漸進方式邊推動邊調整為宜。

四、積極進行空屋調查:

各縣市除應積極進行空屋調查之外,更應趁2020年聯合國人口普查,台灣進行普查並附帶空屋調查之際,徹底清查各縣市住宅存量與空屋數量,俾供住宅政策擬定之參考。

由以上之分析,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之後,可能步日本後塵而出現大量空屋,屆時也可能面臨空屋難以管理維護之另一難題,因此,建議在2020年人口普查附帶空屋調查時,能夠徹底清查各縣市住宅存量與空屋數量,俾供政策擬定之參考,方不致短期大量興建而徒增更多空屋。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圖/記者理財周刊攝)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93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社會住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勞團提薪資提升等5大訴求 勞動部4點回應

勞團提薪資提升等5大訴求 勞動部4點回應

勞團今日舉行五一勞動節大遊行,並提出薪資提升、保障工作權利、集勞關係升級、退休權益、解決醫護血汗等5大訴求,對此,勞動部指出,關於勞工朋友於今年五一勞動節所提「延續執政無蜜月,國會修法挺勞權」訴求,勞動部會延續執政理念,秉持開放及積極的態度,傾聽各方訴求,並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

2024-05-01 17:12

財富「後段班」30年負債大增16倍 主計長勸:謹慎理財

財富「後段班」30年負債大增16倍 主計長勸:謹慎理財

主計處日前睽違30年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顯示貧富差距已達66.9倍,且最低20%淨值僅77萬元,對此,主計長朱澤民今(1)日表示,財富最低20%者負債大幅增加,金融負債平均達405萬元,「要聽金管會的話,謹慎理財。」

2024-05-01 16:15

P2P爆雷!旭新科技突聲明 暫停提領出金、債權再轉讓

P2P爆雷!旭新科技突聲明 暫停提領出金、債權再轉讓

網路借貸平台imB營運爭議剛滿1年,新的「同業」爆雷聲又起!旭新科技發出聲明,因檢調凍結營運資金,影響投資人權益與公司營運,今(1)日起平台進行中案件之還款方將調整還款方式,同時旭新科技平台上的提領作業及債權再轉讓功能將暫時暫停,亦即不再出金,網路盛傳已有受害人組自救會,不過金管會表示尚未接到相關申訴陳情。

2024-05-01 16:15

台灣精品前進泰國建材展 引領文化科技與永續建築新風潮

台灣精品前進泰國建材展 引領文化科技與永續建築新風潮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攜手外貿協會帶領台灣產業前進東協設計之都-曼谷,於東南亞最大的「泰國國際建材及裝潢材料展」(ARCHITECT)籌設台灣精品館,匯聚14家MIT代表性企業,強調減碳與循環利用。為期6天展出內容即涵蓋文化科技、智慧城市、永續工程及美好生活等主題產品,並與泰國建築設計界網紅KongGreenGreen與The Roommaker合作,向東協(ASEAN)粉絲們介紹來自台灣綠色解決方案。

2024-05-01 15:17

報稅首日爆人潮!國稅局30櫃火力全開 一表看7大加班收件時段

報稅首日爆人潮!國稅局30櫃火力全開 一表看7大加班收件時段

今(1)天是綜合所得稅申報首日,財政部估670萬人需要進行申報,不少民眾趁勞動節假期到國稅局鄰櫃諮詢和報稅,上午8點半台北市國稅局轄下中正分局大廳即爆人潮,國稅局30個櫃檯火力全開,財政部次長李慶華則指出,會視現場人潮加開櫃檯抒緩擁擠的狀況。國稅局另提供7大加班時段呼籲民眾分流,不用急於一時。

2024-05-01 11:10

新制勞退Q1大賺3331.1億元 每位勞工分紅2.6萬

新制勞退Q1大賺3331.1億元 每位勞工分紅2.6萬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1)公布最新績效,今年Q1勞動基金大賺4949.6億元,寫下同期新高,其中,新制勞退基金Q1獲利3331.1億元,收益率8.22%,以目前有效帳戶1272萬戶計,平均每人可分得2.6萬元。

2024-05-01 11:10

凍漲電價「還是漲」 王美花:顧及台電財務及穩定供電

凍漲電價「還是漲」 王美花:顧及台電財務及穩定供電

立院昨日表決通過凍漲電價,不過4/1起電價仍依法調漲,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日回應,調漲電價的考量因素非常細膩,若不調漲對台電財務會造成很大影響,也會影響供電穩定;建議還是由電價審議會、專家學者跟各界來審議比較好。

2024-05-01 09:42

報稅高手!綜所稅線上申報凌晨起跑 11萬人已完工

報稅高手!綜所稅線上申報凌晨起跑 11萬人已完工

今(1)天是綜合所得稅(綜所稅)申報首日,財政部次長李慶華指出,由於從凌晨00:01開始就已有申報完成進件,至今日上午8點左右,已有超過11萬件線上申報紀錄。她表示,財政部另外對網路申報、手機報稅準備獎金,其中網路報稅最高20萬元獎金,歡迎民眾多多利用。

2024-05-01 11:52

綜所稅申報首日44.5萬人線上搞定! 初估近30萬件可退稅

綜所稅申報首日44.5萬人線上搞定! 初估近30萬件可退稅

綜所稅申報首日生意興隆,財政資訊中心至今(1)日傍晚5點統計,光是線上報稅件數已超過44.5萬件,其中有近30萬件可以退稅,不補不退的件數則達5萬4623件,需要繳稅的件數不到10萬件。

2024-05-01 18:17

6檔千億台股ETF大車拼!0050瘦身照樣稱霸 00940、00919長最多

6檔千億台股ETF大車拼!0050瘦身照樣稱霸 00940、00919長最多

4月台股震盪劇烈,散戶對單一個股操作信心不足下持續轉入台股ETF的懷抱,規模破千億的台股ETF已達6檔,除了未以高息為訴求的元老級標的元大台灣50(0050)今年以來規模縮水逾百億元,但瘦身下仍站穩3000億規模稱冠,其餘5檔皆為高股息商品,且今年以來持續成長,其中又以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與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今年以來規模增逾千億成長最顯著。

2024-05-01 17:4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