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新鮮人可以試著投資ETF,比較不容易賠錢。(圖/記者張一中攝)
文/張舒婷
對於剛開始理財的股市新鮮人來說,ETF是容易上手、又不會慘虧大賠的入門工具,學習使用ETF這支尚方寶劍,你就能打通「普惠金融」的任督二脈!
知名的33歲歌手韋禮安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自己早在3年前就為了退休生涯鋪路,以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來投入市場,甚至爆料今年3月全球爆發股災時,自己大舉逢低買進ETF,買到快把現金花光光。韋禮安的投資方式受到不少財經專家肯定,大讚他的方法與觀念適用於多數人,也讓ETF成為更多投資人之間的熱門話題。
ETF是根據固定的市場規則去操作,追蹤特定市場、指數或「一籃子標的」的表現,沒有專業經理人的主觀判斷在其中,所以又稱為「被動式基金」,同時達到分散投資的風險,不被單一標的之漲跌直接定生死的效果,也被視為「佛系投資」的懶人首選工具。
ETF受益人數大成長
近年來,國內ETF商品可以說是投資界的寵兒。2003年,國內第一檔ETF元大台灣五十(0050)掛牌上市,到2014年底只有23檔,也就是說,這12年內平均一年發行不到兩檔,不過後來趨勢慢慢轉變,2016年,國內一年之內新發行的ETF就有20多檔,2017年更是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整體檔數突破了100檔,如今已超過200檔。
根據統計,國內持有股票型ETF的受益人數在今年上半年達到112萬人,不但比去年(2019)年底的80萬人增加了逾30萬人,還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ETF檔數的急速成長,也帶動整體ETF的資產規模與成交量飆升。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顯示,2014年國內ETF的資產規模為1,600億元新台幣,到今年7月已超過1.86兆,成長逾十倍,成為台灣最大的共同基金種類。
▲台灣目前有超過200檔ETF。(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透過ETF來投資,可以獲得70分的起始水準,雖然不見得拿到80、90分,但不需要擔心會掉到60分。」粉絲團有超過16萬名擁護者的知名財經部落客市場先生(Mr. Market)認為,ETF追蹤著指數而走,它表現最好時,通常就與追蹤的指數一致,雖然未必有超額的報酬,不過也不會低太多,對於年輕人或投資新手來說,ETF操作簡單,不需要頻繁進出,不僅能保持生活品質,而且能長期參與市場的成長。
存股、存債、存「原型ETF」
再者,由於ETF沒有人為的操作,其管理成本相對低,整體費用自然比較便宜,這也成為影響報酬率的關鍵。市場先生指出,在共同基金中,能夠打敗大盤的約莫一半,但若將投資時間拉長到10年、15年,扣掉手續費、管理費後還贏過大盤的,就屈指可數了,ETF則相對沒有這樣的問題。
不過,隨著國內掛牌上市的ETF越來越多,許多商品雖然名為「ETF」,但其實變化多元,連結的東西也越來越複雜,操作難度自然也提高了。投資人若想透過這些ETF來「淘金」,最重要的是先了解不同ETF的內涵,以及分別適合什麼樣的投資人。
「原型ETF」是目前ETF商品的主流,對於許多中、長期布局市場的投資人來說,也是再熟悉不過的商品,又可分為股票ETF、債券ETF,前者追蹤特定股市指數或一籃子股票,後者追蹤特定債券指數或一籃子債券。投資人不妨將這種原型ETF想像成「直達列車」,載著投資人直達目的地(追蹤的股市或債市),屬於性質最簡單易懂的商品。
隨著國人之後逐漸建立起「存股」、「存債」的概念,不少中長期投資人從存股、存債轉變為「存ETF」,或是像定期定額買基金一樣,定期定額買進ETF,如此一來,即使面對市場下跌的空頭壓力,但因為買進的平均成本不斷下降,所以只要耐心等價格回漲,便能進入「市價大於平均買進價」的獲利階段;也有不少人會像韋禮安一樣,判斷市場來到相對低點後,再分批買進。
台灣人最耳熟能詳的原型ETF,莫過於2003年問世、追蹤台股50檔權值股的台灣五十(0050),以及2007年掛牌上市的元大高股息ETF(0056)。喜歡海外市場的投資人,也有很多選擇,像是喜歡美股的可以買追蹤美股的SPY、VOO等ETF,想買中國股市的則可以選擇連結中國A股的上證五十ETF、連結滬深300指數的寶滬深ETF等。
▲台灣五十(0050)及元大高股息ETF(0056)是台灣相當有名的兩大ETF。(圖/記者湯興漢攝)
交易型ETF只宜短線進出,長抱成本高
除了原型ETT外,最近4到5年來,「變型ETF」的買氣展現了更驚人的成長力道。 變型ETF又名為「交易型ETF」,包含反向、槓桿、商品三種。反向ETF的表現與追蹤的標的相比,若標的下跌,反向ETF就會上漲,許多有避險需求的投資人會選擇這種ETF;槓桿ETF的名稱常可見到「正2」,正2就是2倍的意思,標的物上漲1%,該ETF會上漲2%;商品ETF則投資其追蹤商品(如石油、黃金、黃豆)的期貨表現。
今年讓國人最趨之若鶩的變型ETF,莫過於石油ETF了。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衝擊下,全球原油需求下滑,加上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大打石油戰,導致油價呈現斷崖式的崩跌,看好油價將觸底反彈的投資人,紛紛搶進石油相關ETF,以最具代表性的元大S&P石油ETF為例,今年上半年的受益人數就激增了快9萬人,僅次於元大高股息ETF的12萬人。
儘管變型ETF炙手可熱,但不少投資人應當建立的觀念是,不論是反向、槓桿或商品ETF,都不像原型ETF這種直達列車,而是載著投資人「沿途靠站後再採買、賣出相關標的」的車種,買賣的標的以相關期貨為主,比方說反向ETF就買賣放空的期貨,商品ETF就買賣商品的期貨。
問題就在這裡:期貨、現貨之間是有價差的,所以變型ETF未必能直接反映現貨價格的漲跌,而且不同標的到期的時間點也不一樣,也就是說,就算投資人看對了方向,但也可能因為到期了而被迫要轉倉(結算本月期貨,改買下個月期貨),必須每日重新平衡計價,頻繁地調整期貨持倉部位,其管理費、轉倉與交易成本也相對高。
▲傳統ETF適合長期投資。(圖/pixabay)
所以,傳統ETF適合長期投資,變型ETF卻完全不同,抱得越久,轉倉的風險越大,要是轉倉時報酬不高,再扣掉管理費、交易費等費用後,認賠出場的可能性很高;如果績效只是剛好打平,基本上就等於賠錢了。
以追蹤西德州原油價格的元大S&P石油正2ETF為例,由於今年油價的跌速超乎預期,美國原油期貨價格甚至來到史上第一次負數,也導致元大石油正2ETF的淨值暴跌,兩度觸及下市標準,直到金管會為此增訂期信基金遇到「特殊事件」可豁免清算的規定才解套,確定在今年9月底前都不會下市。
不過,也因為如此,台灣的投資人「賭一把」的投機心態更加濃厚,看好這檔ETF是正2,認定西德州油價漲1元,ETF的價格就會「乘以2」漲2元,便瘋狂地進場搶購,導致該ETF溢價幅度最多一度超過400%,也就是說,當時投資人以超過4塊錢的價格買進了只有1塊錢價值的資產,即使可能下市也在所不惜,但日後就算原油反彈,溢價買入的人還是極可能套牢,這種行為已經不叫投資,而是賭博了。
▲今年人數增加最多的5大ETF。(圖/台灣銀行家提供)
訂定投資期限,仔細規劃投資策略
因此,一般來說,專家都會建議,傳統的原型ETF適合中長期投資者;變型ETF適合短期操作,不宜長期持有。市場先生提醒,投資新手最好不要操作變型ETF,不小心受傷的機率很高。
不可否認的,ETF改變了台灣投資人的交易行為,也讓更多財力有限的年輕人有了參與金融市場的選擇,也算發揮了「普惠金融」的精神,即便像韋禮安這樣無暇研究的投資人,也能夠明確地透過ETF來布局市場,為退休規劃做準備。
中長期投資人若確定要透過ETF來做投資布局,市場先生建議,需要先好好思考自己的投資期限,因為這會影響一個人的投資策略,比方說,一個人如果設定自己未來有20到30年都會在投資市場中,那即使市場在短期間內下跌超過20%,邁向熊市,對他來說只是必經的常態過程,此時還不失為好的進場或加碼時點。
不過,許多年輕人沒有思考這件事情,投資期限可能只有1、2年,甚至幾個月,不但投入的資金有限,更可能因為結果不如預期就賣出,最後卻賣在最低點,或是錯過股市的長期成長。
至於短線投資人若想操作變型ETF,進場前先留意一下折價與溢價幅度,而且操作之前最好就要設定停利點、停損點,並嚴格遵守,方為上策。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