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昨日調高全年獲利預測股價卻下跌。(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貨櫃船運市場五月大漲價成功,馬士基昨(2)日調高全年獲利預測,但是國內外貨櫃航運股股價卻普遍下跌,昨(3)晚航運界LINE群組討論原由,有人認為是股價已經漲多;有人認為現貨市場運價雖然高漲,船公司簽下的長約運價卻偏低;也有人指出埃及斡旋的加薩停火協議有望解除紅海危機是主要影響因素。
攬貨業指出,五月能大漲價成功,其實連船公司自己都沒料到,因為大家不約而同的在中國五一長假刪減了太多航班,讓運價大幅衝高,但兩周後市場運價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
有業界高階指出,今年美國線長約雖然每大箱(40呎櫃)運價較去年提高2-3百美元,但是船公司營運成本已大幅拉高,包括勞力薪資、材料物價上漲、燃油上漲等,今年長約貨對於公司獲利增長難以發揮作用。
上周業界對於美國線長約今年是怎麼簽的,傳出完全相反的訊息,有超大型攬貨公司指出,今年貨櫃船運市場因為現貨價比長約價高很多,多數船公司都大幅壓低與直客的長約簽約量,但大陸知名的海運評論家羅杰卻指出,今年船公司與攬貨公司簽約比例明顯降低,而是加強與直客簽約,原因是船公司對整體市場走向不樂觀,隨著各家船東不斷增加艙位,護盤的任務壓倒一切。
這兩個相反的訊息都有國內大型攬貨業者表示認同,顯示船公司對市場的判斷不同,運價策略也不同。
另近日最熱門的國際訊息是加薩停火協議,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以色列準備在未來幾天內派遣一個代表團前往開羅討論停止加薩地帶戰爭的問題,此時阿拉伯調解人正在推動激進組織哈馬斯在即將於拉法展開的軍事行動之前接受停火條件。
如果紅海危機解除,船隻不需要再繞道好望角,貨櫃船運市場船噸過剩問題立刻擴大,市場又是另一番局面。
馬士基昨日公布第一季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EBITDA)自去年同期的39.7億美元降至15.9億美元;因紅海危機等因素,預估全年EBITDA 在40億美元與60億美元之間,優於先前預測的 10億美元至60億美元。
財報公布後,馬士基昨日在哥本哈根的股價收盤時下跌4.38%,赫伯羅德下跌7.50%,國內長榮海運下跌4.22%,陽明海運下跌1.7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