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拜登時代來臨,中美持續競爭之下,未來中國經濟金融發展格局,以及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合作前景將如何推動?根據《搜狐智庫》報導指出,林毅夫判斷,在未來10年或者更長時間,中國每年將實現6%左右的增長,對世界增長的貢獻每年將超過30%。
2021-04-02 16:47
台北李姓男子因單親扶養孩子,生活壓力沉重,去年又跟同事發生衝突吃上傷害官司,疑因無力負擔賠償金,在家中猛灌聽說可以結束生命的G水而昏迷,被家人緊急送醫救回,但因驗出G水中的成分含有安非他命,李被依法送辦,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勸李男為家人著想,別再輕生,給予他緩起訴處分,並接受戒癮治療。
2021-03-31 12:58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26)日公布2月分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40分,較上月增加3分,該分數也是自1989年4月以來新高,另外燈號也轉為紅燈,這也是自2010年8月以來再次看到紅燈。國發會指出,景氣領先、同時指標持續上升,反映國內經濟持續走強,今年景氣呈現「全面強勁穩健復甦」。
2021-03-26 16:41
繼「九二共識」、「台美勾連、注定失敗」系列答問圖解後,大陸國台辦近日針對「兩岸經濟合作」議題,再次連發答問圖解宣傳,強調兩岸經濟合作的出發點,是總書記習近平指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為促進祖國統一厚植物質基礎。
2021-03-23 17:34
根據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的最新分析,新加坡的工業生產可能再持續增長,自去年8月以來,製造業已從強勁的復甦,受惠全球電子需求激增。新加坡置造業繼1月份增長8.6%之後,估2月份的工業生產預計將以每年7%的速度增長、南韓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持續增加。不過泰國、菲律賓仍在應付持續爆發的第2波疫情,預計利率不變,而泰國的財政政策今年持續吃緊。
2021-03-22 15:57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指出,若中國可在接下來的10年中,每年實現5%至6%的經濟增長,一直到2030年,中國的經濟體量將成為全球第一。他還提到,若中國在接下來的15年可實現5%至6%的經濟成長,到2035年時,中國人均GDP將達到2.3萬美元的水準。
2021-03-21 12:11
兩岸圓桌論壇協會19日在台北舉行「美中新關係暨大陸兩會後之兩岸關係發展與前瞻」座談會,談到美中2+2會晤尖銳交鋒,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指出,美國串聯盟邦抗中好像要擺出氣勢來,可是問題多多,尤其是歐洲大老遠把軍艦開到太平洋就沒油了,問題很難。更何況「新八國聯軍」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
2021-03-20 13:00
大陸北大國發院近日主辦「兩會之後的政策與經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受邀發表演講。談到疫情下的中國經濟情勢?他認為,當前,中國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繼續向前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到2035年以前,中國應該還有每年8%的經濟增長潛力。」
2021-03-19 12:34
上週末拜登簽署了1.9兆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希望能繼續支撐受到疫情打擊的美國經濟。表面上,這個法案立即的效果就是提振金融市場的信心,讓市場對經濟復甦前景有樂觀的期待。這樣的期待是合理的。
2021-03-19 05:00
根據S&P Global Ratings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的殺傷力並不會像8年前那樣使亞洲的新興市場受傷。
2021-03-18 14:20
儘管國際油價下跌,不過因中國經濟復甦速度加快,抵銷市場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布蘭特原油曾一度觸及每桶70美元。而截至今(16)日上午10點,布蘭特原油下跌0.64美元,至每桶68.24美元。紐約原油則是下跌0.72美元,至每桶64.67美元。
2021-03-16 11:43
受拜登的綠能新政策帶動,使白銀需求有望持續增加。黃金是較為投資人所熟知的貴金屬,而白銀也是貴金屬成員之一。黃金與白銀雖同為貴金屬,在價格表現上卻有差異,主要是其影響因素是黃金的金融屬性更強,而長期主導金價走勢的是實際資金成本,親察美國十年期公債利率和黃金走勢,很容易發現,兩者有很強的負相關性。
2021-03-15 17:23
美國價值1.9兆美元(約新台幣53兆元)的刺激經濟法案,總統拜登終於在美國時間11日簽署,最快本月開始就能向民眾發放紓困支票,並宣稱「這項歷史性法案將重建這個國家的基石」。不過耗費之巨大,推算至2022年前,每天就須花費37億美元(約新台幣1041億元),相當於平均每秒鐘要花掉4萬3000美元(約新台幣121萬元)。
2021-03-13 18:00
然而,根據《ETtoday新聞雲》最新民調顯示,45.5%民眾對今年臺灣經濟景氣的預期表示不樂觀,另有44.6%民眾持樂觀態度。和前次調查結果(2020年12月)相比,民眾下修了經濟表現的樂觀度從48.1%至44.6%。從民調結果來看,對於經濟表現,政府和民眾呈現兩樣情。
2021-03-10 18:35
一名男網友一肩扛起家中經濟,讓妻子在家專心帶兩孩,同時也滿足太座所有要求,包括買房、買車,當初也二話不說訂月子中心;沒想到,最近他加班晚歸,就被嫌到不行,對方甚至帶孩子回娘家,消失整整一個星期。
2021-03-10 12:21
面對中國日前對台灣鳳梨因檢疫問題,無預警地自3月起禁止輸陸,而造成在國內掀起一片「吃鳳梨、救果農」的新風潮。眼下不僅行政官員、地方首長、網紅明星、機關單位…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旋即陷入不吃、不買鳳梨似乎就是不夠愛台灣,不夠挺農民的跟風氛圍中,而國軍也難以置身事外。
2021-03-10 00:00
每年中國有兩場政治大戲前後登場,年底召開的中央委員會議替以黨領政的體制訂定了政治方向,隔年舉行的政協人大兩會再分別進行「政治」與「法律」背書。
2021-03-09 15:35
歷來在中國大陸舉行的初春兩會,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總有釋放政策方針與確認主要路線,尤其是工作目標與施政的優先重點,並具有藉機拜個晚年和各界可以做溝通目的。
2021-03-09 00:00
021年大陸人大和政協兩會分別於3月4日及5日在北京開幕,有別於往年的是,今年適逢中共建黨百年,同時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特別盛大隆重。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先在全國人大上發表了「政府工作報告」,接著由財政部發佈政府預算報告
2021-03-08 11:14
中國在2月26日突襲式以「正常生物安全防範舉措」的「檢疫事務技術性」問題,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引發譁然,從台灣到全世界掀起一股吃爆台灣鳳梨的運動。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次的事件,綠委何志偉看出一些兩岸氣氛不同的眉眉角角。
2021-03-05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