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稅稅難安的房市「亂象」爭議

文/莊孟翰 (顏瓊真整理)

Q:前行政院長陳冲投書指出,依據憲法第十五條及土地法第一八七條規定,現行對自有房屋徵房屋稅是「違法違憲」,而媒體近期大幅報導房屋稅爭議,最受矚目的又非萬豪酒店莫屬。

A:近兩三年來,政府高舉「居住正義」,祭出各種打房措施來抑制飆漲的房價,卻在過程中「行大幅加稅之實」,讓民眾產生警覺開始反彈,不再甘願當受氣包,也因此,今(2016)年針對房屋稅是否過重的問題,藉由前閣揆陳冲「房屋稅違憲」的投書而引爆,預計在今年底前,有關房屋稅的討論還會持續加溫。

這次最令萬豪酒店董事長劉文治感到憤憤不平的是,台北市政府以2014年7月1日為切割點,該年6月30日取得使用執照的新成屋,跟七月一日取得使用執照的新成屋,僅一天之隔,房屋稅竟然相差二十多倍的問題,則是台北市政府在訂定政策時,沒有深思熟慮事先做好綜合評量,才會引起業者這麼大的反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前房市的「亂象」還不僅止於此,像台南市及台北市都還想「回溯到過去」十五年及三十年,追溯當時房屋稅標準單價「訂得太低」的問題,更讓人無言,此一議題在八三一期的《理財周刊》專欄已就《「懲罰」有屋者?居住正義乎?》專題討論過。

而本期再就房屋稅的「亂象」進行探討,旨在提醒為政者「戒之!慎之!」深思目前的行政措施是否真正符合民意?會不會無端引發民怨?而不是因為官大學問大,什麼都是對的,可真要小心「苛政猛於虎」!

至於房地產市場為何「稅稅難安」?這要追溯至2003年以來這一波房市飆漲的主因,主要緣於:一、低利率:有史以來最低、最長之低利率時期;二、資金行情:有史以來最多之氾濫游資,錢多為患;三、遺贈稅大幅調降至10%:有史以來最大之租稅減幅,卻未相對提供產業投資機會,導致資金大量流入股市、房市。

加上近年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三大減稅巧合,又逢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美國三次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陰錯陽差地成為致命「錯誤」,而導致這場房地產「稅稅難安」的窘境。 雖然台灣房屋的持有成本因房屋評定現值及土地公告地價長期偏離市價,且房屋稅徵收稅基的「標準單價、路段調整」,從民國七十年以來都沒再調整過,著實有檢討加稅的空間。

但在一年半之內大幅調高,讓人民「痛」到有感,自然民怨的分貝會愈來愈高;值得深思的是,要拔得更多的鵝毛,也得先把鵝養肥! 在此要再次提醒主管機關的是,當初為了抑制房市投機,為何會演變至今「全面加稅」,且有重複課稅之虞,也許為政者認為,只要高高舉起居住正義大旗,就不怕「落人口實」,而民眾也心知肚明「政府擺明了就是要加稅」的意圖,但必須深思熟慮的是,最終會不會導致「產業投資不振」,並進一步影響到經濟成長與國家競爭力!

房地產的三大巧合與「錯誤」

一、台灣三次大幅減稅+美國三次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1.2005年土地增值稅大幅調降至20%、30%、40%。 2.2009.1/23年遺產及贈與稅大幅調降至10%單一稅率。 3.2010年營利事業所得稅率由25%大幅調降至17%。 4.美國三次QE:QE1~QE3共釋出3.98兆美元,導致全球資金空前寬鬆。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美國三次QE 二、房屋稅:稅率、稅基同時大幅調整(立法院調整稅率+台北市政府調整稅基)。 三、持有稅、交易稅、資本利得稅在一年半之內同時實施。

台灣房市13年來的發展歷程

※2003下半年景氣復甦,房市築底反彈

※2005土地增值稅減半,地方財政收入減少,索性藉由這次房屋稅大幅調整回來

※2009年遺贈稅大幅降至10%,導引資金大量回流 ※2010投機炒作猖獗-秒殺、紅單轉手等炒作情事時有所聞 財政部於2010年曾公開表示,為促使地方評價委員會合理覈實評定房屋標準價格,未來會將各縣市政府致力於房屋稅稅負合理化的努力,納入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的參考,以避免各縣市政府之不作為。

※2011.6.1奢侈稅實施

※2012.5/1豪宅稅開徵(台北市)-八大要件為獨棟建築、外觀豪華、地段絕佳、景觀甚好、每層戶少(採光好)、戶戶車位、保全嚴密、管理周全 ※2012.8.1實價登錄實施

※2014.7.1房屋稅大幅調高-景氣急遽轉折引爆點 ※2014年6月4日,立法院率先通過房屋稅條例第5條修正案,將非自住之住家用稅率由1.2%~2%提高至1.5%~3.6%

※2016.1.1房地合一稅實施:中央與地方政府搶稅 →內政部地政司:大幅調高公告現值、公告地價 →地方政府:房屋稅稅基大幅調高

※在台灣房市長達13年的多頭行情中,2010年產生不少年佣金收入1000萬經紀人,惟政府展開打房行動,2011年經紀人員年收入驟減一半為500萬元,2012年再折一半降至250萬元,及至2013年「轉售為租(由仲介買賣為主,到連佣收較少的租賃案也不得不接)」,顯示景氣轉折愈來愈明顯。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32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關鍵字: 理財周刊房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華為計畫明年Q1量產新AI晶片 外媒曝因缺光刻機「良率僅20%」

華為計畫明年Q1量產新AI晶片 外媒曝因缺光刻機「良率僅20%」

根據外媒路透社報導,兩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華為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開始大規模生產其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晶片,儘管由於美國的限制而難以生產足夠的晶片。華為已發送其最新晶片Ascend 910C的樣品,目標與美國NVIDIA生產的晶片競爭,消息人士指出,一些科技公司已開始接受訂單。

2024-11-23 01:00

防建商養地 土銀董座:逾期未動工提高貸款利率1碼

防建商養地 土銀董座:逾期未動工提高貸款利率1碼

土銀董事長何英明今天表示,11月起土建融案若超過18個月未動工,調高利率1碼,每展延1年,收回貸款本金比例提高至1成;觀察建商購地需求近期呈現觀望,土銀保守看待房地產市場。

2024-11-23 15:16

台積電設廠貢獻! 估美國2027先進製程躍居全球第2

台積電設廠貢獻! 估美國2027先進製程躍居全球第2

美國積極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商務部接連敲定補助台積電和格羅方德,業界預期,未來川普執政,半導體在地製造政策將維持不變。據市調機構估計,2027年美國先進製程占全球比重可望攀高至21%,將躍居全球第2。

2024-11-23 11:48

川普效應! 逾半經濟學家認日央12月升息機率增

川普效應! 逾半經濟學家認日央12月升息機率增

根據《路透》調查顯示,逾半數受訪經濟學家認為,日本央行 (Bank of Japan) 12月會再度升息,大多數經濟學家表示,川普重返白宮是促使日本央行升息的重要因素。

2024-11-23 11:04

00966B指數擁三大特色 存債新利器

00966B指數擁三大特色 存債新利器

聯準會在9月開啟首次降息,美債價格已提前反映,所以利多出盡、不漲反跌,再次創造了債券投資的絕佳進場點,而11月川普再度入主白宮,政策雖然可能影響聯準會延緩降息步調,但市場預期,川普需要低利率來達成提振製造業的目的,因此降息的長線趨勢不會改變,目前整體經濟情勢對長天期、投資等級債ETF相對有利。

2024-11-23 06:05

鳳凰旅遊恢復持股委員會運作 攜手玉山銀行打造員工持股信託平台

鳳凰旅遊恢復持股委員會運作 攜手玉山銀行打造員工持股信託平台

鳳凰旅遊(5706)自2002年起執行員工持股信託制度,但受到疫情影響暫時取消,隨著疫後營運回到正軌,董事會通過自11月恢復持股委員會運作,並攜手玉山銀行共創鳳凰旅遊員工持股平台。

2024-11-23 06:00

高通揭曉第六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優勝名單 總獎金近千萬

高通揭曉第六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優勝名單 總獎金近千萬

高通技術公司今日揭曉第六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Qualcomm Innovate in Taiwan Challenge,QITC)優勝名單。本屆優勝隊伍由採用邊緣AI創新打造自主餐飲解決方案的Yo-Kai Express(優豈)奪得;第二名為在智慧醫療領域表現亮眼的Coherence Biotech(擴核生醫科技);第三名則為透過AI將認知行為療法遊戲化的MangaX Technology(漫話科技)。這三支隊伍也分別獲得12萬5千美元、10萬美元與7萬5千美元的高額獎金,合計起來,獎金近新台幣千萬元

2024-11-22 20:57

國發會也傳職場霸凌 將立即調查、1周內完成

國發會也傳職場霸凌 將立即調查、1周內完成

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1名員工疑似遭職場霸凌而輕生的案件持續延燒,總統賴清德也下令行政院應檢討各單位反霸凌機制是否周全,不過,今日又有爆料指出,國發會也傳出霸凌事件,指綜規處長張惠娟涉及對同仁職場霸凌,對此,國發會回應,對於相關事件將立即啟動調查,於1周內調查完成。

2024-11-22 20:48

BBU概念股爆發 錸德子公司錸寶遭列注意股

BBU概念股爆發 錸德子公司錸寶遭列注意股

近日傳出輝達GB200伺服器將採用BBU(電池備援電力模組),錸德子公司錸寶也搶進,股價大漲下也因當沖比率高,被列注意股。

2024-11-22 20:48

台泥和平電廠2040年除役 加拿大電芯廠計畫喊卡

台泥和平電廠2040年除役 加拿大電芯廠計畫喊卡

台泥(1101)今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張安平指出,旗下和平電廠將啟動與台電2027年後的續約計畫,但燃煤機組2040年達到設計年限,屆時將正式退場。此外,加拿大電芯廠建廠計畫也喊停,能元科技已回覆加拿大政府不會繼續進行下去。

2024-11-22 19:1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