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布一個500張的局,將來安穩領股利。」不敗教主陳重銘分享。(圖/鏡週刊提供)
圖文/鏡週刊
不敗教主陳重銘,過去是收入穩定的高職教師,端著公務員鐵飯碗,但因懂得存股,現已提早退休,且為自己滾出9位數身價;他傳授存股關鍵一招,就在透過股票發放的現金股息、及股票股利所產生的「自我繁殖」效果,將領到的股息持續買進存股標的,拉長時間看,存股就幾乎零成本了。
有網友問:將200萬的銀行定存解約,改存金融股是否可行?陳重銘分享,自己光是過去1年買進的金融股,包括中信金、台新金、國票金、華票及臺企銀就約600張,目前手上持有的金融股約2,000張,每年可貢獻近200萬元的股利。
其中,中信金算是他的金融存股起手式。他說,曾有投資大戶在10多元、中信金低檔時買進上萬張股票,該大戶不但靠著股息遊山玩水,後來更賺到數千萬元價差,令他心生羨慕,便在2008年買進中信金,想如法炮製。沒想到一買進就遇上金融海嘯,「心裡雖然怕,但評估政府不會讓它倒,就這樣一路往下加碼買到80張。」
直到2014年,陳重銘共存了中信金313張;「其中100多張是6年來中信金的配股配息,而實際買進的200張,則是靠過去10多年,手上的電子股配息貢獻。所以嚴格講,我自掏腰包的成本接近零。」陳重銘強調,自己用過去電子股的股息買進中信金,而中信金會再「自我繁殖」出股息,這樣靠股息養股票的方式,是存股不敗的關鍵。
而目前他的存股策略,就是持續用股息股利將存股標的再買回,增加張數,一直累積到目標500張,就會改買其他個股,進行分散;「我就是布一個500張的局,將來安穩領股利,而股利又可持續分攤個股成本,長遠來看這500張就會變成零成本,但股利會貢獻我一輩子,再拿股利去買其他股票,資產就會越來越多。」
他建議,要存股,就要像定存一樣放著不管,甚至忘記股價,這段過程必須得熬;另外,雖然金融股受惠升息,但有些股價已反映這項利多,對他來說吸引力相對低。「我會避開本益比20倍以上,殖利率5%以下,且獲利成長性不高的公司;千萬記住,殖利率高不代表好,最好的存股標的還是要能填息,所以公司未來的成長性,永遠是第一考量。」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存對高息股2】存股族快看!金融股最新殖利率出爐 這6檔高掛5%
【存對高息股3】主要成分股殖利率6%起跳 這3檔高息ETF吃大補丸
【央行升息4】升息首日金融股紅通通 專家點名這幾檔值得留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