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延燒食品類股產業鏈,連老字號品牌也中鏢,商譽損失可能擴及整個集團,投資人宜檢視相關持股,以免受到二度傷害。
文.翁偉捷
從去(2013)年起,台灣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自爆發毒澱粉事件起就像連鎖反應一樣蔓延開來。影響範圍較大規模的就是,去年十月的假造食用油,以及近日的餿水油事件,持續延燒的食安問題在在突顯出政府在食品安全的把關方面,顯然已出現重大的漏洞。
回想起去年被捲入假造食用油風暴的食品大廠,如:統一(1216)、味全(1201)等,當時信誓旦旦地對著國內消費者承諾,將來會對於食品安全採取嚴格把關的態度,還內建有重金打造國家級標準的食品安全檢驗室。沒想到時至今日,還是再度落入餿水油的陷阱之中。
連嫌犯郭烈成落網時,都大言不慚地將責任推給這些具有實驗室保證的大廠,不論是卸責或是狡辯,此言的確戳破了消費者心中的疑問。拖累這些老字號有信譽的品牌,是跳到黃河洗也洗不清了。
味全連續兩次發生食安問題
此次流竄全台的餿水油事件,讓國內食品龍頭大廠─味全又再次成為風暴中心。受影響的產品範圍之廣,令不少死忠的消費者震驚,雖然味全這次主動通報誠意十足,但連續兩次都成為食安問題主角,就算是幾十年苦心經營出的老招牌,也實在很難不蒙上陰影。
商譽是企業在商場上最重要的本錢,尤其對上市櫃掛牌募資的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在集中市場裡,商譽已不止是公司代表的形象,而是消費者心中最重要的量尺。當消費者失去信心,老招牌不再發光,這已經不是亮眼的財報數字所能彌補的缺憾。
回到盤面上來觀察,頂新集團的個股中,味全型態早已轉空,又雪上加霜捲入餿水油風暴中而再度向下破底,很不幸地成為食品業中的壞學生。這證明市場投資人在選擇標的時,除了財報數字以外,對於商譽也相當重視,不僅外資持續調節,法人預估今年味全的營收受到的衝擊雖然有限,但台灣民眾對於黑心食品的這股不滿,很有可能藉由看壞盤面上的食品廠來發洩。
甚至由於品牌形象重挫,民眾失望心態高漲,不排除擴散到食品以外的集團相關品牌,接下來將可能影響銷售。網路上已出現抵制台灣之星的聲浪,相信這是頂新集團自身也始料未及的,雖然可能是因為疏失導致檢驗動作不夠確實,不幸沒有盡到替民眾食安把關的社會責任,但是身為台灣龍頭食品廠,為了回應消費者的愛用,就應該要以高標準自惕,才是責無旁貸的本職。
政府把關失守 檢驗標準破功
除了廠商該反省,那麼政府又該有什麼作為呢?這次的事件又再次的突顯出政府的檢驗標準出了問題,不同於上次的混油事件,這次的超劣質油品是如何通過政府檢驗的標準,是標準有問題?還是設備有盲點?當然也不排除廠商在送驗的過程中,以正常油品送驗,取得認證後,才製造劣質油。但這過程不得而知,因此反求諸己,是否政府該有更嚴密認證流程、標準以及設備,才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蹈覆轍,也才能為國人的健康站在第一線把關。(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33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