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以房養老政策之五大難題

文/莊孟翰(詹櫂駿整理)

Q:「以房養老」政策自2013年推出以來一直受到高度關注,簡單來說就是民眾將房屋抵押給金融業者,再按月撥付一筆現金給房屋所有權人,以支應生活所需,讓老年生活不致陷入困頓。政策立意良善,然推出至今三年,大多數民眾仍一知半解,顯然成效不彰,在先進國家行之有年的「以房養老」政策,為何在台灣難以推展呢?

A:台灣「有土斯有財」觀念深植人心,許多年長者努力一輩子好不容易買了一間房,最後發現空有高價的不動產,卻無足夠現金安度晚年。以房養老政策既能活化被「凍結」在不動產的「儲蓄」,讓長者能自力更生,不須依賴子女奉養,而享有較高品質及尊嚴的晚年生活,更能導引老年人口消費動能,增進相關產業發展,可謂一舉數得。

此外,年長者終老後房產除可由子女繼承,也可交由銀行處置,增加房產流動性,可謂房地產政策一大突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以房養老」上路以來歷經多次修正,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以下謹就「以房養老」政策提出五大議題,以供執事者參考。

第一點:「公益型」專案條件仍嫌嚴苛

內政部和台北市政府曾先後推動「公益型」以房養老專案,但因限制條件太過嚴苛,成效不彰。公益型以房養老專案主要是針對年滿六十五歲以上名下有房產的長者,將房產抵押給政府之後,每月由政府撥付一定金額的年金直到終老,但因限定是單身、無子女和法定繼承人,且房價不得超過中低收入戶不動產價格上限(八七六萬元)等,不僅限制條件多,且十分嚴格,台北市今年申請的三十八組中僅五組通過審核。

雖然公益型專案推出時曾掀起一股熱潮,有近千人次詢問,但條件嚴苛造成實際申請不多,加上多數長者總覺得一輩子辛苦工作、儲蓄買房,最後房產歸政府實在可惜,且以房養老觀念尚未普及,致成效不彰。更何況市府在承接房產後也有賣不掉的風險,在無法大量編列預算以承擔這些風險情況下,公益型以房養老方案難以大力推動,殊為可惜。

第二點:以房養老成為都市人專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由於「公益型」以房養老成效不彰,去年正式開放「商業型」方案,修正公益型的缺點,貸款條件予以放寬,讓子女未來可接貸款額度或清償後取回所有權,並結合保險、信託等商品,提高民眾對於以房養老的接受度。不過此一類型係由民間銀行業者承作,往往為了營利而不願接受鄉鎮地區房產價值較低的申請案,導致商業型以房養老出現「城鄉差距」,淪為都市高齡者專屬的「專案」。

第三點:房產估值過於保守,以房養老未必划算

銀行承作以房養老終歸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在辦理商業型以房養老時必須考慮在借款至終老這段期間,房價是否會受到景氣變化波動影響,更何況其間也會因折舊而減值,估值高低很難拿捏。而台灣人均壽命不斷攀升,銀行在餘命推估上也要承受一些不可預測的風險,導致鑑價與市價會有一段落差,貸款成數上限也只願意提高到七成,終致一般民眾覺得這樣的以房養老模式不一定划算。
值得深思的是,這麼長一段時間,一旦房價上漲,銀行是否願意按月增加撥付金額,另一方面,房價若大跌,銀行又將如何處理?1991~2005年日本東京商業區地價遽跌87%、住宅區下跌65%,導致經濟崩潰,出現失落的十年(The lost decade),至今長期經濟不景氣,也難怪銀行對於長達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期間房價估值漸趨謹慎保守。

第四點:以房養老利息高,房貸長者唯恐吃虧

以房養老方案又稱「逆向抵押房貸」,一樣要付利息,唯一不同的是,以房養老利息係採「貼現」方式計算,例如王先生持有一張三個月到期的支票,若現在急需用錢,必須拿支票去銀行貼現,折算三個月利息後,可取得支票面額扣除貼現利息差額的現金,銀行則獲得支票及利息,惟需承受目前無法使用現金之效用及到期日支票無法兌現的風險。
另外,由於銀行必須承擔分期付款中的利率風險,以房養老長者每月實領現金尚須扣除一筆利息,就借款人而言,總覺得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另一值得關注的是,一旦利率大幅提高,雙方認知差距勢必隨之加劇。

第五點:生命餘年難推估,過長壽恐斷炊

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商業型以房養老都訂有到期日規定,尚不具終身給付功能,換言之,若借款長者生命餘年較長,一旦領取貸款金額超過房價,房產恐有遭拍賣之虞,不僅原預期按月提領的養老金中斷,還得面臨居無定所窘境,因此,「長壽風險」也是金融機構面臨的一大難題。雖然政府主導的公益型以房養老採取的是終身給付而無此問題,但條件過於嚴苛難以推動,因此,長者是否過於長壽的議題,無形中又成為以房養老政策一大難題。 再就今年八月國發會公布民國105年至150年「中華民國人口推估」結果,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占比將由13.2%(310.8萬人)增加至38.9%(715.2萬人),不難了解未來以房養老之重要性與問題核心為何。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45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關鍵字: 理財周刊房地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2330)出手解救英特爾(Intel)困境的傳言四起,雖然公司未進一步表態,但美國媒體已先披露「公司5月亞利桑那州(AZ)新廠剪綵,計劃邀請美國總統川普站台」。

2025-02-13 11:40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看到河道有人寫華爾街跟Reddit盛傳川普對台積電的處理方式,既然消息已經滿天飛,我也可以解除封印、寫寫我所知道的訊息了⋯

2025-02-13 11:25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今日發文表示,遊戲玩家和重度使用者都想入手RTX 5090和5080,會因晶片供應的限制造成缺貨。

2025-02-13 11:21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儘管川普再揮關稅大刀,以及DeepSeek模型推出引發AI股估值調整等干擾為台股增添波動,台股市值型ETF檔數有十多檔,若進一步關注規模在百億元以上、市場熱度高的產品,合計有6檔,包括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與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近一月表現皆不俗,打敗0050包括00923、00922、006208等3檔。

2025-02-13 09:5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根據國際金融服務供應商貝雅(Baird)發布的報告,美國政府可能正在推動一項涉及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組成合資公司的計畫。受此消息面激勵,英特爾股價在12日收盤大漲逾7%、台積電(2330)ADR下跌逾1.1%。

2025-02-13 10:40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擁「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外號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個人X平台上指出,美國科技大廠「蘋果(Apple)」正在研究人形與非人形機器人,目前這些產品仍處於內部的概念驗證(POC)階段。

2025-02-13 10:55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於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觀察23天以來表現,並以「川普指揮棒下的新投資」為題撰文,對大小事都管的川普,讓金融市場迅速調整腳步,反映在比特幣、黃金、油價等議題上更是明顯,老謝直言「川普下一個目標可能是油價」,接下來台灣要增加在美國的投資,也許要改變油氣的配置,增加對美國購油,天然氣及農產品,而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放手匯率,台幣今年易升難貶,但在日本升息下,日圓貶至161.95已到盡頭,老謝直言「便宜的日圓也將接近尾聲」。

2025-02-13 10:37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受到國際金價猛暴性飆漲影響,南韓造幣廠正式向外宣布暫時停止金條銷售業務,消息一出加深投資人害怕「買不到」的心理,進一步推升貴金屬吃緊市況。

2025-02-13 09:40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勞保局每月固定入帳的各項給付接力發放,今(13)日起至月底,共有18項給付接連入帳,今天有國民年金保險生育給付率先入帳,每生1名寶寶可領近4萬元,雙胞胎以上按比例贈給;另攸關近194萬人的勞保年金給付將在26日入帳,平均每人可領1.92萬元。

2025-02-13 09:36

資深工作者年薪前10名 「數位IC設計工程師」中位數177萬奪冠

資深工作者年薪前10名 「數位IC設計工程師」中位數177萬奪冠

轉職季來臨,開工第8天求職網站線上徵才企業家數已突破5.8萬家,和開工前1天相比成長15%,而薪水多寡往往是上班族轉職的第一大主因,104人力銀行公布「資深工作者」年薪中位數前10名職務,以數位IC設計工程師177萬元奪下冠軍,金融研究員也以105.5萬元搶進第6名。

2025-02-13 12:3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