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家11月號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文/楊晴
循環經濟是將廢棄物轉換成再生資源之零浪費思維,尤其中南部以農、漁為本的縣市,更被列為啟動循環經濟的首善之地。而根據法規,再生能源屬於乾淨能源,包含太陽能、風力、非抽蓄式水利設施等都被定義為綠能設施,近期已經被允許在不影響農業經營前提下,於農業設施屋頂或是農地上設置。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於接受《台灣銀行家》雜誌專訪時表示:「導入綠能、再生資源、循環經濟,都是為了改善農業體質,希望民眾可以給政府機會。」台灣如果未來要走精緻農業,此類設施並不能避免,對於農民而言,希望能保護農地,但他則期盼協助農民與農業都雙雙進步,一起邁向雙贏。
曾任屏東縣縣長的曹啟鴻,就開始著手利用莫拉克災區以及地層下陷的農地,建設太陽能面板來養水種電,推動的太陽光電成效卓越,堪稱是台灣綠電之重要推手,並積極主張農電共享雙贏,此項經歷亦可望助台灣農業啟動綠能轉型。
他舉例,畜牧業如果能將沼氣發電做好,打造良好環境,原本耗水、汙染的養豬業成為循環經濟主角之一,未來台灣就是綠能國家。事實上,在屏東擔任8 年縣長期間,便已開始推動養豬場沼氣發電,目前屏東設有沼氣回收之養豬場,不但擁有乾淨的環境,也可以回收沼氣再轉換成再生能源。
為了鼓勵沼氣發電,曹啟鴻也力爭躉售電價從現行3.9 元提高至每度5.0087 元,希望讓相關業者、包括農民投入沼氣發電意願大幅提高。
此外,他也提出多項綠電措施,例如不利耕種、汙染、鹽化、嚴重地層下陷等農地,設置高架、浮動透光之非營農型光電設施,並投入試驗研究改良土壤,讓土地恢復農用為目標;針對優良農地申設營農型光電設施案件,未來將視設備技術發展與農業栽植技術研發狀況而逐步檢討。以下是專訪精彩內容摘要。
鼓勵沼氣發電讓養豬農民三贏
《台灣銀行家》雜誌問(以下簡稱問):您擔任屏東縣縣長時即積極催生綠電發展,如今成效顯著,而自出任農委會主委以來,亦主張推動農電共享雙贏,可否請您詳談其中的理念與想法?
曹啟鴻答(以下簡稱答):我在擔任屏東縣縣長期間,所推動的沼氣發電,讓養豬農達到改善環境品質、減少處理支出,以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可謂三贏。
沼氣發電之所以重要,在於過去農業社會中,畜牧業、尤其是養豬業產生的糞尿,原本可做為糞肥回歸農地使用,但在畜牧業規模化、企業化之下,大量的糞肥因超過環境涵容能力,加上民眾環保意識抬頭,對環境品質要求提高,過往被當成施肥之寶的糞肥變成汙染物,養豬業還必須耗費金錢、時間與空間處理。
但如果以循環經濟角度來看,將養豬產生的糞尿等廢棄物變成再生能源,就能成功降低成本,還能有效維護永續環境。
不過,過去養豬農民對於沼氣發電機的操作、維護較為生疏,加上沼氣發電躉購費率不具誘因,難吸引養豬農民以及相關業者投入。我已經親自出席2017 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的分組會議,向審定委員及各界進行說明。明年起,有厭氧消化設備的沼氣發電之躉購費率將可望提高至每度5.0087 元,根據了解,相關業者,包括農民投入的意願已因此大幅提高。
※ 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2016年11月號》。
※ 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