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旗下小金雞暫緩台股上市。(資料照/記者葉佳華攝)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自2015年起,鴻海集團小金雞已逐步暫緩在台上市計畫。一年多來,鴻海旗下的小金雞都暫緩在台掛牌,引發市場對鴻海可能棄台灣、去中國的疑慮。
最新出刊的《財訊》報導指出,熱門新股天鈺科技原訂2016年4月6日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卻在幾天前緊急地通知「活動因故取消」,在此之前,法人圈不斷傳出這檔鴻海持股高達三七.五%的小金雞,是近期最好的一檔新股IPO(首次公開募股),然而,這檔被視為熱門的新股上市前的業績發表會被臨時取消,也讓人對後續的發展浮現一些疑慮。
然而,天鈺卻不是鴻海集團第一樁自行撤件的案例。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考慮更大戰略布局,及享有更高本益比的前提下,去中國掛牌,已成為鴻家軍未來出路的最大考慮。「不管是天鈺、鴻騰精密、瑞祺電,甚至是未來在日本的堺工廠,恐怕都會選擇海外掛牌的路徑,最可能的就是直接到上海掛牌。」
報導指出,近一年半,鴻海集團旗下三隻小金雞接連無預警暫緩在台上市,引起市場議論紛紛;因為這和鴻海集團過去積極推動旗下小金雞上市的策略完全不同。「除了工業電腦的樺漢之外,鴻海本益比一直維持在10倍左右,臻鼎、GIS-KY業成也沒有太高的本益比,至多15倍。」 福邦證券集團前董事長黃顯華分析,鴻海已經是全球知名的大廠,但在台股市場的本益比卻沒有得到太多的認同。
不只鴻海、聯發科小金雞選擇遠走他鄉,一位創投業者透露,2012年才以F股回台掛牌的金可,挾著中國隱形眼鏡市占第一寶座,募資二十億元,股價雖也有亮麗表現,但近期還是傳出金可打算將旗下生產太陽眼鏡、鏡架的東方光學,直接規畫在中國上市,而非循著金可模式以F股回台。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營運長施景彬表示,受限於近年來台股成交量低迷、低本益比、能見度及法規稅制等因素影響,已經很少有大型IPO案選擇在台灣掛牌上市了。
台股IPO金額 去年創新低
福邦證券董事長林火燈則指出,2016年台股掛牌家數為27家,乍看和2015年的54家相比並未衰退,但從募資金額來看,卻已經衰退至257.2億元,平均一家募資只有4.5億元,這數字都是近五年來的新低。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副營運長林鈞堯表示,在商言商,同樣的成本在台股只有十五、六倍本益比,但在對岸卻輕鬆享有40倍以上本益比,完全不能比擬。
「很多人都以為是本益比高才會讓台商大舉前進中國IPO,其實另一原因是接地氣。」劉芳榮解釋到,2007年上海漢鐘精密選擇在深交所掛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為品牌宣傳效應。
雖然台股即將要挑戰萬點,但上市櫃公司中有高達3成以上的股票,低於每股淨值。而長期低估的環境下,最直接衝擊就是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企業直接被中國企業買走,從中國LED廠三安光電入股璨圓,半導體紫光集團意圖豪取力成、南茂,到近期的丘鈦入股台灣新鉅科等,都顯示台股毫無抵抗能力。
但更讓人警惕的是,中國完成滬港通、深港通後,接下來就是即將準備迎接納入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若中國A股一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那台股就真的徹底被邊緣化了。」【更多詳細內容見財訊526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