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的永達技術學院2014年因少子女化退場,且董事會尚存財務問題,教育部2019年向法院聲請解散清算,因訴訟而拖延至2020年10月,教育部日前籌組公益董事會並著手進行校產清算、解散程序。
2021-01-14 16:56
私校董事會的董事長、董事、監察人皆可領薪水,卻有不少私校董事會是指派人頭,或由親友輪當領好領滿。教育部近期公告修法草案,未來只有董事長或1名董事可支薪,其餘董事及監察人將均不可支薪。
2021-01-07 14:42
長榮集團已故總裁張榮發生前立下遺囑,將140億元留給二房四子張國煒,大房三子張國政質疑遺囑造假,提起民事訴訟「確認遺囑無效」敗訴,除了上訴高院外,又另闢刑事戰場,控告法院所屬楊姓民間公證人偽造遺囑,台北地檢署調查後,29日以事證不足等理由處分不起訴。
2020-12-29 12:35
聖約翰科大今年8月起違法欠教師千萬元薪資,直到10月初教育部開罰,才陸續清償欠薪,但對於涉及違法的校長黃宏斌及董事會,仍未有撤換或裁處。聖約翰教師與高教工會(16日)再度前往教育部,認為倘若對於違法學校主管如果沒有懲處,會讓各界誤以為做類似的事情沒有責任,未來類似的亂象恐怕仍不斷上演。
2020-10-16 16:49
大同因6月30日股東會爭議,經金管會處分不得自辦股務後,提告聲請停止處分敗訴,而市場派股東的欣同及新大同,反獲得經濟部有條件核准召開臨時股東會,大同公司派為保住經營權,再提告聲請停止,台北高等行政法院5日判決敗訴,大同再吞一敗。
2020-10-05 17:08
「不老男神」男星林志穎,除了藝人及賽車手的身分之外,還跨足建築業,擔任璞園建築的子公司「璞億建設」董事,和弟弟林志鑫分別出資100萬股,一起創業、合作,目前公司共有3個北市的都更案,都規劃3~4房產品,將在今、明年陸續推出。
2020-09-16 10:39
公司掏空弊案頻傳,台灣公司治理出了什麼問題,難道獨立董事都是肥貓?由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邀請專家學者釐清台灣獨立董事制度病灶。東海大學法律系教授江朝聖指出,獨立董事(簡稱獨董)通常要有大股東支持,若獨董認真執行職務、得罪大股東,未來恐難以續任。
2020-09-11 05:00
近年公司掏空弊案頻傳,小股東血本無歸!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從博達案和大同前董事長林蔚山通達案切入,解析公司高層的掏空手法,小股東要如何從財報看出公司被侵蝕的跡象?會計師彭清淵指出,一般投資人要從財報看出公司被掏空並不容易,因為「財報是給有做功課的投資人看的,不是給投機人看的。」
2020-09-11 05:00
知名連鎖咖啡店「怡客」的史姓前營運總監,因質疑公司違法召開股東會,決議給她250萬元退休金,比她原本可拿到的多出一倍,又調動她的職務,使得怡客營運表現衰退,因此控告3名董事、總經理、監察人涉嫌背信,損害公司利益,但台北地檢署認為,無證據顯示股東會決議造成怡客損失, 10日處分全案不起訴。
2020-09-10 12:22
台北地檢署25日起訴長榮集團三子張國政的連襟謝國獻,涉嫌為了取得董事會投票優勢,教唆傷害、恐嚇長榮老臣董事,謝國獻不滿遭起訴,下午發出書面聲明,強調所謂起訴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受有心人惡意抹黑污衊、天馬行空杜撰故事」,他將會等收到起訴書後,與律師討論捍衛個人清白與聲譽。
2020-08-25 16:39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去世後,家族二代爭奪經營權角力不斷,還發生公司董事、老臣遭人射擊辣椒槍、黑道跟監、甚至收到「不配合就放火」的恐嚇電話,檢警追查發現,竟是長榮三子張國政的連襟謝國獻,花了160萬元代價找人行兇,台北地檢署25日依教唆傷害等罪起訴謝等11人。
2020-08-25 10:12
大同經營權爭奪有解了?經濟部做出突破性解釋,允許市場派股東依《公司法》第173條第4項召開股東臨時會。台灣公司法權威方嘉麟教授在《行動法庭》提醒經濟部,主管機關既然認為大同公司已沒資格開股東會,卻又不依《公司法》第195條讓林郭文艷下台,未來若公司派發出召集股東會通知,經濟部如何應對?
2020-08-22 07:00
大同經營權爭奪戰還沒完,公司派林郭文艷和林蔚山夫妻因涉隱匿華映財報案,遭台北地檢署起訴!律師林奕辰於《行動法庭》提醒,本事件是否只是冰山一腳?另律師沈俊豪亦警告,日前大同孫公司盛陽能源股權買賣案,是否會如華映案「在外觀看起來正常,但實際上對投資人權益有影響?」
2020-08-22 07:00
大同公司經營權爭奪戰持續延燒!由資深司法記者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昨(6)日邀請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彥良、洪國誌律師,探討《公司法》第173條第4項能否作為突破公司派董事會封殺的出口?
2020-08-07 07:00
大同公司經營權爭奪戰越演越烈!不僅大同公司董事會發生鬧雙胞的爭議,還驚傳「殭屍」來攪局?由資深司法記者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邀請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彥良、洪國誌律師,從《公司法》切入,探討大同公司經營權之爭的死結該如何解?當「殭屍」從大同公司還魂,會產生哪些隱憂呢?
2020-08-07 07:00
證交所近期揭露上市櫃公司員工薪資概況,根據《財訊》進一步比對發現,多家公司基層與高層的薪資增減方向不一致,部分上市櫃公司業績虧損,但董事酬勞卻逆勢成長的怪現象。
2020-07-24 17:55
為了促進青年自主發展、並與國際接軌,法務部打算推動《民法》修正案,將現行成年為20歲的規定,下修為18歲即為成年。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長鍾瑞蘭強調,若修法後,滿18歲即可獨立為一定商業行為,包含買手機、租房子、開立打工帳戶,甚至可以擔任公司之發起人、並擔任公司董事。
2020-07-15 16:05
大同股東會上週二(30)上演經營權爭奪戰,以董事長林郭文艷為首的公司派「強行排除」市場派53.32%的表決權,公司派和市場派後續角力仍不斷!由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邀請參與2018年《公司法》修法的公司法權威、政大法律教授方嘉麟,解析股東會爭議在哪?主管機關後續可能的處理方向?
2020-07-08 07:00
大同股東會上週二(30)上演經營權爭奪戰,公司派「強行排除」市場派53.32%表決權。接下來市場派要如何反制?由蘇位榮主持的《行動法庭》,請來參與2018年《公司法》修法的公司法權威、政大法律教授方嘉麟,分析市場派是否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以及法律作為最後一道防線,公部門能如何定息止紛?
2020-07-08 07:00
「我74歲,在台開拚了11年,這幾年光是土地開發,我們就墊付了165億元的開發基金,作為股東之一,我也是相當委屈。」面對小股東於股東會上質疑台開股價,難有亮眼表現,台灣土地開發(2841)董事長邱復生大吐苦水。而該公司2019年營收為3.93億元,年增7.6%,稅後淨利2.98億元,EPS(每股純益)0.4元,略遜於前一年度的0.54元。
2020-06-30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