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0家上市櫃董事會全男性 專家:女性可從3面向強化公司治理

▲左起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中華獨立董事獨協會理事長駱秉寬。(圖/中華獨立董事獨協會提供)

▲左起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中華獨立董事獨協會理事長駱秉寬。(圖/中華獨立董事獨協會提供)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上市櫃企業公司治理有待加強,其中截至今年三月底為止,上市櫃公司仍有497家並沒有一名女性董事,占了近28%,其中有163家上市櫃公司明年任期屆滿,就必須改選增加1名女性董事,女性董事未滿1/3的公司則有225家,占比13%。專家認為,女性參與董事會具有3大好處,有助突破企業經營盲點,有助強化公司治理。

中華獨立董事獨協會理事長駱秉寬表示,女性進入董事會第一大好處就是增加多元化思考空間,因為董事會性別單一化,男性思考模式相同、思慮單一,對董事會的決策模型而言,風險比較高。舉例來說,去年防疫保單風險,如果設有風險委員會控管,有不同性別的女性把關,較能彌補男性單一思維的可能誤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駱秉寬分析,女性董事心思細密,對財務報表數字更為敏捷,較能儘早發現財務報表可能隱藏的業務盲點。

第三,駱秉寬認為,有女性參與的董事會績效和資產報酬率較好,營運表現也比較正面,可以用不同的思考模式提出不同的策略建議,改善既有的決策類型。

駱秉寬指出,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核心議題就是董事會與經營階層的關係,經營階層的任、免都是由董事會來行使職權,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獨立董事又在董事會扮演關鍵角色。一家公司的好壞,從他聘請的獨立董事就可以窺知一、二。

金管會於今年3月28日正式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其中在「深化公司治理」面向,則以「強化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職能」、「推動上市櫃公司董事性別多元化」、「推動興櫃公司採候選人提名制」及「推動薪酬合理化及推動上市櫃公司設置永續委員會(永續長)」作為推動目標,除了推動獨立董事席次不得少於1/3外,規劃2023年起推動IPO公司應至少委任一名女性董事。

在「推動上市櫃公司董事性別多元化」方面,截至今年三月底為止,上市櫃公司仍有497家並沒有一名女性董事,占了近28%,其中有163家上市櫃公司明年任期屆滿,就必須改選增加1名女性董事,女性董事未滿1/3的公司則有225家,占比13%。

在「推動薪酬合理化」永續治理部分,目前上市櫃公司有揭露ESG績效與薪酬連結上僅有9.8%,不超過一成,尚有提升進步的空間。

在組成永續委員會方面,負責制定公司永續發展目標並擬定相關管理方針及具體計畫的永續委員會,根據統計,目前上市公司已有65.8%的企業設立永續委員會,也有777本永續報告書,較前一年成長了20%。

駱秉寬指出,今年初針對國內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所做的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上市櫃公司仍有42.27%的公司尚未成立永續委員會,已經成立永續委員會有邀請獨立董事參與的公司僅有25%;是以,上市櫃公司落實成立永續委員會仍有努力成長空間。

另外,今年4月19日蔡英文總統首度宣布,「碳金融」是達成能源供應鏈穩定和多樣性目標的關鍵,國內將成立自主的碳交易平台,就是碳權交易所,負責碳權的額度交易、碳權買賣和碳顧問諮詢,來達成減碳目標,共同讓台灣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

其次,在碳管理方面,已有67.73%的上市櫃公司已著手進行碳盤查和碳足跡相關工作,顯示上市櫃公司的積極性。然而,著手進行調查者僅有不到10%的公司完成,尚有不到25%的公司尚未開展工作,顯示碳管理改善也仍有很大空間。另外,57.73%的公司尚未委請第三方機構進行碳盤查認證,意味著他們在碳管理方面的投入和進展不夠明顯。

最後,駱秉寬表示,企業過去以財務報表作為經營績效的主要目標,現在則以永續發展與經營成為不可或缺的主軸。其實,在ESG環境(E)、社會(S)和治理(G)當中,治理才是問題的核心、才是最重要的,有好的治理「G」,自然就會努力實踐「E」和「S」,董事會能有效率地運作,獨立董事才能發揮功能。

「2023公司治理暨永續高峰論壇」本周圓滿落幕,以「展現獨董價值深化永續治理」為主軸,邀請到台灣證券交易所林修銘董事長擔任開場致詞,並由金管會證期局高晶萍副局長擔任演講,主講「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出席的上市櫃公司董事、獨立董事和董事長、高階主管、學者專家等約有180人左右,會場非常熱鬧。本次論壇活動由中華獨立董事協會主辦、富邦銀行、台中銀行、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展新法律事務所、萬國法律事務所、寰瀛法律事務所共同贊助支持。

關鍵字: 董事缺女性公司治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新首相放鴿!日圓套利交易捲土重來 匯價面臨155壓力

新首相放鴿!日圓套利交易捲土重來 匯價面臨155壓力

根據《彭博》報導,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周三表示經濟尚未準備好進一步升息,交易員因預期日圓走弱而重新增加投機部位,包括 RBC Capital Markets 和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 Co.)等都認為日圓兌美元匯率有回落至150 ~155 水準的風險。

2024-10-03 15:06

台股ETF總規模刷2.63兆元新高 00919、00940、00929今年貢獻最大

台股ETF總規模刷2.63兆元新高 00919、00940、00929今年貢獻最大

台股ETF規模不斷增胖,截至9月底,統計63檔台股ETF規模今年來共增加逾1.15兆,規模來到2.63兆,創下歷年新高紀錄,比起去年底的1.47兆,今年台股ETF規模的成長率已來到近79%;再以單檔ETF來看,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與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等3檔高股息ETF今年來規模增逾千億貢獻最大。

2024-10-03 11:58

新日相暗示不升息!日股飆漲千點 日圓貶破147

新日相暗示不升息!日股飆漲千點 日圓貶破147

新日相石破茂昨(周三)與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會面後,暗示日本暫不升息,激勵日股今(3日)開高,早盤即飆漲千點,重新站回38800點,日圓兌美元走弱,貶破147價位,創一個月低點。

2024-10-03 09:28

台灣虎航現增暫定每股47元 10月底再開2條高雄出發航線

台灣虎航現增暫定每股47元 10月底再開2條高雄出發航線

台灣虎航(6757)持續布局南台灣旅遊市場,日前宣布10月底將新增「高雄-岡山」及「高雄-富國島」航線,屆時從高雄出發的航線達到10條;另台灣虎航拚年底前轉一般板上市,董事會日前通過上市前辦理現增發行新股,暫定每股47元溢價發行。

2024-10-03 06:00

黃仁勳曝Blackwell晶片全面投產 稱「需求很瘋狂」

黃仁勳曝Blackwell晶片全面投產 稱「需求很瘋狂」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周三(2日)接受《CNBC》訪問時說「對Blackwell的需求非常瘋狂」、「Blackwell已全面投產」,受此激勵,輝達盤後股價攀升1%,而在常規交易時段勁揚1.6%、以118.85美元作收。

2024-10-03 10:04

8月製造業景氣燈號連5綠 美中降息有助產業復甦

8月製造業景氣燈號連5綠 美中降息有助產業復甦

台經院今天公布8月製造業景氣燈號,在AI應用需求挹注下,電子零組件及資訊電子業表現相對強勁,紡織、機械等傳產出口增溫,8月分數微幅成長,燈號連5月亮出持平綠燈。台經院分析,美中兩大經濟體降息有助製造業復甦,但未來仍須觀察推升力道強度。

2024-10-03 11:43

碳費下周拍板 學者:每噸不應低於500元

碳費下周拍板 學者:每噸不應低於500元

環境部即將在下週一(7日)舉行第6次「碳費審議委員會」,預期將正式定案碳費費率。中研院經濟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楊宗翰今(3日)在「碳費未來規劃的科學建議」線上記者會表示,碳費實質費率應至少達每噸500~600元,才能極小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帶來的經濟衝擊。

2024-10-03 23:59

台股9月操盤艱辛 主被動式基金績效全軍覆沒皆為負報酬

台股9月操盤艱辛 主被動式基金績效全軍覆沒皆為負報酬

台股9月震盪,當月加權指數下跌0.2%,若是觀察9月投信發行的台股各類型基績效平均表現,其中以價值型-2.61%跌幅最小,其次依序為中概型-2.64%%、中小型-2.98%、一般股票型-3.5%、上櫃股票型-3.92%、科技型-4.02%,不論是主動式基金或被動式基金,全月績效表現皆不如大盤,形成「全軍覆沒」的窘境,不過法人認為此時可以逢低承接,等待反彈。

2024-10-03 22:22

安泰醫院火警蘇清泉控供電不穩 台電:配電室未受損、詳情待調查

安泰醫院火警蘇清泉控供電不穩 台電:配電室未受損、詳情待調查

屏東東港安泰醫院今(3)早7時41分發生火警,安泰醫院榮譽院長蘇清泉提及颱風天供電不穩的問題,台電晚間10點發出說明,台電屏東區處人員接獲屏東縣消防局通報後隨即趕往現場,經檢視,台電供電正常、設備無損傷、配電室亦無受損,初判應與台電設備無關,且台電近年來已建置饋線自動化及智慧電表系統,與88水災時供電情形完全不同,依據屏東區處自動化監控系統及智慧電表記錄,該院所屬饋線昨日至今日首次斷電時間為失火後的8時27分,應無蘇院長所提到的失火前供電不穩、斷斷續續的情形。

2024-10-03 22:09

中華精測9月營收創21個月新高 AI挹注拚逐季成長

中華精測9月營收創21個月新高 AI挹注拚逐季成長

中華精測結算9月合併營收新台幣3.17億元,年增46.6%,創21個月以來新高。中華精測指出,產業進入傳統旺季,AI相關晶片高頻高速測試需求增溫,下半年營運復甦,今年業績呈現逐季成長走勢。

2024-10-03 17:58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