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圖/記者戴瑞瑤攝)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
金融海嘯發生時,國內哪些銀行大到不能倒?金管會表示,研擬從4面向,將國內金控與銀行區分出「系統性重要金控(銀行)」,入選的金控與銀行,將會被金管會更高度監理與要求加強資本,預計2018年中名單出爐,外界推估2019年會有一波增資潮。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上任前就表示將金融機構落實分級管理。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銀行局跟存保中心已成立工作小組,預定今年完成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及金控(D-SIFIs)的篩選標準,參考美國、日本、新加坡等作法,從4面向設立標準:第一是資產規模,資產總額或曝險額度;第二是關聯性,該金控或銀行跟市場有關的資產或負債、發行有價證券餘額等;第三是可替代性,如存款、放款量;第四是複雜性,該金控或銀行承作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或備供出售的金融資產、跨國債權等。
莊琇媛表示,預計2017年底前會把篩選指標訂出來,最快2018年中會公布入選名單,針對名單中的銀行或金控,會要求增資以提高資本適足率,會給予一段時間充實資本的調整緩衝期。若參考國外的作法,監理機關除了對名單中的銀行會要求較高的資本適足率,也會要求入選銀行擬定當發生經營困難時,如何恢復正常營運的計畫。
外界猜測國內前幾大金控一定入列,尤其是有保險公司的幾家金控。莊琇媛表示,各國銀行與金控的資產集中度不同,例如英國前幾大銀行資產合計,就佔整體金融體系的75%,但台灣金融業資產則較為分散,且4項標準是採權數計算,不一定規模大就入列,也不一定金控旗下的銀行入列,該金控就會入列,目前還很難判斷入選的銀行或金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