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航去年本業獲利年增34.28%。(圖/台航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台航(2617)去年合併營收44億元,較前年增加約4.1億元,成長10.27%,營業毛利18.43億元,較前年增加4.03億元,成長27.96%,營業淨利16.59億元,較前年的12.36億元年增34.28%,但因陽明去年現金股利從前年每股配發20元降為2元,讓公司股利收入從7.46億減為7,458萬元,減少貢獻EPS1.61元,使得EPS從前年的3.98元降為去年的3.08元。
台航說明去年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中油觀塘工業港案的拖船全數投入營運、澎湖輪新船效益、去年5月起陸續新增4艘散裝輪交船營運以及前三季散裝運價指數走升,使浮動租約之散裝收入增加所致。
業外損益部分,因持有之陽明普通股本年度股利發放減少,致業外收入及利益較去年同期減少,113年稅後淨利約12.83億元,全年EPS3.08元。
回顧去年,中國上半年自南美進口穀物需求提高、出口產業暢旺故對鐵礦砂、煤炭需求不減以及中東與新興亞洲國家的基礎建設及房地產對大宗物資需求亦穩定成長,另外,兩大運河的受阻造成航路延長消耗船噸供給,明顯拉高上半年運價,但第四季傳統旺季因巴西鐵礦砂及玉米出口意外下滑,呈現與歷年明顯不同的態勢,尤其11-12月海岬型及巴馬拿極限型船運價持續低迷不振,拉低全年平均。
而台航公司為有效降低短期運價大幅波動風險,散裝船隊租約部分採固定日租、部分隨運價指數浮動或半浮動且設租金上下限等方式配置,以因應近期市場運價疲弱,使得整體船隊尚能維持一定獲利。
展望今年運價,乾散裝船噸淨增加將較去年略低,但川普關稅政策持續推動及以色列及哈瑪斯停火協議是否順利、俄烏能否停戰,將影響國際貿易、航路浬程及烏克蘭的海運出口,故今年運價是否較去年為高,較難預測。
但中、長期而言,未來三年新船運力成長有限,再加上2023年開始IMO針對現有船實施能源效率指標(EEXI)及營運碳強度指標(CII)等措施,已導致部份船舶開始減速因應,2024年歐盟徵收船舶進出歐盟碳稅(ETS),2025年實施FuelEU Maritime碳排放罰款且每五年逐期調高,將促使更多船舶以經濟航速運行,致使船舶周轉率減少,有助於運價提升。
台航公司因考量國際間對溫室氣體(GHG)排放管制日趨嚴格,為強化現有船隊競爭力,加速汰舊換新,除去年初已訂造2艘4萬載重噸散裝新船,預計2026上半年交船營運外,去年第三季另處分2艘六萬載重噸老舊及高價船舶,今年初另訂造2艘6.4萬載重噸散裝新船,預計2028年第三、四季交船,目前於日本建造中之散裝貨輪共有4艘。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