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台灣文具復活奇蹟! 64年老牌文具還砸9億蓋新廠

圖/商業周刊

▲聚和國際董座郭聰田(左3)帶領全員工開發新品,自二代郭美璘(左1)接班後,更積極開發兒童市場。(圖/攝影程思迪)

文/陳承璋

春節前後是文具銷售旺季,小朋友領到紅包後,最想採買的就是它們。但仔細觀察琳琅滿目的文具陳列架,中國製、日本製、越南製,舶來品搶占「櫃位」,台製產品越來越少;更嚴重的是,離開校園生活後的大人們,早就用手指取代筆,平板取代筆記,消費大餅嚴重縮水。

那麼,陪著我們成長的那些台灣文具老品牌,雄獅、手牌、利百代,現在還好嗎?

很難相信,當辦公室都無紙化了,骨董級的文具廠竟能「活得很好」,他們怎麼辦到的?

於是我們爬梳了資料,雄獅鉛筆這家64年的老品牌不但沒消失,近年還投資9億蓋新廠房。文明鋼筆則化身文創品牌,變成許多文青的最愛。

為了解開謎題,我們用2個月走訪全台老文具廠。來到新北市板橋的雄獅鉛筆,董事長李翼文拿出從小大到老師改作業,賣了近60年的10元簽字筆,「我這支筆,在-20度與+50度之間,放個10年都不會乾!」他滿臉驕傲,看似無聊的簽字筆,竟能如此「長壽」。

走進位於高雄大發工業區的聚和國際,這是僅次於3M,全球市占第二大的便利貼品牌「N次貼」製造商,副董事長郭美璘拿了一捲像是保鮮膜的長條卷軸,唰的一聲,她抽出如同畫布般的白紙,變身能反覆粘在牆上的畫紙。

為什麼,售價10元的筆要拚10年不乾,20元的便利貼要做畫紙創新?

因為,當文具功能大量被線上軟體取代,他們必須把自己,變成線下體驗的專家。
全球文具業被數位化重擊,根據IBISWorld統計,美國辦公用品市場,受無紙化衝擊,5年來,每年以平均2.5%速度萎縮。當全球文具龍頭進入寒冬,台灣文具業也冷颼颼。

根據台灣文具公會與海關資料,加計內外銷,2018年,台灣文具業總產值只剩下不到200億元,比起20年前約400億元,蒸發近半,去年預估續創歷史新低。

日本品牌百樂、三菱等開始挾著技術優勢進入台灣,2002年加入WTO文具,關稅又降為5%,其後18年,日本品牌幾乎擁有台灣一半市占。為降低成本,利百代、雄獅等,超過8成以上的文具業者西進中國。然而,因製造門檻太低,很快技術就被中國廠學走。

中國文具不僅跟台廠搶外銷市場,也把低價文具傾銷至台灣。中、日文具的夾殺帶來巨大壓力,沒想到,又碰到數位狂潮。

眼看著就要被時代淘汰的產業,有一群人,企圖以「場景革命」救亡圖存。

過去,文具是剛需產業,然而,當線上大量取代文具使用場景時,傳統文具業者若要存活,就要在線下創造新的體驗,讓消費者找到買文具的理由。

能在逆境中挺住,近年業績持穩或成長的文具老牌,無非是他們千方百計的了解消費者使用文具的痛點是什麼,並創造新的使用場景。

他們甚至讓文具不只實用,還能帶來認同、紓壓與快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如,SDI手牌修正帶發現,學生喜歡轉筆紓壓,所以研發首款按壓修正帶,並做到按壓1萬次也不會壞,以符合學生紓壓的新需求。這個專利,不僅能用在品牌產品上,也拉高代工的毛利。

創辦逾40年的龍和文具,是全台最大精品文具代理商,旗下子公司輝柏,15年前營收才千萬元,2018年營收竟達1億5千萬元,成長數10倍。原因就在於,他預先看到消費者對於「無毒文具」的需求。

它所代理的德國文具品牌Faber-Castell,過去在台灣沒沒無名,但龍和二代林孟緯卻看到日、韓等國,早對無毒、安心文具有極大需求,所以砸上億元引進該品牌全系列產品,並在各大文具通路製作體驗展售架。

2011年,先是全台爆發塑化劑風暴,它的無毒橡皮擦一個30元,幾乎是市場3倍,1年卻替它創造近千萬營收。數年前,《秘密花園》塗鴉療癒流行時,它與各大出版社綁售「無毒文具」,加強品牌與紓壓場景連結。

更多文具廠以自有品牌赴國際搶市,代工轉品牌,讓它們的毛利率從個位數拉高到2成以上。例如,聚和將自有品牌的便利貼,銷往全球70國,與全球市占第一的3M一較高下。

利百代,儘管近年營收略衰退為11億元左右,仍砸6億3千萬元在桃園蓋新廠房闢文創概念館,打造品牌形象,以新體驗翻轉老廠形象。

深入使用場景細節,找到用戶痛點,讓這些文具老廠能演出敗部復活奇蹟。他們證明,被數位打趴的,照樣能在實體站起來,經營重點不在是否跳上數位列車,而是能否找到被需要的價值。

【延伸閱讀】

韓國瑜下一步選黨主席或面對罷免?2020大敗後,國民黨茶壺內風暴開始!

哈利梅根引退,為何這麼嚴重?「全球最高大上公關公司」英國皇室,有哪些權利義務

創業維艱時,他借5萬放皮夾,現營業額破億...「裝久了就像」原來是有道理的?

醫院門口前一個人拿藥、一個拿臉盆,你要載誰?13年前司機給我上的MBA課,至今仍是經典

濕氣排不掉,久了就變「脂肪肝」!中醫師:2種食物別再吃,甩開濕滑黏稠的體內廢物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679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商業周刊文具聚和國際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0050獲94.2%受益人同意分割 「1拆4」時間表曝光

快訊/0050獲94.2%受益人同意分割 「1拆4」時間表曝光

國內規模最大ETF元大台灣50(0050)分割議案,於4月24日以贊成率94.2% 通過,未來預計以4倍進行分割,並於6月11日至6月17日暫停交易,6月18日恢復交易、申購、借券與過戶。

2025-04-24 14:06

聯電84萬股東注意!「咖波筆」4/30開領 入手方法一文看

聯電84萬股東注意!「咖波筆」4/30開領 入手方法一文看

隨著上市櫃公司陸續公布股東會紀念品接近尾聲,未來2個月將是股東會舉行高峰,小股民也將展開忙碌換股東會紀念品行程,而人氣暴棚的聯電股東會紀念品「UMC X 咖波聯名限定鋼珠筆套組」將在下周三(4月30日)開領。

2025-04-24 10:33

快訊/中鋼紀念品「輕巧冷水瓶」亮相 129萬股民喜迎

快訊/中鋼紀念品「輕巧冷水瓶」亮相 129萬股民喜迎

129萬股東注意,中鋼(2002)股東會紀念品來了!今(24)日一早揭曉114年度股東會紀念品為「輕巧冷水瓶」,兼具輕巧便攜、健康安全與環保永續的特點,為通勤、郊遊、辦公等隨身補充水分之最佳選擇。

2025-04-24 08:07

關稅害iPhone難賣 美系外資狠砍蘋概股6台廠目標價

關稅害iPhone難賣 美系外資狠砍蘋概股6台廠目標價

美系外資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表示,蘋果供應鏈最容易受到川普關稅變動和生產地點多樣化壓力的影響,將追蹤的蘋果供應鏈2025/2026年獲利預估下修12%及15%,包括鴻海(2317)、大立光(3008)等6檔台廠供應鏈目標價全面下調,其中鴻海目標價由232元砍至175元、大立光由3200元降至2800元,不過兩檔評等皆維持「加碼」。

2025-04-24 12:44

川普關稅打擊電腦產業 美系外資狠砍4台廠目標價

川普關稅打擊電腦產業 美系外資狠砍4台廠目標價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再加上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預計桌上型電腦及筆電的採購預算將面臨風險影響,美系外資最新報告下修今、明年全球桌上型電腦(PC)及筆電(NB)出貨量預測3%,並一口氣調降華碩(2357)、宏碁(2353)等4台廠目標價,其中又以華碩評等由「加碼」降至「中立」、目標價從705元降至600元,大減105元。

2025-04-24 12:22

黃金大怒神!2表看「川劇變臉」 1年來最大狂飆猛跌全在本周

黃金大怒神!2表看「川劇變臉」 1年來最大狂飆猛跌全在本周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20日上任以後國際金價震盪劇烈,台銀黃金存摺波動也更為明顯,觀察台銀黃金存摺賣出牌告價,過去1年以來單日上漲幅最大至2.47%,發生在4月22日(本周二),當天亦寫下每克3652元新高收盤,但昨(23日)即大逆轉,以每公克3477元作收,單日驟跌175元、成為近1年來單日跌最多的一天。

2025-04-24 10:51

0050百萬受益人今決定分拆與否 估「1拆4」每張降至4萬

0050百萬受益人今決定分拆與否 估「1拆4」每張降至4萬

元大投信公告,首檔台股ETF、元大台灣50(0050)受益人大會將在今(24)日上午9點召開,市場聚焦百萬名受益人對首次分割進行同意表決結果,以及未來拆分比例。

2025-04-24 11:00

台股歷次單日大漲700點 後市漲相佳

台股歷次單日大漲700點 後市漲相佳

受到美中關稅戰可望緩解,市場氣氛轉趨樂觀,大盤昨(23)日大漲845.71點,創下台股史上單日第二大漲點、以及盤中第三大漲點;根據群益投信統計資料顯示,台股有史以來,大盤單日漲點700點以上共有4次,統計前3次大盤後5日、10日、15日、30日、45日上漲機率為百分百,平均漲幅表現分別為2.67%、5.36%、5.41%、6.74%、8.75%不但正報酬,而且平均漲幅逐漸向上表現亮麗。

2025-04-24 10:45

台積電技術論壇曝下代A14製程「比N2快15%」 2028年開始生產

台積電技術論壇曝下代A14製程「比N2快15%」 2028年開始生產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今日舉辦2025年北美技術論壇,會中揭示其下一世代先進邏輯製程技術 A14。A14 製程技術體現了台積電在其領先業界的 N2 製程上的重大進展,此技術旨在透過提供更快的運算和更好的能源效率來推動人工智慧轉型,其亦有望透過增進裝置端 AI 功能(on-board AI capabilities)來強化智慧型手機功能,使其更加智慧。A14 製程技術計劃於 2028 年開始生產,截至目前開發進展順利,良率表現優於預期進度。

2025-04-24 10:43

萬海加訂4艘1.6萬箱貨櫃船、合計12艘 業界看是為增闢歐洲線

萬海加訂4艘1.6萬箱貨櫃船、合計12艘 業界看是為增闢歐洲線

萬海航運(2615)今(24)公告加訂4艘1.6萬箱(20呎櫃)甲醇雙燃料貨櫃船,累計訂造艘數達12艘,業界估計該公司是為將來增開歐洲線做準備。業界透露,今年海運聯盟重組,萬海就有與改組後的聯盟爭取租用歐洲線艙位,很明顯的想為未來開闢歐洲線做好熱身,但並未達成租用協議。

2025-04-24 22:14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