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金總座:中信金收購「還有3變數」

文/中央社

為爭取合意併購獲股東支持,台新金與新光金11日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換股架構調整。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強調,新新併開大門走大路,中信金公開收購條件尚未獲金管會核准、未作盡職調查即開價及首波公開收購上限為51%股權,剩餘49%收購價格未知,都還是不確定因素。

新光金出售陷雙龍搶珠,為爭取股東支持,台新金與新光金11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決議改採以台新金0.672股普通股加計0.175股辛種特別股換新光金1股普通股,並於晚間赴證交所召開重訊記者會。

林維俊直言,中信金公開收購還有3大不確定因素,首先是公開收購條件尚未經主管機關核准,能否獲准仍不確定,其次是中信金沒作盡職調查,開價是否擾亂金融市場秩序,也是不確定因素,第3是中信金首波公開收購上限為51%股權,此條件僅對最少10%、最多51%股東進行交換,剩下49%股權收購是什麼價格,也還是不確定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維俊表示,台新金出價是對新光金100%股東,若新新併順利完成,是對新光金100%股東都以此價格交換;他強調,台新金是合意對等、直接面對100%新光金股東,中信金出價則還具不確定因素,不應該直接比較,且3家都是上市公司、股價會上下波動,誰高誰低很難講。

林維俊更直言,近期外界對中信金董事辜仲諒涉紅火案的誠信問題有諸多討論,或許也會增添公開收購的不確定因素,相信主管機關會作最好判斷與裁決。

▲▼證交所記者會。(圖/記者呂佳賢攝)

▲台新金、新光金11日證交所重訊記者會。(圖/記者呂佳賢攝)

林維俊說,台灣過往因二次金改紛擾,導致金融市場整併速度變慢,金管會為鼓勵金融整併,2018年開了公開收購的路,但金管會也了解公開收購造成市場秩序的擾亂可能較合意併購嚴重,因此僅限特定體質金融機構可進行公開收購,主管機關的美意,並非讓惡意併購取代合意併購。

外界關注,若中信金獲准並成功收購新光金過半股權,且台新金與新光金10月9日召開股東臨時會亦通過新新併,屆時新成立的金控恐將有數個不同立場大股東存在,甚或中信金持股可能拿下新金控經營權。

林維俊指出,主管機關站在維持金融市場秩序角度,應不樂見金融市場紛亂造成紛爭,他相信主管機關會有睿智判斷如何最好地維持市場秩序;他認為已有合意併購在進行時,政府不應開放公開收購、惡意併購擾亂合意併購。

林維俊也提到,此次董事會決議併購架構後,近1、2日會將所有議案和價格通通上傳至證交所,以進行10月9日股臨會準備作業,換言之新新併價格已固定住了,股臨會即是以此價格經股東表決,但公開收購還可調整價格,法律上具有權利義務不平等漏洞。

林維俊表示,新新併一切開大門走大路,但公開收購在法律上對價格調整規定沒那麼縝密,對開大門走大路的乖寶寶不公平,希望主管機關可朝已送件公開收購價格後即不要調整的方向思考。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中信銀,中信金南港總部,中信金融園區,中信金控,中國信託金融園區,商辦經貿園區,零碳綠建築。(圖/記者李毓康攝)

▲新光大股東主張與中信金合併。(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對於新光集團大股東林伯翰主張與中信金合併能躍居金控之冠,為何要與台新金合併續居第4大金控,林維俊表示,若政府准中信金公開收購新光金,算數上加起來資產規模會是第1沒錯,但這是很簡單的說法,忽略文化問題、員工問題及公司誠信問題。

他強調,「台新金是正派經營的公司」,且和新光金有共同文化,併購後對保戶、存戶、員工及股東都好,銀行、保險及證券3支柱平衡度也會很好,合併後綜效與資產規模都能擴張。

新光金總經理陳恩光則表示,當第1當然很好,「大家都希望當第1,但你是幫人家當第1、還是自己當第1,是不一樣的概念」;若新新併成就,內部計算原新光金股東持股比例近47.8%,仍有相當大的發言權與管理權,現在即便先假設中信金對新光金100%股權都適用一樣的收購條件,原新光金股東持股僅剩2成許,「中信金真的是變金控第1,但我們是不是變第1,不知道」。

關鍵字: 台新金新光金中信金陳恩光林維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00949調整成分股7進7出 新增瑞可利控股、本田汽車

00949調整成分股7進7出 新增瑞可利控股、本田汽車

國內規模最大、受益人數最多的日股ETF-復華日本龍頭(00949)完成年度成分股調整,7進7出,其中前十大持股2進2出,新增瑞可利控股、本田汽車,刪除住友商事、日立製作所。

2025-06-16 15:43

和迅預計最快年底提上櫃申請 更換台新證券為輔導券商

和迅預計最快年底提上櫃申請 更換台新證券為輔導券商

2024年,和迅營收新台幣2.86億元,年增119.36%,稅後淨利新台幣1.47億元,年增339.62%,EPS 3.2元,年增332.43%。和迅受惠近年來外泌體應用需求呈現大幅成長的趨勢,公司憑藉將幹細胞培養與外泌體生產技術授權予集研生醫,認列簽約金及部分里程碑金挹注整體營收,加上既有CMO/CDMO客戶臨床試驗進度推進,使營收、稅後淨利及EPS皆較2023年呈現倍數成長。2025年首季營收即達新台幣5,075.2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59.44%。

2025-06-16 15:26

以伊戰爭油價大漲 法人估航空受衝擊最大、貨櫃船運次之

以伊戰爭油價大漲 法人估航空受衝擊最大、貨櫃船運次之

以色列13日攻擊伊朗,油價大漲;14日轉攻擊石油設施,今(16)日有法人出報告指出,衝擊最大的是航空,其次是貨櫃船運,散裝船不受影響,因燃油成本站航空業約三成,佔貨櫃船運約二成,散裝船主要是把整艘船租給客戶,燃油成本由客戶自行負擔,航商幾乎不受油價漲跌影響。

2025-06-16 14:53

萬海表明會盡力保護旺春輪上剩餘貨物 未造成任何油汙染

萬海表明會盡力保護旺春輪上剩餘貨物 未造成任何油汙染

萬海航運昨(15)晚發文說明WAN HAI 503「旺春輪」船舶火災事件,指出失蹤船員搜救中,船隻正被拖往遠離印度海岸的西方海域,以保護印度沿岸的海洋與漁業資源,未造成任何油汙染事件,公司會盡力保護船上剩餘貨物。 

2025-06-16 14:10

快訊/日圓「0.2082」直逼史上最甜 10萬台幣多換5.5萬日圓

快訊/日圓「0.2082」直逼史上最甜 10萬台幣多換5.5萬日圓

非美貨幣看升,新台幣今(16)日在亞幣表現相對強勢,台銀日圓現鈔賣出價因此掛出「0.2082」的甜甜價,為去年7月12日以來最甜,拿新台幣10萬元可較今年4月間多換5.5萬日圓,臨櫃換匯詢熱度激增。

2025-06-16 10:50

年收入未達標「新青安」遭拒? 一銀、彰銀、台企銀澄清支持政策

年收入未達標「新青安」遭拒? 一銀、彰銀、台企銀澄清支持政策

「新版青年安心成家」(新青安)再傳爭議,近期有一名台中男子欲購買總價約1200萬元的預售屋,進入到貸款流程,卻遭建商合作的公股銀行以「年薪未達150萬元」為由勸退,而今(16)日一銀、彰銀、台企銀等行庫相繼發出聲明支持政府「新青安」政策。

2025-06-16 14:51

181萬人注意!8檔台股ETF明除息 今最後上車日

181萬人注意!8檔台股ETF明除息 今最後上車日

根據統計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凱基台灣AI50(00952)、凱基優選高股息30(00915)、兆豐龍頭等權重(00921)、中信綠能及電動車(00896)、中信成長高股息(00934)、富邦臺灣優質高股息(00730)、富邦特選高股息(00900)共8檔台股ETF明(17)日將除息,上述8檔ETF合計有181萬名受益人,今(16)日是投資人參與本次配息的最後上車日,進一步觀察,若以預估年化配息率來看00919本次配息年化配息率12.8%最高,也是唯一一檔配息維持新高的台股高息ETF,連續9季年

2025-06-16 09:59

00706L、00673R跌破7元觸及交易管控 7/2起展開反分割避免淨值過低

00706L、00673R跌破7元觸及交易管控 7/2起展開反分割避免淨值過低

以色列空襲伊朗,國際油價大漲,期元大S&P原油反1(00673R)吸引投資人逢低進場,上周五(13)日單日成交量18.2萬張飆破歷史新高。法人對此指出,00673R是期信ETF,交易所會依照淨值下跌狀況進行管控,至6/12 00673R淨值僅6.73元,另一檔期元大S&P日圓正2(00706L)淨值也僅6.37元,因此兩檔ETF將自7/2起展開反分割投票尋求淨值回升,建議逆勢買進投資人,可積極參與先尋求淨值回升,避免後續風險。

2025-06-16 12:00

經濟部更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增601個」 華為、中芯全在內

經濟部更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增601個」 華為、中芯全在內

在外媒報導台灣已將中國的華為和中芯國際列入其出口管制名單後,經濟部也公告,證實有關媒體報導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網站公布將中國大陸華為科技、中芯國際等公司納入我國實體名單事一事,經濟部此次也新增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緬甸、中國大陸涉及武擴活動等601個實體。

2025-06-16 10:04

美中倫敦協議關稅未見減免 權威的英國勞氏日報:航運業迎利空

美中倫敦協議關稅未見減免 權威的英國勞氏日報:航運業迎利空

全球最古老且權威的航運媒體-英國勞氏日報(Lloyd's List)針對美中倫敦關稅協議發表的評論指出,川普宣稱:「我們總共收取了55%的關稅,中國只收了10%。」無論這項協定實際上是什麼,它並沒有降低美國歷史高位的關稅,而對於海運業來說,迎來的是利空。

2025-06-17 07:0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