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愈多愈好!應該很少有人會嫌錢多,但錢多了真的好嗎?(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蔡怡杼╱特稿
錢愈多愈好!應該很少有人會嫌錢多,但錢多了真的好嗎?
錢本來是作為交換貿易的媒介,但發展到今日,錢不只是實質商品交易的媒介,錢更成為了商品的一種,作為商品的錢,對外它的計價單位為「匯率」、對內它的計價單位則是「利率」。
作為掌管「錢」這項商品價格的國營壟斷事業,央行當然具有價格決定權,然而,為了達成每年近2000億元的繳庫目標,央行卻被迫放棄雙率(利率、匯率)的獨立性,左手壓低對內的利率、右手壓低對外的匯率,以讓央行「賺」到的錢愈多愈好。
為了賺錢,央行只能增加資產(外匯存底)的操作績效,因此,外匯存底當然要愈高愈好,錢愈多愈好,只不過,這樣對小老百姓來說卻不是件好事了,因為政府不是生產事業,它的存在只是要提供大家所需的服務,因此,央行若要累積更多的外匯存底,就必須用台幣去買。
對央行來說,所幸台幣是自家印製的,因此,只要央行願意,外匯存底要多少有多少,反向思考,當外匯存底愈高時,央行釋出市面上的台幣也會愈多,然而,壓低雙率的結果不僅影響民眾存款資產的投報率,同時,貨幣供應增加所帶來的通貨膨脹,讓物價無聲無息的變貴,正鯨吞蠶食民眾的購買力。
東西多了,價值就快速滑落,所以才會有「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也因此,代表「某種意義」的紙張印製太多時,它將回歸它的本質–就是一張紙。
如過去代表高學歷象徵的碩士、博士文憑,當文憑多了,學歷的價值也就快速崩跌,又如辛巴威,曾經該國國民人人都是「兆」萬富翁,但他們卻也窮的只剩下錢。
也許官方公布的物價增速每年都低於央行目標的2%,政府還自認為目前是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但低速的通貨膨脹就像溫水煮青蛙,當你賺錢的速度,快不過政府印鈔票的速度時,它正慢慢吞噬你的財富,若你沒有察覺,你就是那隻正在溫水中的青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