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B Insights的報告,2014年全球對金融科技相關公司的投資總額約達120億美元,短短一年內增長超過二倍,成為近年新創投資最熱門的話題,各大金融機構更是搶著放出消息宣稱有在研發金融科技相關技術。究竟是什麼樣的利基,推動市場大眾爭先恐後希望能在金融科技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廖伯軒】
什麼是金融科技(Fintech)?簡單地說,核心概念在於透過網路架構及軟硬體技術,替代金融服務中的既有流程,衍生出新的產品或服務。這不僅是將原有產業原封不動搬上網路或數位化,而是更進一步利用現有科技創造新的金融模式,消弭原有金融服務流程內之瑕疵。
此波革命最早可溯源至一九九八年,有感於實體現金交易不方便,Paypal打著線上支付平台的服務開始顛覆支付業務,到現在幾乎所有金融業務都涵蓋在改革範圍內,包含存放款、投資理財及保險業務。
黃粱夢或大未來?
科技所引發的破壞式創新席捲了整個產業,許多銀行及金融機構嚴陣以待:巴克萊銀行(Barclays)於二○一五年六月宣稱金融業即將受到一場「Uber式衝擊」;高盛投銀(Goldman Sachs)更是大幅裁員,號稱公司內三分之一員工將替換成工程師。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平地而起,誓言換掉傳統理專;零手續費券商Robinhood出現,傳統券商開戶數即將被大量侵蝕,金融業人心惶惶,每個從業人員都擔心下一個走上街頭抗議的是自己。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線上支付服務時至今日確實掌握大量用戶,但交易媒介仍以銀行發行的信用卡為大宗,即使在支付金額占全球五○%以上的美國,使用現金交易的比率仍占四五~五○%。機器人理財顧問看似吸睛,招攬到大量對投資理財沒有概念的新手用戶,但當其理財需求漸趨複雜或管理資產增加時,這些用戶仍需要傳統私人銀行的服務及關照。金融科技確實蠶食了金融業這塊大餅,但傳統金融機構仍然屹立不搖,甚至基於金融科技的技術建立了更加細緻化的服務。與此同時,眾多金融科技新創公司面臨「用戶多,獲利低」的困境,更有些公司股票上市後見光死,不僅股價一路下跌,財務報告也始終拿不出令人滿意的成績。
金融科技究竟是黃粱夢或是金融業的未來?本文將就目前成功的金融科技案例,其核心價值及成功因素做解析,並對現存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的挑戰與問題做探討。
金融科技為何會成功?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於二○一五年六月所整理,金融科技目前主要涵蓋六大領域:支付(Payment)、保險(Insurance)、存貸(Deposit & Lending)、籌資(Capital Raising)、投資管理(Investment Management)及市場資訊供應(Market Provisioning),並在每個領域皆有市場領先者衝擊原有參與者的服務。究竟這些新興參與者有什麼樣的優勢或創新,足以撼動整個市場?
一、 Lending Club 的崛起─滿足未被顧及的客戶需求
在美國,若資金短缺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或信用卡,其放貸與否完全視申請人的信用評分好壞來決定。信用評分的測量基準是根據民眾的信用紀錄,因此若申請人過去有不良紀錄、甚或沒有與金融機構往來的紀錄,便有可能因為信用評分偏低而吃上閉門羹。
有感於這些一再被金融機構拒之千里且求助無門的民眾,Lending Club─一個以P2P貸款為核心業務的線上平台,於二○○六年成立了。有貸款需求的用戶可線上向平台申請融資,平台會根據用戶的狀況決定利率及放貸條件,雙方同意後便會將該筆貸款公布於Lending Club網站上。其他有投資需求的用戶便可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透過網站上的資訊選取他願意給予貸款的對象。Lending Club利用將個人貸款包裝成債券的方式,讓有貸款需求的民眾找到地方取得資金,有投資需求的民眾找到新的標的,成功的顛覆放貸產業,發展成舉世聞名的P2P貸款平台。
二、M-Pesa的成功案例─電信技術做基底,虛實整合銀行服務
M-Pesa於二○○七年上線,原本是一家電信公司,因為發現在南非手機持有率遠高於銀行滲透率,便開始思考如何將簡單的銀行服務轉嫁到手機上完成。M-Pesa的服務非常簡單明確:讓用戶可以用手機簡訊來轉帳。透過連結用戶的手機號碼與銀行帳號,使用者只要利用手機上的簡訊功能,註明「轉帳對象」及「轉帳金額」,傳送給欲轉帳對象,該對象便會收到一組PIN碼,確認後即可完成交易。(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84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