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將是未來趨勢?(圖/記者洪聖壹攝)
記者林昱均/台北報導
國發會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特聘顧問卓瑩鎗於30日的「無店面產業論壇」中指出,國內支付業者正面臨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支付寶、微信的威脅,但現在捷運與公車系統尚未接受其系統,所以國內業者還有時間做整體優化、必須盡快趕上,才能應對外來者衝擊。他也表示,其實有些人會質疑為何不用國外方便的Pay,「支付只是工具,重點是在於背後消費行為的大數據,這才是我們該留在國內的。」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表示,希望行動支付產業能在2025年如期達到普及率90%的政策目標,不過卓瑩鎗坦言,現在普及率相當低迷。根據國發會資料顯示,現在國內支付可分成4種:行動支付、電子票證、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在行動支付部分,卓瑩鎗指出,若扣除蘋果手機的獨有系統,目前是HCE、TSM 等2大系統為主,主要是擁有實體卡片轉虛擬的技術。在電子票證部分,台灣目前有4家,包括悠遊卡、一卡通、iCash、Happycash,主要是為可儲值,但不可轉帳的票卡。
至於電子支付部分,台灣目前有5家,包括歐付寶、橘子支、國際連、智付寶與台灣支付,都是可儲值、可轉帳的支付方式,目前也只有這5家推出電子支付機構權限,可儲存無實體電子發票、也可自動對獎、5萬元以下的獎金也可直接匯入其指定帳戶。
另外,在第三方支付方面,台灣目前就有5,535家,包括LINE PAY、街口支付、GOMAJI錢包、YAHOO奇摩輕鬆付等,但這類支付方式不可儲值也不可轉帳,是透過第三方收取款項、確立交易後再轉去商家。
▲Apple Pay等各大支付紛紛來台。(圖/資料照)
如今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紛紛進駐台灣,也越來越多店家開始搭配合作。卓瑩鎗認為,台灣的支付業者現在只有4大策略可以走,也就是「下」、「前」、「後」、「直」。下即為綁定下方作業系統,但卓瑩鎗評估只有大企業可做到。「前」是與前面發卡、收單銀行合作,卓瑩鎗指出,必須要有很好的政治關係,因為通常在QRCODE統一規格、P2P轉帳、收政府規費(如稅單)才是大宗。
「後」指的是綁定線上、線下商品圈,卓瑩鎗表示,這類方式要有要有良好的工商關係及大量商家簽約。在「直」,則為垂直綁定行動生活圈,必須與交通運輸工具做連動,國外的Pay卡在此處。
卓瑩鎗表示,科技不僅來自於人性、更多是來自於惰性,所以國人普遍持有電子票證,因為可在捷運、公車、超商等台灣最廣泛的消費地點做完全付款;也因此,現在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支付寶、微信等國外各大支付工具還無法在台灣站穩腳步,關鍵就是在尚未與捷運、公車系統簽約做連動,「這也是台灣支付業者可以喘息的時刻,要趁此時優化自身系統、先打進國人的支付習慣市場。」
但外界也質疑,為何不讓國外的Pay完全進台灣各大系統?卓瑩鎗回應,支付雖然只是工具,但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消費行為大數據,「今天國外廠商如果掌握了國人消費行為,那等於他也掌握了這部分商機。」關鍵或許在貿易逆差的狀況,還有資訊外洩後,未必有辦法向外商求償。
媒體報導指出,日前來台的Uber,今年就發生其全球營運中心外洩了5,700萬件的個資,包括消費地點與金額,但Uber最後的處理方式是花10萬美金請駭客刪除,外界評估其風險相當大。
卓瑩鎗認為,若是國內廠商掌握這些數據,至少有本土法規可做先行管束,也有較多的賠償可能。
▼國發會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特聘顧問卓瑩鎗認為,支付行為的數據應留在國內。(圖/記者周宸亘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