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示意圖。(圖/記者黃克翔攝)
文/統一證券金融商品部
股票與權證雖然皆屬集中市場可自由買賣的有價證券,兩者之間也有著緊密的連動性,但權證從發行、交易到結算,還是有許多與股票不同之處,股票是與市場上的投資人交易,而權證是與「權證發行券商」買賣交易,因此許多投資人在買賣權證時,全盤用股票的制度去理解權證的交易規則,就會造成許多誤會。
統一證券金融商品部表示,就投資人反映的問題來看,兩者造市面的明顯差異,是造成投資人對權證價格誤解的最大原因;股票是與市場上的投資人交易,而權證是與「權證發行券商」買賣交易,所有的權證都應由券商以現股股價參考定價後,再市場上跟投資人買賣,而非市場投資人之間的交易行為。
打個比方,就像演唱會的門票應該向主辦單位購買,外面流通的黃牛票買了也能使用,但買入成本卻高出許多,何況券商每檔權證發行張數都相當多,足夠一般投資人要購買的量。因此一旦買進非券商掛單,成本高買價貴,要賣回給券商時,現股勢必就要漲的更多才能夠獲利。統一權證建議,一檔權證的買賣價差超過2%就不要買進,或是可以打去該發行券商確認目前賣單價格。
既然權證價格是由發行券商訂定,那麼定價的依據則為現股的價格;認購權證看現股的買價,認售則看現股的賣價,現股的漲跌幅才是影響權證價格的主要因素;因此許多投資人用股票的邏輯,以前一天的「收盤價」來判斷隔天權證的價格是否有反應標的漲跌幅是不正確的。
舉例來說,某檔認購權證在10點時成交在1元,當時現股內盤價為100元,當天該檔權證就沒再成交;但到了13:30收盤時,現股內盤價掉到了95元,權證內盤價變成對應的0.85但「未成交,因此該檔權證收盤價停留在上午10點時候的1元」,導致隔天開盤現股上漲到98元時,投資人會有錯覺,怎麼明明現股漲,權證報價卻沒有跟著漲到1元以上。
統一證券金融商品部表示,現股波動劇烈時,就容易符合公開說明書記載之權證不造市時機,此時不清楚狀況的投資人也容易買到不正確的價格,而這些失控的價格都不是造市券商所提供的,投資人容易因買太貴或賣太便宜而受傷,因此買賣之前,確認權證是否為發行商的報價對自己才有保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