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和家創始人李想。(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李想高中輟學就開始創業,17歲時就賺進44萬,前後三次創業,已造就兩家市值百億公司、一間市值百億公司,成為了人人稱羨的億萬富豪,而他所建立的汽車之家,更是目前大陸第一的汽車領域類網站。
綜合陸媒報導,李想生於1981年,父母都是教師,因為雙親長年在外教課,所以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農村和奶奶一起生活。90年代,大陸掀起了第二次電腦學習潮,李想就是這個時候,在一本雜誌中第一次看到了電腦。
在看到電腦之後,他就被這個新鮮事物迷住了,於是他將自己的零用錢都用來買電腦雜誌。1997年,他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當時價值近8000元人民幣;有了電腦之後,他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把它研究徹底了,甚至在雜誌上發現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錯誤。
之後,通過對電腦的鑽研,他寫出了一篇有關電腦硬體的文章,隨即被媒體採用,他更為此賺到人生的第一個500元人民幣(約2236元台幣)。這直接激發了他的寫作興趣,他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投稿,每個月能拿到稿費近200元人民幣(約894元台幣)。
1998年,他自己架設了一個網站,上面主要刊登自己寫的文章。3個月後,這個網站被一家廣告商看中,以10萬元人民幣(約44萬台幣)買下了廣告,當時他年僅17歲。從此,他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研究互聯網中。
另一方面,由於在校成績不理想,所以他選擇在高中輟學出來創業,更得到了父母的支持;2000年,他和一位朋友創辦了一家IT領域的網站「泡泡網」,一年後,他成功的將公司遷到了北京。李想在北京的生活也非常辛苦,一個人在北京林業大學旁邊一個不滿60平方公尺的房間裡,白天辦公晚上睡覺。
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李想,他也曾感慨「我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不支持我,因為當時他們不知道我到底做的是什麼。」
當時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中關村在線、IT68等一批行業大佬都正蓬勃發展成長。不久之後,他開始轉變思路,尋找新的創業方向。2005年,他創辦了「汽車之家」網站;2006年,李想被評為十大創業新鋭,那年他年僅25歲。但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公司陷入了困境,理想為了解救公司,他不得不出售55%的股份給一家外國公司,至此,他也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權。
▲ 汽車之家在紐交所上市。(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當時的汽車之家,是國內最大的汽車領域的網站。2013年,汽車之家上市,市值近40億美元(約1226億台幣),因李想僅僅持有不到5%的股份,身價只有1.5億美元(約46億台幣)。目前汽車之家市值約為133.24億美元(約4085億台幣)。
公司上市後的他又開始搜尋起了創業項目,當時電動汽車領域發展迅速,於是他辭去了汽車之家的職務,在一個月後創辦了「車和家」。
同時,車和家還與滴滴出行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雙方將在「打造共乘市場專屬的智慧電動車產品」、「智能化車隊的運營及服務」與「自動駕駛的規模化應用」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到目前為止,車和家拉了三輪融資(天使輪、A輪、B輪),累計獲得融資57.55億元人民幣(約257億台幣),融資後車和家估值超過20億美元(約613億台幣)。
除了汽車的家、車和家之外,在2015年,李想和劉強東、李斌、騰訊等共同出資成立了高端汽車品牌「蔚來汽車」,並擔任董事。蔚來汽車於今年9月在美國上市,截至到今天市值近70億美元(約2146億台幣),對於這次創業,李想曾說「要麼死,要麼千億美金」。
▲ 李想和劉強東、騰訊等合資的汽車品牌蔚來汽車。(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2018年10月,李想帶著他沒有里程限制的智慧電動車「理想智造ONE」正式亮相,他接受採訪時說「我們要做的就是行業第一,利潤第一,銷量第一,第二都不行。」但這款被李想寄予厚望的產品剛剛發佈,卻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不看好。
不過實際上,李想創業20多年來每個選擇幾乎都不被看好,結果卻都證明他的每一次堅持是正確的,因此此次的智慧型電動車還是引起不少關注,也讓李想未來的動向更加引人注目。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