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價眼鏡品牌 Warby Parker。(圖/翻攝自Facebook/Warby Parker,下同)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對於許多人來說,或許會認為眼鏡這東西很難在網路上購買,但就有那麼一群人,看中了眼鏡線上銷售的潛力,透過免費試戴與線上模擬試戴等方式,再加上「超平價」的定位,一舉打破行業巨頭壟斷,成就高達17.5億美元(約539億台幣)的公司估值。
綜合外媒報導,2010年,Warby Parker的四位創始人Jeffrey Raider、Andrew Hunt、Neil Blumenthal、David Gilboa都還是沃頓商學院的學生,他們被昂貴的處方眼鏡困惑,許多眼鏡的售價超過300美元(約9,239元台幣)。
經過他們調查,發現眼鏡如此昂貴的原因是被Luxottica公司壟斷,市場上很多眼鏡都是這個品牌的,於是四人決心打造一個大家都能輕鬆購得的眼鏡品牌。
▲ Warby Parker其中兩位創始人 Neil Blumenthal 與 Dave Gilboa。
於是,主打「平價」的Warby Parker眼鏡以挑戰Luxottica為目標,比起一副平均要500美元(約15,398元台幣)的Luxottica眼鏡,Warby Parker的複古風格設計眼鏡,包括搭配處方鏡片,起價都只要95美元(約2,926元台幣)。
當時線上眼鏡銷售只占了1%的市場,眾人本決定要朝線上銷售發展,但Gilboa卻擔憂很多人說的「你們永遠不能說服人們在網上買眼鏡這種商品。」
這讓他們產生了另外一個想法,他們可以每次都給消費者發送5副眼鏡,讓他們在家裡免費試戴,最後只留下他們自己喜歡的眼鏡,這個想法讓4個人重拾信心,Warby Parker也逐漸開始成型。
在一次偶然機遇下,《GQ雜誌》聯繫到了Blumenthal,並且寫了一篇關於Warby Parker的報導。然而這個時候四位創始人仍在攻讀MBA學位,繁忙的工作和學習讓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將Warby Parker網站上線。
Blumenthal表示:「我們當時還很樂觀,本以為我們可以趕在這篇文章發表之前讓網站上線。」但原本的他以為GQ的3月刊真的會在3月出刊,當他們了解到3月刊會在2月15日發刊之後,幾位聯合創始人意識到他們必須調整網站的上線時間。
▲ Warby Parker本來走線上銷售路線,後來市場需求開設實體店面。
就在2010年2月15日,WarbyParker.com正式上線。
為了讓顧客放心在線上購買眼鏡,Warby Parker推出了免費試戴的服務。顧客可以在網站選好5副眼鏡,再由公司郵寄到家;用戶試戴後,可以只留下喜歡的眼鏡,其餘全部再郵寄回去,而這中間所包含的郵資也不用顧客承擔。
除此之外,WarbyParker還開發了一種高科技—— 虛擬試戴。顧客可以通過電腦鏡頭輸入頭像,把眼鏡戴到自己的圖像上以體驗佩戴效果。還可以通過Facebook或其他社群媒體分享試戴圖片,以徵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見。
在上線後的48小時內,他們收到了大量的訂單,許多消費者紛紛要求在家裡試戴Warby Parker的眼鏡,每筆訂單的金額為95美元。此外,GQ的文章替也替他們做了很好的廣告,雜誌中將Warby Parker稱為「眼鏡界的Netflix」。
因為產品的高CP值,Warby Parker僅三個月就完成了一整年的銷售目標,隨著他們的網站越來越受歡迎,Warby Parker嘗試了與客戶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它買了一輛黃色校車改裝成體驗車,遊走在美國的各個城市,還創建了開放的陳列室,隱藏在服裝店、酒店或藝術畫廊內。
▲ Warby Parker體驗巴士。
在一段時間的線上經營後,Gilboa看到了經營實體店的必要,「我們有大量的數據表明,從品牌角度來看,實際存在是有意義的,有助於推動公司的銷售和利潤,」
2013年4月,Warby Parker在紐約SOHO開設了他們的第一家實體店,占地2,000平方英尺。
Warby Parker的零售空間不只是典型的眼鏡專賣店,眼鏡在被放在開放式的架子上,而不是鎖在櫥窗或櫃子中。顧客有足夠的空間走動,還有一個有趣的照相亭,顧客可以戴著眼鏡拍下自己的樣子,還可以列印照片,或是通過電子郵件獲取圖檔,分享給親朋好友。
聯合創始人表示,該商店的創建是為了補充在線體驗,實體店可以和線上平台進行互補,線上購買的產品可以去實體店調試、更換或者退貨,顧客也可以在店內試戴、在線上購買。銷售員還可以在每次接待消費者時調出他的線上購買歷史,為他們做更精準的產品介紹服務。
成立近9年的Warby Parker,在2018年3月完成E輪融資之後,估值高達17.5億美元(約539億台幣),年銷售額突破2億美元(約61億台幣),成功運用定位、產品和營銷三方面創新的Warby Parker,順利成為了Luxottica的競爭對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