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海運創下連續20月營收創新高紀錄。(圖/陽明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2609)今(11)日公布該公司1月營收355.90億元,較上月營收增加4.83億元,增幅為1.38%,較去年同期營收204.46億元,增加新台幣151.44億元,增幅為74.07%,創下連續20月營收創新高紀錄。
陽明說明,本月適逢農曆年前出貨旺季,市場需求強勁致整體運價上漲,因此小有成長。與去年同期比較,因市場供需缺口擴大,使平均運價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增幅達74.07%。
對於後續展望,公司指出,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2022年預估供給成長為4.0%,2022年預估需求成長為5.9%;2023年預估供給成長為8.3%,2023年預估需求成長為4.7%。
市場運價部分,依據SCFI(上海航運交易所綜合指數),截至2022年1月28日之當週指數數據為5,010,較上月下滑1%,運價水準仍維持高檔。西北歐線運價為每箱(20呎櫃)7,780美元,與上月持平;地中海線運價為每箱7,520美元,與上月持平。美西線運價為每大箱(40呎櫃)7,957美元,較上月上升4%;美東線為每大箱10,985美元,較上月下跌5%。
中國大陸新一輪防疫收緊,農曆年期間貨運需求減弱,且受到疫情持續影響,塞港與碼頭壅堵情況依舊嚴峻,加上各國港口管制,全球運輸人力調度吃緊,供應鏈壅塞問題短期難以緩解,預計2月下旬貨量再度湧現,有助於支撐運價。
展望後市,全球通膨拖累經濟復甦的疑慮、國際油價走高與新型變種病毒擴散仍是影響航商營運的不確定因素,此外,美西碼頭勞資合約談判協商在即,料為供應鏈增添變數,對於今年海運市場看法維持審慎樂觀。
另全球塞港狀況隨著Omicron的疫情升溫以及市場需求未顯著減緩的情況下仍舊未見有效紓解:
1. 美西-洛杉磯/長堤港 : 塞港狀況持續,然自去年十月底在兩港與航商/碼頭密集會議商討如何加速貨櫃提領,雙港碼頭的久滯櫃占比自去年十月的40%已下降至今年一月的10%,在外海等待入港作業的船舶自去年尖峰期的破百艘降至目前的80艘左右。即便如此,根據統計,2022/01單月的美西港區染疫工人數量逼近2021全年數字,後續碼頭作業效率能否繼續改善,需要持續觀測。
2. 歐地港口: 去年Q4冬季後歐洲疫情再起,加上聖誕/新年假期時碼頭缺工情況嚴重,導致船邊作業效率不佳。另因碼頭後線的容量與轉運效率難以配合集中到港的作業量,亦導致後線壅塞影響前線靠泊的連鎖效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