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投資型保單再創新低,年減逾5成。(示意圖/路透)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受美國升息及新台幣匯率急速貶值等影響,累計前9月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35.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衰退54%。
金管會今(29)日公布,壽險業今年截至9月底(累計)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約新台幣3,671.4億元,其中,投資型保險折合約新台幣1,158.79億元(占比約32%)、傳統型保險折合約新台幣2,512.61億元(占比約68%)。
和去年同期相比,投資型保單買氣衰退最多,今年前9月銷售金額為新台幣1,159億元,年減47%,但前三大保險公司依序為國泰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富邦人壽。
進一步觀察幣別,外幣保單幣別主要為美元、澳幣及人民幣為主,以美元投資型保單衰退最多,年減54%,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名依序為國泰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富邦人壽。
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居次,今年前9月,新契約保費為2.02億人民幣,和去年3.92 億人民幣相比,年減48%;前三大依序為安聯人壽、安達人壽、合作金庫人壽。
最後,是澳幣保單,今年前9月新契約保費收入0.99億澳元,和去年同期1.30億澳元相比,年減24%,前三名大依序為國泰人壽、安達人壽、安聯人壽。
金管會保險局官員表示,外幣保險商品之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之幣別皆為外幣,提醒消費者購買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由於匯率變化難以預測,受益人未來領取保險金時有可能因保單計價之外幣貶值,導致結購為新台幣後產生匯損。
官員指出,消費者購買外幣保險商品前,除應審慎評估保單保障範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外,同時亦應將保單計價幣別所屬國家之政治及經濟變動風險、自身承受匯率風險能力,以及未來是否確有外幣需求等因素納入通盤考量。
官員也呼籲,保險業銷售外幣保險商品時應瞭解及評估消費者對匯率等相關風險承受能力,並落實招攬人員管理、商品資訊揭露及商品適合度政策,以利本項業務穩健經營及維護消費者權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