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圖/路透)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趕在亞洲股市開盤前,瑞士第一大銀行瑞銀(UBS)宣布以30億瑞郎(約新台幣979.2億元)的價格買下第二大金融機構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瑞信),但瑞士監管機構命令,瑞信發出160億瑞士法郎(約新台幣5275.44億元)的額外一級債務將減記為零,形同「變成壁紙」,引發投資人激憤暴動。
《路透社》報導,瑞士監管機構FINMA表示,這一決定將提振該銀行的資本。此舉反映了當局希望看到私人投資者分擔瑞士信貸麻煩的痛苦。
主席Marlene Amstad表示,FINMA在做出決定時堅持該國「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框架。
這意味著持有瑞信所發行的「AT1債券」投資人似乎一無所有,而在破產程序中處於優先償還階梯中低於債券的股東將根據瑞銀交易獲得32.3億美元(約新台幣988.38億元)。
AT1 債券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設計的,是一種計入銀行監管資本的次級債務形式。它們的設計目的是在銀行陷入困境時將風險轉移給投資者並遠離納稅人。
外媒報導,當貸款人的資本緩衝被侵蝕超過一定價值時,債券可以轉換為股票或減記。
瑞士信貸 AT1 債券的投資者 Axiom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的研究主管勒格拉斯 (Jerome Legras)說:「他們如何扭轉 AT1 持有人和股東之間的等級制度,這令人震驚,也很難理解。」
除了國際債券爭議,金管會今(20)日將赴立法院針對金融機構穩定做專案報告,依金管會內部資料,我國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三業,以及國人投資瑞信曝險金額,總計2,293.27億,其中,金融三業就踩雷超過1,500億,但金管會表示,還在可控範圍之內,不過周末瑞信公告重大交易案,料將成為稍後報告詢答重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