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中華開發資本 打造「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

▲▼左起工研院執行副總暨副院長張培仁及中華開發資本代總經理南怡君。(圖/工研院提供

▲左起工研院執行副總暨副院長張培仁及中華開發資本代總經理南怡君。(圖/工研院提供)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

工研院今(7)日宣布,與中華開發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將共同打造「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透過引介、共享雙方在創投圈、生醫產業的資源人脈,共同尋找、輔導適合的生醫新創團隊提升研發能量,透過導入資金動能,幫助生醫新創加快商品化腳步,盼能助攻台灣生醫產業創新發展,完善智慧醫療生態系,進而促進國內生醫新創立足台灣市場、布局全球商機。

根據KPMG《2023年全球醫療照護和生技投資前景》調查報告,全球醫療照護與生技產業交易案件量2021年高達3,189筆,惟受到烏俄戰爭爆發、經濟衰退、升息緊縮政策等衝擊,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2022年全年僅有2,381筆,交易筆數大幅滑落25%。市場一般認為,生醫產業前期開發時間長、資金需求大,若無「富爸爸」鼎力奧援,生醫新創團隊往往撐不到現金流轉正,因此適時的資金支持是生醫新創「活下去」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隨著民眾越加重視自身健康,精準健康產業針對健康、亞健康族群提供預防醫學,也可提供患病後的精準治療,商機日益增加也持續吸引生醫新創前仆後繼投入市場。然而,一家生醫新創從零到成長茁壯,要歷經9個階段,包含:基礎研究,前期商品化,釐清產品定義、專利與法規,雛型品試製、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上市量產,上市後監督,最後進軍國際,不同階段共同的痛點都在「資金」。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期支持下,工研院累積雄厚的生醫研發量能,過去即打造「一站式創新整合服務」,2022年就協助國內生醫新創廠商取得3.5億元的投資金額,輔導175家次業者,促成上千人次的業者參與媒合。

為進一步加大輔導生醫新創的力道,工研院決定攜手中華開發資本展開戰略合作,擬透過平台力量,共同助攻台灣生醫新創成長茁壯。這也是工研院第一次直接攜手國內募資機構共同簽署MOU,在生醫領域展開戰略合作,預計將從「人流、金流、資訊流、經驗流」四大面向切入,同時推進,期盼透過雙方合作,支持台灣生醫新創扎根成長,研發實力更上層樓、技術實質落地應用,並找到最佳商業模式,進而搶攻全球精準健康新商機。

首先是「人流」,協助生醫新創團隊與適合的投資人或創投對接。第二是「金流」,協助投資活水適時導入合適的研發團隊與技術標的。第三「資訊流」,持續與研發團隊分享創投產業對國內智慧醫療產業最新的投資觀點,協助新創團隊將研發方向對準市場趨勢商機,甚至居中協助國內外資源槓桿交換。第四則是「經驗流」,協助創投篩選出國內具發展潛力的生醫新創進行投資,同時,也協助生醫新創發展、探索市場需求與產品利基,逐步打造正確的商業模式。

中華開發資本大健康事業群總負責人何俊輝指出,工研院與本公司旗下生醫基金關注範疇相合,故雙方進行合作推動「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以產研合作形式,加大開發資本在生醫產業的資本投入比重,並以工研院強大的研究專業加上已臻成熟的研發成果,優先透過中華開發建構的生技投資平台找尋不同階段更精準合適的投資對象。

對於開發資本而言,建構台灣和兩岸生醫投資生態系一直列為生醫團隊的重要目標,在加入工研院進入體系之後,將使該架構的互補機制更形完整。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進一步表示,工研院為臺灣學術研究與產業技術來源的重鎮,期待未來與工研院有更多的合作。

開發資本將以超過60年的投資經驗和人脈網絡與工研院共同成就建構最具台灣優勢的投資生態系。生醫領域的合作是一項重要的開始,其他包括當前各界重視的半導體、智慧製造及綠能等議題,都將是未來合作重點。南怡君強調,產研與資本合作是促進技術創新的必要形式,對於推進產業發展具有高度催化效果。

面對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價值、新需求,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方向,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在「健康樂活」領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創建嶄新市場,以謀求人類社會福祉,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


 

關鍵字: 工研院生醫中華開發資本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4檔月月配債券ETF配息開獎一表看 00937B續配0.084元

4檔月月配債券ETF配息開獎一表看 00937B續配0.084元

五月將除息的ETF陸續公告配息資訊,以債券ETF來看,目前採取月配機制的產品共計有6檔,排除台新美A公司債20+ (00942B)、 凱基美國非投等債(00945B)兩檔新募集、還未配息的產品來看,另外4檔產品,包括群益ESG投等債20+(00937B)、國泰10Y+金融債(00933B)、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都已公告此次配息金額, 若想參與除息,此4檔最後買進日都是5月16日。

2024-05-03 09:42

陳年老股出現井噴行情 謝金河:改變台灣力量逐漸加大

陳年老股出現井噴行情 謝金河:改變台灣力量逐漸加大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日在臉書以「改變台灣的力量』為題撰文,表示台灣經濟成長率表現佳,除了AI帶動的資通訊產業奔馳,還有去年同期的基期太低,更表示在資金回流下,改變台灣的力量逐漸加大,現在站在兩萬點,表現平穩,很多躺在地上卅幾年的陳年老股出現井噴般的行情,尤其是營建股,像國泰建設突然大漲,這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事。

2024-05-03 10:05

抽中有望賺近4萬元 攸泰科技6日起開放申購

抽中有望賺近4萬元 攸泰科技6日起開放申購

新股抽籤紅包別錯過,攸泰科技(6928)將於5月6日至5月8日辦理為期三天的公開申購,申購股數計1,980張,5月10日將公開抽籤,並預計於5月16日掛牌上市,本次辦理公開申購價格為65元。若以2日成交均價103.6元計算,粗估中籤潛在獲利將近3.9萬元。

2024-05-03 06:00

美股複委託電子下單割喉戰! 一表看5券商手續費讓利助攻

美股複委託電子下單割喉戰! 一表看5券商手續費讓利助攻

美股上衝下洗,證券海外複委託電子交易手續費割喉戰持續上演。繼龍頭元大證延長電子下單定期定額手續費0.3%均一價、富邦證推個股免低收以後,國泰證再祭出複委託買美股全面免低消、美股ETF均一價手續費殺至3美元的策略,拉攏熱愛美股的投資人。

2024-05-03 00:03

綜所稅扶養親屬看過來!4情境規定大不同 直接列報條件曝光

綜所稅扶養親屬看過來!4情境規定大不同 直接列報條件曝光

綜合所得稅申報剛剛起跑,基層稅務人員幽默表示「每年到這時候孝順父母、兄友弟恭和慈祥的爸媽都會跑出來」因為扶養親屬,可以得到免稅抵扣名額,「養愈多、省愈多」且抵扣稅額的效果非常直接,特別是適用稅率在累進稅率邊緣的納稅義務人,更加可以紮實享受人多好辦事的情懷,不過,財政部也特別提醒申報扶養有4種不同情境,規定差異也很大,民眾報稅最好看仔細。

2024-05-03 06:00

投資人憂心波克夏崩跌 93歲股神巴菲特自曝「我死了股價會漲」

投資人憂心波克夏崩跌 93歲股神巴菲特自曝「我死了股價會漲」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儘管已 93 歲高齡,依然精神奕奕,不過投資人仍擔憂在他過世後所執掌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崩跌,但巴菲特甚說,「如果今晚我死了,明天波克夏的股價會上漲。」

2024-05-03 10:47

運價高掛、馬士基調高財測為何股價卻下跌 市場變數太多

運價高掛、馬士基調高財測為何股價卻下跌 市場變數太多

貨櫃船運市場五月大漲價成功,馬士基昨(2)日調高全年獲利預測,但是國內外貨櫃航運股股價卻普遍下跌,昨(3)晚航運界LINE群組討論原由,有人認為是股價已經漲多;有人認為現貨市場運價雖然高漲,船公司簽下的長約運價卻偏低;也有人指出埃及斡旋的加薩停火協議有望解除紅海危機是主要影響因素。

2024-05-03 07:00

90歲爸爸去年往生!2子爭報扶養 國稅局曝「長年同住」哥哥勝

90歲爸爸去年往生!2子爭報扶養 國稅局曝「長年同住」哥哥勝

高雄國稅局指出,扶養親屬實務上常見「重複申報」的案例,特別是有實際扶養事實之數人在同1年度內重複列報扶養直系尊親屬免稅額時,應由親屬間協議其中1人申報扶養,數人亦可協議每年輪流申報免稅額,如協議不成,則依各申報人提出實際扶養事實證據及民法規定扶養順位,核實認定由主要扶養人列報。

2024-05-03 06:05

00878、0056、0050實測! 存20年不會睡公園

00878、0056、0050實測! 存20年不會睡公園

前一周我用3月分定期定額個股、ETF進行存股績效回測,分別是個居榜首的台積電及00878,這週再針對ETF進行深度研究吧,到底買高股息ETF會不會睡公園?大資金一口氣投入ETF會不會遇到什麼黑天鵝?這次就幫大家做更深度的驗證模擬。

2024-05-04 06:00

3大NG用車習慣!「加滿油」竟在列 男性比女性高一成

3大NG用車習慣!「加滿油」竟在列 男性比女性高一成

男性愛車成痴,但不當的用車習慣,恐對愛車慢性傷害。國泰產險調查國人用車習慣發現,國人用車前三大NG習慣包括「把油箱加到滿」、「在大熱天,一上車馬上把空調開最低溫」、「熄火後使用電子設備」等,尤其男性比女性還更常發生這些NG習慣,常在不經意間對車子造成損害,俗話說買車容易養車難,若想要愛車健康長壽,平時用車時就應養成好習慣。

2024-05-04 00:3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