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回歸? 阿里巴巴靠拆彈台灣人「沒他就沒阿里」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與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近來加碼買股重新成為第一大股東。(圖/陳曼儂攝、中新社)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與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近來加碼買股重新成為第一大股東。(圖/CTWANT提供,下同)

圖、文/CTWANT

「我們看好台灣市場,2024年、阿里在台成立國際站的15年,將在台灣擴編3倍人力,投入更多與產業相關的AI技術,協助製造廠商更快數位轉型、跨進國際市場。」從事B2B電商生意的Alibaba.com台灣總經理陳寶圭在1月底宣布,北中南三地的辦公室,將迎來上百位生力軍。

1月底,全球媒體也關注一則消息,由美國媒體最先披露、中國官媒跟進,提到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去年第四季默默在港股買入5000萬美元阿里股份,現任阿里主席蔡崇信也買入1.5億美元的阿里ADS股份,兩人持股超過日本軟銀,重新成為第一大股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阿里是大陸民企龍頭,創辦人馬雲的一舉一動能否「被官媒公開」,反映中國政府對民營企業家的「看法」。元月的這項訊息,是否意味三年來,幾乎在中國商界媒體圈「被禁聲」的馬雲,即將重返江湖?「政治的事我不知道,但絕對希望『幫主』能回來,畢竟他說過的話都很對,是信心的來源。」在阿里工作十幾年的台灣籍主管告訴CTWANT記者。

阿里在台灣據點15年,今年將擴大招聘員工。(圖/翻攝自阿里巴巴臉書)

▲阿里在台灣據點15年,今年將擴大招聘員工。

阿里巴巴於1999年6月創立,以B2B採購商務網站起家,2003年推出淘寶網、2004年支付寶,2007年在香港上市,2009年阿里雲,2013年成立小微金服做網路貸款和保險,2014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20多年來,阿里從小電商,快速茁壯為橫跨食衣住行育樂,年營收人民幣8686.87億元的網路巨擘。

2019年,馬雲宣布退休時,阿里已是巨大商業帝國和金流系統,大數據深入中國消費者生活各層面,為力推螞蟻金服IPO、這場價值370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規模公開募股計劃,2020年10月馬雲痛批官方對金融與民間企業政策的緊縮是「當鋪思想」。

網路巨擘不忌諱「民不與官鬥」的言論,導致螞蟻集團IPO暫緩,阿里遭反壟斷調查挨罰上百億元人民幣,馬雲轉做教育和公益,不斷減少集團持股,從媒體上消失。

全球去年掀起的AI浪潮中,阿里也錯失了先機。「全球企業受限個資保護,但中國特殊經商環境,讓阿里擁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商業資料庫,吸納全中國最強的科技與資訊人才,在AI數據為王的時代,明明應該領先全球。」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問題就是「太厲害了」,反而被打壓、失去先機。

早在2015年研發、2017年推出的「魯班」服務,設計師、阿里智能設計實驗室負責人吳春松向CTWANT記者說,1秒鐘能客製化量產8千張海報設計,就是近年所說的AI製圖技術,阿里早已領先好幾年。

「過去幾年,的確是受到『政治影響』,低調一陣子,阿里集團的技術人員只求不出錯、維持現有經營水準,甚至刻意壓低創新技術的發展,就是不要在風聲鶴唳的政壇風暴下,被棒打出頭鳥;被要求分拆,也是這個原因。」阿里內部人士向CTWANT記者說,「但集團去年6月啟動分拆後,經過半年整合、試車,加上疫情結束,終於可以動起來了。」尤其台灣業務可望大力拓展。

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在台灣很多地方都可使用。(圖/報系資料照、新華社)

▲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在台灣很多地方都可使用。

事實上,阿里從創辦初始、國際化試點、大量工程師和行銷團隊,都有台灣的身影。阿里去年分拆為六大業務集團,包括雲智能、電商的淘天、本地生活、阿里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與物流的菜鳥,阿里集團董事局新任主席、身兼菜鳥集團董事長的蔡崇信,也是台灣人,2024年以86億美元名列富比士全球富豪第274名。

身為第一位出任大型陸企董座的台灣人、也是第一個買下NBA球隊的華人老闆,在阿里創業急需資金時加入,畢業於耶魯經濟系的他,辭去年薪70萬美元工作,成為阿里創辦「十八羅漢」之一,年薪只剩600美元。

「我是被馬雲『亮晶晶的眼神』打動的」蔡崇信多年前跟CTWANT記者說,他因投資公司要求去參觀阿里,二度拜訪時、跟馬雲在西湖上划船時「告白」,「害馬雲差點跌到水裡去」,他笑著說。阿里經歷多次財務危機,多由蔡崇信處理而度過難關,可說沒有蔡崇信,沒有現在的阿里。

阿里創辦時的18羅漢,大多成為超級富豪。(圖/翻攝自搜狐網)ㄊ

▲阿里創辦時的18羅漢,大多成為超級富豪。

而今,在蔡崇信操盤下,阿里完成分拆,馬雲拔掉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有望重新啟動IPO,台灣事業也將大舉擴充,連中國官媒也披露馬雲增加持股,這些訊息是不是2024年撒在民營企業的第一道政策暖陽,各界都在關注。

延伸閱讀
阿里救市2/國家機器動起來! 「穩信心是目前工作重點」網絡巨擘有望重返榮耀
下陷酒店1/緊鄰101!林敏雄建酒店害鄰屋下陷龜裂 住戶憂成基泰大直
放電女耗電1/蝶香租車苦等陳治廷4小時 搞到電瓶沒電換一輛再上路

關鍵字: 周刊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避險增資海外公司百億美元 投審會過關

台積電避險增資海外公司百億美元 投審會過關

經濟部投資審議會26日召開第18次會議,會中計核准重大投資案件計8件,包括2件僑外投資、4件對外投資、2件對中國投資,其中,台積電(2330)基於外匯避險成本考量,增資英屬維京群島 TSMC GLOBAL LTD.百億美元也過關。

2025-03-27 15:30

2月景氣燈號增2分續亮黃紅燈 AI需求強勁製造業轉紅燈

2月景氣燈號增2分續亮黃紅燈 AI需求強勁製造業轉紅燈

國發會今(27)日公布2月景氣概況,2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7分,月增2分,燈號續呈黃紅燈。其中,製造業銷售量指數、批發業營業額因AI需求強勁轉為紅燈,惟加班工時部分受春節因素干擾,以及逢年後服務消費淡季等影響轉為綠燈;領先指標及同時指標續呈上升,顯示當前國內景氣延續溫和成長態勢,仍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2025-03-27 16:17

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連六年增 今年有望達1100億美元「明年還會大增」

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連六年增 今年有望達1100億美元「明年還會大增」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於今 (27) 日公布的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World Fab Forecast)中指出,2025 年全球用於前端設施的晶圓廠設備支出自 2020 年以來連續六年增長,較去年同比上升 2%,來到 1,100 億美元。

2025-03-27 14:35

台股嚇跌散戶搶抄底 專家急喊「稍安勿躁」小心報復關稅

台股嚇跌散戶搶抄底 專家急喊「稍安勿躁」小心報復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26)日表示,針對「所有非美國製造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造成美股4大指數收黑,今(27)日台股重挫300多點,22000點失守,投資專家建議,川普發起關稅戰,恐怕引來報復關稅,在4月中旬之前,關稅利空尚未消化完畢之後,投資人稍安勿躁,宜採取保守、觀望。

2025-03-27 14:33

罕見!等價交換房產 他慘噴75.6萬房地合一稅

罕見!等價交換房產 他慘噴75.6萬房地合一稅

北區國稅局今(27)日分享房地合一稅罕見核課案例。小莊(化名)與好友小陳(化名)協議將手中近2000萬元房地產等價交換,想不到小陳申報房地合一稅應納稅金為「0」,而自認沒有金流的小莊未申報房地合一稅,遭國稅局抓出漏稅54萬,連補帶罰課75.6萬元稅金。

2025-03-27 14:09

COMPUTEX大咖再+1 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將進行主題演講

COMPUTEX大咖再+1 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將進行主題演講

COMPUTEX演講嘉賓再曝光!IC設計大廠聯發科(2454)執行長蔡力行將以「從邊緣AI到雲端AI的願景」為題,在COMPUTEX 2025發表主題演講,該演講將於展覽開幕第一天5月20日上午11:00於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7樓舉行。

2025-03-27 13:41

川普關稅下重手 金管會:22家上市櫃公司通報有影響

川普關稅下重手 金管會:22家上市櫃公司通報有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突然宣布對非美製汽車加徵25%關稅,金管會證期局局長黃厚銘今(27)日指出,上千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認為具有重大影響。

2025-03-27 13:32

旺宏傳打入輝達供應鏈 雙利多助攻股價飆逾8%、成交量破10萬張

旺宏傳打入輝達供應鏈 雙利多助攻股價飆逾8%、成交量破10萬張

繼長江存儲和SanDisk宣布漲價後,美光也跟進調高產品價格,營運前景樂觀,相關概念股表現亮眼。其中,記憶體大廠旺宏傳出捷報,旗下NOR Flash獨家打入輝達GB300供應鏈,帶動其股價今日飆漲逾8%,上攻至最高23.3元,成交量更破10萬張。

2025-03-27 13:32

電價若調漲傳給緩衝期 曾文生:過去確實發生過

電價若調漲傳給緩衝期 曾文生:過去確實發生過

電價審議會將於明(28)日舉行,傳出電價平均調漲6%至8%、但可能會有「緩衝期」,對此,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在節目中表示,過去確實有發生過「電價延後調漲、暫時不做決定」的緩衝期,但對於今年會怎麼做,他真的不知道,還是要等電價審議會拍板。

2025-03-27 11:42

本土投信首家  5/7統一台股主動式ETF開募

本土投信首家  5/7統一台股主動式ETF開募

本土投信第一檔台股主動式ETF要來了!主動式投資專家統一投信將推出「統一台股增長主動式ETF」,已取得基金核准函,預計5/7~5/9開始募集繳款,每股發行價10元,將於4/21起舉辦10場投資說明會與投資人面對面。

2025-03-27 15:5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