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台灣三大電子支付(圖/不管啦!給我錢)
記者林夏竹/綜合報導
在台灣,行動支付漸漸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疫情帶來對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手機而不是錢包來進行支付。Podcast節目《不管啦!給我錢》在最新一期節目中,與聽眾們分享了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電子票證的不同與獨特便利性。
主持人強尼在節目中指出,雖然民眾習慣將各種支付方式統稱為"行動支付",但實際上這些支付方式在法規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以最受歡迎的LINE Pay為例,它屬於"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主要提供代收、代付服務,不能進行儲值或轉帳等涉及金流的操作;而"電子支付"的功能則更為全面,可進行包括儲值、轉帳和提領等服務,電子支付業者需取得金管會核發的執照,門檻較高。
各類型的行動支付
1. 第三方支付:如LINE Pay、Pi拍錢包等,主要提供代收代付服務。
2. 電子支付:如街口支付、iPASS MONEY、全支付等,可提供更多金融服務,如儲值、轉帳和提領。
3. 行動支付(感應式支付):如Apple Pay、Google Pay等,利用NFC技術進行支付。
4. 電子票證:如悠遊卡、一卡通和icash,除了交通應用外,也逐步擴展到小額支付領域。
▲各類型的行動支付(圖/不管啦!給我錢)
台灣行動支付市場概況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台灣目前共有30家電子支付機構,總使用人數高達2,865萬多人,平均每人至少擁有一個以上的電子支付帳戶。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
1. 街口支付:652萬多人
2. iPASS MONEY(一卡通):636萬多人
3. 全支付:485萬多人
儘管街口支付很早就投入電子支付市場,一開始主打夜市和小餐飲店吸引不少人加入,但LINE Pay仍然成為許多台灣消費者的選擇之一。節目就有分析了以下幾個因素可能解釋了LINE Pay的成功:
1、高滲透率:LINE在台灣的使用率極高,幾乎涵蓋了食衣住行等各個方面的服務。
2、社交網路效應:大多數人都有LINE帳號,通過與電子支付業者合作,使得朋友之間的轉帳變得非常方便。
3、用戶習慣:許多用戶已經習慣使用LINE的生態系統,自然而然地選擇了LINE Pay作為支付工具。
此外主持人強尼認為這幾年成長最快的是全支付,由於全支付背後有全聯這個強大基礎,結帳時推個優惠或折價券,吸引不少婆婆媽媽加入,另外全支付也有積極在往全聯以外的店家拓展,未來行動支付市場很可能成為三強鼎立的局面。
隨著更多商家加入行動支付的行列,以及消費者對無接觸支付需求的增加,台灣的行動支付市場將繼續蓬勃發展。對於消費者來說,了解不同類型的支付方式及其特點,將有助於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也提供給各位參考。
想了解更多的財經大小事與投資小秘訣,每周四請準時鎖定《不管啦!給我錢》
讀者迴響